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综开发结硕果 巧手点拨土生金 ——2011年仁和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走笔

攀枝花日报 2012-06-21 08:46 大字

如果湛自彬哪天不想务农了,他或许会选择去跑马拉松。5月9日,在仁和区中坝乡中坝社区,村民湛自彬跟随西大沟中的水流一路小跑,5个小时、8公里行程下来,汗流浃背的他说:“值!”。

一条西大沟,蜿蜒几个山头。对湛自彬来说,这条看似普通的沟渠,承载着全村人的梦想。有了它,全村终于可以结束“靠天喝水”的日子了。

而这个改变均来源于仁和区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1348万元资金的投入,不仅让该片区1.14万亩农田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更为全村人带去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片片结泥块,层层累厚深。土能生万物,地可出黄金。”这是过去古人对土地的美好期盼。如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为仁和区的农户“土里刨金”打下坚实基础。 

一片接一片枯黄的玉米秆还立在坡地,一块挨一块褐色的田土裸露着,顺山势而下的几条沟里不见流水。山坡上,可望见两三头牛和三四只羊在游走……这是2011年10月,记者在仁和区中坝乡西大沟沿线看到的景象。山路边的空地里,放牧的村民李昌芬、高顺金坐在田坎上,眼睛盯着对面半山腰上正在施工的挖掘机,嘴里聊着共同的话题。

“不晓得这天要干到啥时候,我们家的浸水近来都不好笕了,说不好哪天就得断水,人和牲口都只有干望噢。”

“是啊,这天干得人心慌。去年我家一棵秧子没栽成,今年那3亩多田只打了2000来斤谷子。往年是收了谷子种麦子、豌豆,现在啥子都种不了,连猪都不敢喂了。”

“我刚才从扎壁隧道的进口那边过来,看到10多个人在砌沟墙,都砌了好长一段了。听他们讲,西大沟明年开春后就有可能通水。”

“要是明年能通水就好咯,至少明年的大春生产有望了。”

“那是当然”……

半年以后,他们的闲聊成了真。

“针对这一片区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区农发办积极争取,最终将中坝乡西大沟整治纳入了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项目预算总投资755.4万元。”喜欢跟着水头跑的湛自彬告诉记者,西大沟整治工程分A、B段。A段长8公里多,B段长9公里多。实施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受乡上财力和众多客观因素的制约,重修工程虽提了很多年,但都无法得以实施。2011年,该工程终于被纳入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后,这条沟渠可解决整个中坝、团山、学房、大纸房4个村64个村民小组的生产用水问题。”仁和区农发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这条沟渠将在缓解村民们用水难的同时,帮助村民逐步实现点土成金的美好愿景。

中坝乡西大沟整治项目仅仅是夯实农村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能力的一个缩影。仁和区农发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业综合开发,就是指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带动地方财政配套、农民筹资投劳、企业自筹资金等投入,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要内容,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主要目的是加强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基本农田,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面对仁和区设施性缺水的现状,该区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仅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就安排了876.6万元用于提灌站、排灌渠系、小型蓄排水工程的建设。“这笔资金占到整个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70%”该区农发办负责人如是说。

而正是这些水利设施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才让仁和区在大旱之年,没被旱情“卡住脖子”。

带动农村大变样

要问项目区最大变化是什么?村民肯定地回答:一是水,二是路。 

在平地镇辣子哨村的项目区可以看到,一条条平直的机耕道伸向田间地头,铺到每一家农舍跟前,把整个田野和乡村连接在一起。这不仅为实现农业机械化耕作和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而且还方便群众出行,把项目区群众从肩挑背驮中解放出来。

“现在路通了,我们村基本都是机器收割,施肥有手推车和机动小三轮,方便快捷。”65岁的村民刘喜福说,“我活了一辈子,进出都是泥巴脚,现在机耕道修到我家门口,就算是闭起眼睛都敢走路喽!”

得益于这一项目的实施,今年全村将300多亩荒地开了出来,种上了烤烟苗。“以前都是牛车驮,一次拉不了多少,还费事。现在有了机耕道,硬是把时间缩短了好几倍”。村民纳明胜和记者说,每每到了耕种时节,家家户户就拖着牛车出门,一条1.83公里的路,要走接近半个小时。“都是土路,机动车根本使不上劲,要是碰上了下雨,牛车都走不动。”也因为如此,纳明胜买的摩托车到了今年才开始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同样的改变也发生在中坝乡团山村。一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泥巴路,几口烂水塘。而如今,这里却是车水马龙,一片忙碌的景象。别致的民居,通畅的马路,稻香四溢的农田……如今的团山村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出神奇魅力,吸引来自市内外各地的游客。

