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驻村调研采访活动《阳光报》记者走进石泉县中池镇军民村教育扶持解决了贫困家庭孩子上学大难题

阳光报 2017-06-08 04:11 大字

阳光报记者采访李茂菊

近日,记者在“***驻村调研采访活动”中,走访了安康市石泉县中池镇军民村的教育扶持工作,采访中贫困户们纷纷表示,教育扶持使全家人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

记者 董宁宁 实习记者 胡代刚 文/图

李茂菊:如果没有教育帮扶,两个孩子完全上不起学

家住军民村三组的李茂菊与丈夫育有2个孩子,1990年出生的女儿与1995年出生的儿子现在都在外地上学,尤其是女儿还读了研究生,李茂菊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与自豪。

“我和孩子他爸都患了病,干不了体力活,家里也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养蚕、种一些少量的农作物来维持生活,两个孩子都比较争气,可家里实在是拿不出钱来供他们上学,现在国家的教育政策这么好,孩子们也都符合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要求,这样首先能入学上课了,我们两口把心也放在肚子里了”。面对记者的采访,李茂菊话语里平添了几分释怀。

李茂菊与丈夫冯上卫夫妇属于军民村的贫困人口,因患慢性病,要经常吃药来缓解病情。李茂菊半身不遂,一只手完全没有知觉。前两年一直需要丈夫的照料,现在经过恢复,双腿能慢慢的行动。丈夫也因早年打工过度劳累,患上了严重腰的椎间盘突出和静脉曲张,干不了重活。两口子的情况得到了镇村干部的关注,在2014年将他们纳入了贫困户家庭,及时为他们办理了低保和残疾人证,他们只能靠此来维持生活。为了改变家庭的现状,两口子在村里种些水稻,养几张蚕来提高家庭收入。但对于孩子上学,家庭实在是无能力去承担。

据了解,李茂菊的女儿现在在天津上大学,学的是外语专业,同时也考上了研究生,今年即将毕业。儿子高中毕业后,去河北石家庄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汽修专业,也即将毕业。两个孩子在上学时,都按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标准,享受生源地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问题。同时女儿根据此标准,每年还享受6000元的助学金生活补助,平时春节、假期等时间也不回家,在外带家教来缓解生活压力。儿子也根据此标准,享受了除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外的一次性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

现在让李茂菊高兴的是,两个孩子马上就要毕业了。“等他们毕业后开始工作,家里情况就会变好了,感谢党的好政策,国家是实实在在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难题,要不然,孩子连学都上不起。我现在和孩子他爸的身体能好一些了,我们也不能老给国家添麻烦。”

吴国斌:政策好,个人也要勤快些

家住军民村二组的吴国斌家有4口人,他与爱人养育着一个孩子,同时供养着近70岁的老母亲。因为母亲患病,孩子外出上学,妻子一人无法照顾老人,所以吴国斌只能选择在当地找活干。

为了增加收入,吴国斌选择在当地的一家砖厂上班,但由于老母亲的原因,经常需要在家照料,收入只能勉强够家庭人员的开支。可老吴心里一直牵挂着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完成学业。“现在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孩子上学能享受到助学贷款,而且有个一本的助学基金和我们县镇两级的资助,孩子上学的钱就够了,孩子也争气,去学校表现优异,还获得了奖学金,我们全家人都特别高兴”。说到这里,吴国斌脸上露出了笑容。

记者了解到,吴国斌因为家庭原因被纳入贫困户范围,在移民搬迁项目中给解决了一套房子,现在新房已经装修好,就等入住。同时其老母亲享有基础养老金和残疾人补助,在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后,全家人的基本生活已经完全解决。“政策好,个人还是要勤快一些,接下来安顿好家里,我还要出去干活,得让我们这个家好起来。”聊到最后,吴国斌的话里充满了坚定。

据记者了解,军民村有32户51人享受了教育扶贫相关政策,加之12年的义务免费教育,全村内没有1名学生中途辍学。去年考上本科的3名学生在圆梦基金项目中也享受了1万多元的大学生贫困补助。教育扶贫政策在军民村得到了全面落实,解决了群众的心头病,为其今后的生活树立了信心。

新闻推荐

市人大代表视察农村公路建设与管护工作

本报讯(记者魏涛)5月22日至2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孝芳带领视察组,相继深入石泉县城关、池河、后柳和汉阴县城关、平梁、涧池6个镇,对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进行走访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了解市政府及...

石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石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