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精神脱贫才是真脱贫
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一件重要的民生工程,各级各部门无不在此项工作上下功夫,使出“洪荒之力”。通过各方努力,已经实现了脱贫攻坚的首战告捷,一大批贫困群众和贫困村脱贫“摘帽”。但是,尚未脱贫的贫困户如何按期脱贫,已经脱贫的户怎样不再返贫,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贫困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因灾因病和自然环境等原因外,最主要的方面还是人的因素。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把政策扶持当成“天经地义”,将干部的帮助看作理所当然,乐当贫困户,扶贫干部很着急,贫困户自己不积极;而一部分已经脱贫的户精神与物质脱贫不同步,在帮助扶持的推动下,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显著改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改观不大,自强精神缺乏,持续发展动力、自我“造血”能力较弱,返贫的可能性较高。
致贫原因中人的因素,归说到其底还是思想问题。其原因是一些贫困户行动上好逸懒惰、思想上得过且过,不愿自食其力,发展产业,创业致富,等着政府给他“输血”,坚信政府不会不管他们,更有甚者认为脱贫是政府的事情。另一方面,一些贫困户在帮扶带动下实现了脱贫,部分脱贫户虽然鼓起了“钱袋子”,物质上过上了好日子,但思想上依然贫困,行为方式、心理环境还停留在过去的贫困线上,最终,思想落后导致经济落后,经济落后加剧思想落后。
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贫困人口的思想问题?安康市委1号文件明确,大力推进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性办法。秦岭深处的宁陕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结合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地推进新民风建设,针对贫困群众发展信心不足、思想观念落后和农村社会风气不好等突出致贫原因,突出问题导向,通过开办农民夜校、开展群众评议和建立村规民约等形式,开展以农民素质教育、农村陋习整治等“六大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扶贫试点工作,让一批贫困群众脱了贫、贫困村变了样。为贫困户送去政策、项目、资金,扶持产业,更是送去思想观念,让贫困群众先有富起来的思想,再有“动”的念头,树立起了脱贫光荣的信心与斗志,由此让“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既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又改善贫困村的风俗习惯,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脱贫的紧迫感和荣誉感,彻底摆脱思想的“穷根”。
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才能从根子上实现脱贫。所以,在解决贫困人口物质生产问题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风气,弘扬自力更生、互评,好的事情也在会上点评。”严家坪村党帮互助等优良传统,才能真正实现“授人以渔”,培育贫困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真脱贫。
精神脱贫才是真脱贫。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不仅在时间上紧迫,而且在靶向定位上要求更加精准。这就要求我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在农村要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积极实施精神脱贫。既帮助贫困人口改变生活环境,更努力改变他们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既要帮助贫困人口克服“等靠要”、安于贫困的消极心态,更要让他们摒弃“争当贫困户”的错误想法,让他们从根本上告别贫困,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永锋通讯员赵侠)5月27日至29日,来自中国企业医院协会、西安市职工医院协会的20多位医院院长和专家在陕西宁东自然学校体验了一次特别的森林健康管理活动,标志着陕西森林康养工作正式迈...
宁陕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陕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