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人力物力财力综合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要解决农民想办又办不好、办不了的事情。”仁和区农发办相关负责人说,农业综合开发在工作中坚持不撒“胡椒面”的原则,而是集中投入,连片治理,规模开发。经过规范化、模式化的农田改造以后,许多项目区实现了灌溉水利化、耕作机械化、种植标准化,土地的产出率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农业抗灾能力明显提高。去年一年,农业综合开发在农业措施上虽仅仅投入了315.99万元,但却为项目区5094户农户带去了实惠。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筋骨”强壮了,产业如何壮大?农民增收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必由之路。

仁和区的农产品历来都是引以为傲的一张名片,芒果、草莓、葡萄产量均居全市前列。但产品优质率不高,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农民长年增产不增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制约着该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1994年,国家明确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类,提出支持产业化龙头项目。仁和区在政策中找到了自身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化项目中去,扶持特色农产品的加工。

目标已定,如何入手。仁和区农业综合开发力争在“优”和“特”上下功夫。通过采取有偿无偿结合、财政补贴、政府贴息等多种方式,实行重点扶持、连续扶持,加快产业提升,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

过去的一个制酒小厂变为如今现代化制酒公司,并成功地创造了“攀西阳光”品牌。该公司的负责人对农业综合开发有着道不尽的感激。2011年,该公司的2000吨葡萄深加工改扩建项目成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并争取到154万元资金支持。 

把这笔资金投入企业到底值不值?仁和区农业综合开发给出的答案是:“扶持企业就等于补贴农民。” 

成长起来的攀西阳光公司不断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在区域内带动农户建立“订单农业”,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开发模式为农户提供技术、种苗服务。达产后,公司将新增年产值1760万元,新增利税403.7万元;同时,可为当地1000户种植酿酒葡萄的农户增加年收入总额4320万元。“154万元的投入,可换来1760元的新增产值,这就是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仁和区农发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5月18日一早,在仁和区平地镇平地村,村民起瑞金在自家3亩多的葡萄园里忙碌着。“再过一个来月,我们的葡萄就可以送到酒厂去了。”起瑞金告诉记者,即使在去年收成不佳的情况下,他们家的葡萄也卖了3万多,今年应该会比去年好很多。“攀西阳光和我们都签了协议,双方都有保障,他们保障价格,我们保证质量。”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虽说资金有限,但在企业困难时期,通过资金援手以及现代农业企业发展理念的点拨,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名业内人士道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妙用。

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助推下,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带领农民奔上富裕路。

群众口碑赛“真金”

农民需不需要,满不满意,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初衷和落脚点。 

仁和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相关负责人认为,没有农民的参与、监督、管理,再好的工程也难以长期发挥作用。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引擎拉动作用,该区农业综合开发始终坚持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真正让农民做主。 

“农业综合开发全面实行‘民主开发\’,从最初的申请立项,到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直至工程建成后管护等各个环节,均实现了农民全程参与、监督和管理,使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成果,最大限度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仁和区平地镇副镇长黄明凤告诉记者,在项目区,农民都要享受决策权、知情权和参与权三大权利。在项目确定上,实行“全民公决”,每个项目的确定首先要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否则就“一票否决”;建设中,要将建设过程中的立项、实施、验收等重点环节进行公示,及时公布项目投资额度、建设进度、建设标准等重要信息;同时,让农民代表参与项目实施“全程监督”,聘请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作为监督员,参加项目的设计、招标、监理、验收等项目管理工作全过程。 

“从规划立项开始,仁和区农发办的工作人员拿出初步设计和工程预算,和乡镇干部、村干部、群众代表一起开会讨论。”村民纳明胜告诉记者,由于机耕道涉及到占地问题,路怎么修,地怎么占,部分村民意见不统一,为了这个事,连续讨论了三四天,才最终确定了大家都满意的方案。” 

在实践中,仁和区农业综合开发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管理模式:竞争立项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投入多元制、财政报账制、项目公示制、竣工验收制、建后管护制……每一项制度的出发点都是保证每一个项目都成为农民满意的精品工程。 

“农业综合开发是老百姓实实在在认可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你在村里随便问哪个村民都行,肯定经得起考验。”自从西大沟建成后,湛自彬逢人便这样说。

项目区农民在尝到农业综合开发带来甜头的同时,也深深感到了党和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对农民的关怀。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也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得到不断提高,干部和群众的关系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与升华。

新闻推荐

仁和区新村建设雏形初现

近日,仁和区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带领区级各部门对中坝乡团山村、总发乡立新村、板桥村、大田镇片那立村及班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督查,及时协调处理影响项目进度的各种难题,确保在12月底前全部...

石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