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美丽乡村致富梦 ——仁和区旅游新村建设记

攀枝花日报 2013-07-05 06:30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南桢 文/图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2012年,仁和区深入贯彻“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结合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工作,坚持“环境打底,基础优先,产业支撑,增收为要”的新村建设总体思路,建成了5个旅游新村及5个培育村,新建、改建农家乐及乡村酒店98个,形成了一次性就餐13470人和住宿2747人的接待能力。示范带动了全区新村建设有效开展,基本实现了让农民“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的目标。

A 村民致富新路径

7月2日,记者乘车沿省道214线到大田镇片那立村,沿着村道前行,路边是一片片已挂果的石榴园,一栋栋崭新的农房掩映其中。

走进村民陈小川开的农家乐,坐在竹林下,顿感凉爽。

陈小川感慨道:“去年底旅游新村打造好后,我家的生意比以前好多了,现在周末都有一万七八的收入,过节更是爆满。”

“去年5月开始,我们村启动旅游新村建设,硬化了村组道路,对农房进行风貌打造,还建了一条1700多米的芒果大道和一个小寨子观景台,沿村里的大膀子河打造了亲水露营区。引导村民改良石榴品种,养殖石榴鸡。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到农家乐来休闲度假,既可品尝特色美食,又可体验乡村风光。”片那立村村委会主任周云龙说。

陈小川说,以前他家门边这条路是土路,因为路很烂,轿车还容易挂底盘,现在水泥路基本通到了各家各户门口。去年,他家还投资20多万扩大了农家乐规模,现在可容纳10多人住宿。”

片那立村现有5家农家乐,能接待800人就餐,70人住宿。

“去年冬天因房子才建好没干,还推掉了‘候鸟老人\’的预定,今年下半年就可以接待了。我家种了900株石榴、500株芒果,游客在这里既可品尝特色菜品,也可采摘果子,或到乡间走一走。预计今年我家增收7万元应该不成问题。”陈小川高兴地说。

片那立村是仁和区打造的旅游新村建设中田园风光型的一个代表。

在旅游新村建设中,仁和区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强化“田网、路网、水网”配套,强力推进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规模;围绕“产村相融,连片推进”的发展思路,打造特色产业型、田园观光型、本土文化型、乡村旅游型新村,既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转变,又为村民致富增收打开了一条新路子。

B 乡村旅游成特色

在总发乡立新村3公里的旅游环线上,分布着新村聚居点、乡村客栈、游客接待中心,沿线以“孝悌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墙格外醒目。

记者在新村聚居点看到,一栋栋统一规划的两层小洋楼已全部建好,水泥路通到了各家各户门口,路边、门前均进行了绿化,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菜园子。在一块空坝上还安装了健身设施。

走进正在装修的村民王加祥家,地板砖已铺好,木工师傅正在做柜子。王加祥说:“我家6月初拿了钥匙就开始装修了,再有半个月就能完工。这套房子一共有230平方米,我把其中的5个房间装成标间,今年冬天就可以接待来攀的‘候鸟老人\’了。”

“在建设时,村上专门请了两个业主代表监管质量,政府出钱搞好了公共设施、道路绿化等,环境这么好,住在这里不仅心情舒畅,今后还可发展乡村旅游。”王加祥对新村聚居点很满意。

如今,无论是大田镇班庄村、总发乡板桥村,还是中坝乡团山村新村面貌焕然一新。各旅游新村按照功能分区,对接待游客的核心区域进行了风貌塑造及环境打造,在高速公路和214省道沿线设立道路指示牌和村内公共区域标识牌,安装了旅游导览图;设置大型广告牌,制作印发了《仁和旅游指南》宣传册和仁和推广形象LOGO,开展大型文艺演出等,为乡村旅游植入仁和特色。今年一季度实现旅游总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56%。

C 新村建设入佳境

2012年,仁和区将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把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阳光休闲度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素质相结合,实行整村连片打造,分类分步推进不同地区的新村建设。

在建设中,积极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促进农民待遇城镇化。建立农民继续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区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卫生服务体系,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让广大农民群众受益;加强“1+6”活动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以乡镇文化宣传中心和村级文化活动阵地为载体,打造“孝悌”、“和谐”、“廉政”等新村文化。

为全力推进新村建设,区委、区政府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能力这一重点,开展种植、养殖、农家乐经营管理等为主的技能培训,造就和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升了农民素质,拓展了农民致富门路,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2013年,仁和区将紧紧抓住列为新农村省级成片推进示范县的契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按照“产村一体、产村相融”的要求,沿“大河流域”、省道214一线,连线、成团、成片推进,重点建设17个新村聚居点及2个新农村综合体。按照工程进度及时开展绿化、房屋整饰和环境绿化美化,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村级“1+6”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新闻推荐

乡村送医路 —— 记仁和区全科医师团队服务模式

一条乡村送医路,不远,随着偏远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不断改善,基层医务工作者送医下乡更加频繁,路,变得畅通。一条乡村送医路,很远,远在送医的实际效果。很多人在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做着不懈努力。国...

石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石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