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世界 第237期 陕西省森林文化协会 华商报社联合主办 世界首次人工繁育林麝野化放归 陈艾雨昕 华商报记者 宁峰文/图
距离2007年我国首批人工繁育朱鹮在宁陕县成功放归野外10年后,还是在宁陕县,6月29日上午11时许,宁东林业局响潭沟林区,世界首次将13只人工繁育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林麝,野化后放归野外。这标志着,我国对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从被动转向主动。
放归要满足三方面条件
雄麝所产麝香有“软黄金”之称,自古就是珍贵的中药材,属国家战略储备物资。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由于麝香市场的巨大需求和价格的诱惑,林麝野生资源状况急剧减少。我国麝类资源总量已从20世纪50年代250余万头锐减到20世纪末不足10万头。1999年《陕西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显示,秦巴山区、关山林区野生林麝种群不足5000余头。2002年11月4日,针对我国麝类数量急剧减少的严峻现实,经国务院批准,麝科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另外,2011年还发现,陕西省除了秦巴山区有林麝分布外,还在陕北山区发现了原麝分布。
据陕西省林麝首次野化放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林业厅厅长李三原介绍,1958年,陕西省镇坪养麝试验场与四川马尔康、安徽佛子岭开创了我国人工养麝的先河,研究攻克了系列技术难点。截至2016年,陕西省林麝人工种群存栏数量11340余头,养殖数量全国第一。这不仅是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需要,还给林麝野化放归、复壮和发展其野外种群创造了条件。另外,天生胆小、异常机警的林麝,虽然经过几十年的人工养殖,但驯化程度不高,野性十足,也给野化放归提供了条件。加上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林麝栖息地已逐步恢复,开展林麝野化放归的条件最终成熟。
选新生仔麝作为野化放归种源
据省林业厅林麝办主任王万云介绍,首先,宁陕县宁东林业局辖区的旬阳坝林场响潭沟作为放归地植被茂盛、林下草灌丰富,为林麝适生区。其次,在陕西省林麝人工养殖数量最多的凤县,建立野化训练场。2016年9月挑选15头体检合格的林麝(9母6公,2头2.5岁成年公麝),由于幼麝可塑性较大,易进行系统野化放归适应性驯化。其中13头为新生仔麝作为野化放归种源,进行半散养野化试验。
由于林麝是独居动物,科研人员先将集体饲养变为单独饲养,创造野外生活环境,在半散养区内模仿小溪流,设置自然流水槽,引导林麝饮用自然流水。在区内种植一些放归地林麝可食叶的树木,如桑树、杏树、苹果树等,供其采食和乘凉,逐渐降低放归个体对人工饲养的依赖性,直至全部替代。另外还特意训练林麝采食一些药用植物,特别是一些驱虫的植物,在林麝放归野外后,可减少由于寄生虫等疾病引起的死亡。
因为林麝具有清晨黄昏活动、白天休息基本不活动的习性,尽量保留半散养区内杂草等,以利于气温和光照的调节,创造林麝野外生存的环境,帮助其更好地在野外隐藏、休息。
训练躲天敌 尤其是人类
为了训练林麝对天敌、伴生动物及同类个体的识别能力,6月6日下午,凤县野化训练场内,科研人员穿上狼和熊的伪装衣,步步逼近林麝,受训的林麝迅速逃离。据该项目总负责人、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所长王艳介绍,除了人为模仿天敌训练林麝躲避外,他们还将豹子、青鼬、黄喉貂或野猪、小麂伴生动物的尿液和粪便涂抹在相应的标本上,放在林麝活动频繁处,通过红外线视频监测,观察驯化林麝发现模具的反应。若发现其靠近、无反应,则给其施加相应的刺激,以训练林麝做出正确的躲避反应。另外,还通过食肉动物、猛禽的叫声,人为驱赶林麝,观察其反应能力,使放归的林麝具有躲避天敌的能力。
圈养林麝因长期处于人工饲养环境中,对人类有不同程度的接触或依赖,缺乏对人类的警惕性及正常躲避行为,这在野外对其是致命的。因此在放归前的野化训练中,挑选2人进入圈内,以距林麝50米、40米、30米、20米、10米、10-5米进行不同程度的活动(走动、追赶、发出声音等),观察林麝反应。若距林麝小于10米,林麝反应缓慢或不明显,此时,就需要给一定的刺激(驱赶、惊跑),使其正确躲避人类。每周3次,驯化至林麝能够快速躲避人类威胁为止。
放归成功与否如何判断
被放归的这13头林麝,其中8头佩戴有GPS项圈。接下来,科研人员将会从被放归林麝的生境选择、活动规律、繁殖状况、疾病与寄生虫、种内与种间关系5个方面进行为期2年的连续跟踪监测。掌握其活动、休息时间分配、不同生理时期(配种期、泌香期、妊娠期、哺乳期等)的活动特征,掌握其对生境变化的适应机制,为今后的野化放归积累经验。
首次林麝野化放归是否成功?项目总顾问吴家炎研究员说:“就要看这13头林麝中是否在野外成功进行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朱鹮就是个很好的成功案例,种群从最初的7只发展到目前的3000余只。希望林麝能和朱鹮一样,通过人类的干预和保护,再次走出濒临灭绝的危险。
知道一下
雄麝以香传情
林麝与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金钱豹共称“秦岭六宝”。林麝又名“香獐子”,是偶蹄目鹿科的一种林栖动物。它们蹄爪坚韧,极其适应在凹凸不平的碎石地和石崖上行走,稳而矫健。每到发情期,雄麝就会选择一个顺风的“制高点”,“打开”积蓄一年且极为丰满的香囊,释放出浓烈的麝香,以香传情,吸引处于发情期的雌兽。更为奇特的是,雄麝的上犬齿长有像野猪一样的獠牙,它既不是用来吃草的,也不是用来啃骨头的,而是一个用于决斗的凶猛武器。为了获得“交配权”,它们在争偶的打斗中表现得异常英勇和顽强,即使受到重伤、危及生命,也毫不畏惧。
据统计,麝可以取食的植物种类多达80余种,其中有不少植物是名贵的中草药。所以有人戏称:“林麝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拉的是地黄丸。”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梁军)距上周六中乙联赛第9轮宁、陕之战已过去数日。但远征客场的陕西球迷至今对这场比赛裁判的判罚感到遗憾。昨日,省球迷协会会长柯兴平认为,在这场比赛中主队攻入扳平的一球,进球队员...
宁陕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陕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