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宣传专栏 建设“绿色高铁”,看科研人员如何为生物多样性保驾护航

陕西日报 2017-07-19 07:05 大字

张梅彭科峰张行勇

秦岭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作为横穿秦岭的首条高铁——西成高铁,在建设期间科研人员和高铁施工方一起奋战,让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完美结合,保证了野生动物与高铁和谐相处。今天,让我们跟随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吴晓民团队,来了解在高铁建设中科研人员如何为生物多样性保驾护航。

护航大熊猫走廊

西成高铁要经过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菜子坪大熊猫走廊带等多个生态敏感地区,如何确保工程建设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周边野生动物的干扰,是科研人员必须做好的功课。

宁陕县新场镇菜子坪是西成高铁比较特殊的一段。“为了保护生态,高铁90%以上的建设过程都是在地面下,通过打隧道的方式减少对地表生态的破坏。唯独在菜子坪这一段,大约有2公里左右的地表建设。”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洪峰介绍。

菜子坪紧邻佛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是两个不同种群大熊猫的交流通道。大熊猫极有可能从此迁徙而过,为了让高铁不干扰大熊猫的生活,为此在这段约2公里的路段采取了架设高架桥的形式。

即便如此,到底高铁的桥洞会不会影响动物的自由活动,也需要科学家通过实地监测来证明。从2010年开始,张洪峰等人在隧道两侧和高架桥上布设了数十台红外相机,全天候监测当地的动物活动轨迹。

“通过红外监测,我们捕捉到了大量野生动物在高铁附近活动的轨迹。通过几年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周边野生动物的活动频率数量在采取了多项环保措施后,并无明显变化,高铁建设对秦岭生物多样性,目前并无大的影响。”张洪峰介绍。

让朱鹮自由飞翔

穿过起伏不定的秦岭山脉,西成高铁进入了广阔的汉中盆地,遇到另一个棘手问题——高铁与朱鹮如何做到互不干扰。如果飞行中的朱鹮撞上高速行驶的高铁,朱鹮可能当场毙命,而高铁也可能受损,影响行驶安全。

高铁建设的过程中如何保护沿途鸟类,尤其是珍稀鸟类,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没有多少可以参考的案例。

为了保护朱鹮,吴晓民团队和当地政府等进行了多轮会商。最终,设计出一种方案:在通过朱鹮保护区时,长达约16公里的高铁两侧均装上特殊的防护网,同时高铁在此地区也以高架桥的形式通过,不走地面,下方设置宽大的桥洞,让鸟类和动物可以自由通过。

设置防护网装置,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要用什么颜色护栏可以让朱鹮提早识别到此处有障碍物?护栏要多高才合适?防护网用亚克力板还是金属网?金属网格之间的缝隙应该多大?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的试验和监测来说明。

在长达1年多的时间内,张洪峰在高架桥和朱鹮飞行经过的野外区域进行了对比实验,分别安置了不同的防护网。同时,他们还对朱鹮的飞行行为、型态进行详尽的分析。最终,设计出了朱鹮防护网的最终形态:护栏用蓝色,方便朱鹮识别;亚克力板可能会导致朱鹮受伤,必须用细密的金属网;网格的大小经过精心设计,朱鹮即便误撞之后不会被卡住,二次起飞能够轻松挣脱。

2016年,科研人员在雷草沟、胥水河等地安置了大量的防护网。通过安装的红外相机和视频拍摄设备显示,胥水河试验段朱鹮有效飞越次数为4615只(次),雷草沟试验段朱鹮有效飞越次数为3926只(次),至今为止都没有发生过一例朱鹮撞上防护网的现象。

胥水河大桥一侧500米处的树林,就是一处重要的朱鹮夜栖地。每天早上,朱鹮都会从树林飞起,飞越胥水河大桥觅食。晚上六七点,朱鹮则会回到夜栖地休息。“在高铁建设中针对鸟类保护安装特殊的防护网,在全世界来说,西成高铁都是第一条”,吴晓民说。

仍需长期科学监测

西成高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条重要线路,其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不言而喻。而在未来,西部地区将可能建设更多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好沿途的生态,尽可能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的扰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当然,西成高铁的开通将不会是他们工作的结束。高铁正式运营后,对秦岭生态的影响,仍需要进行长期的科学监测研究。而吴晓民团队在高铁沿线的监测工作,将可能持续十年乃至更久。

新闻推荐

宁陕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流动车管所助力脱贫攻坚

阳光讯(黄天莉陈明安记者李孝华)近日安康市宁陕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在宁陕县金川镇设立流动车管所,为群众办理车驾管业务,助力该村脱贫攻坚工作。金川镇黄金村是安康市宁陕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脱贫攻...

宁陕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陕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