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蜜蜂舞动幸福生活 中蜂产业搭起小山村致富路

三秦都市报 2017-06-14 04:10 大字
????程朝养蜂尝到甜头本报记者白圩珑摄

????中蜂养殖带动村民致富

宁陕县城关镇月河村,一个身处210国道旁,海拔1110米的小山村。狭长的村子两旁都是高山,放眼望去,山坡上的蜂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山间的平地上则是一片片种着中药材的土地。靠着中蜂养殖和中药材种植等项目,月河村搭起了脱贫致富路。

驻村地点 宁陕县城关镇月河村

小蜜蜂舞动幸福生活

在月河村山间弯道的一小片平地上,有一间用泥砖和木板搭起来的简易房,里面摆放着简单的生活用具,门前的空地上,放着一些蜂箱,走在其中耳边能听到蜜蜂飞舞的嗡嗡声。这里就是程朝养蜂的地方,他们一家是月河村首批养殖蜜蜂的人之一,同时作为月河村的村支书,他也是村里养蜂产业的带头人。

月河村地处G210国道旁,海拔1110米,周围都是高山,茂盛的植被提供了广阔的蜜源,现阶段月河村大部分养殖的蜜蜂,都是经过中蜂改良后的中华田园蜂,这种蜜蜂的成活率高,蜂蜜质量好,养殖效益好。

“前一阵端午节的时候,每天能卖出去上百斤蜂蜜,收入相当可观。”程朝说,现在这个季节正是蜜蜂的筑巢期,加上天气不错,村里养蜂的人都在忙着从老蜂箱中分出几窝新蜂。

好产业让大龄光棍脱单

程朝告诉记者,在县纪委的大力帮扶下,目前全村养殖中蜂近千箱,年产值近百万。虽然现如今村里养殖的蜜蜂已经小有规模,但是要想持续发展不返贫,还是要勤奋才行。就像程朝的父亲总结的经验,养蜂成功的因素有三点:好蜂种、蜜源广、人勤奋,月河村有前两点先天的优越条件,所以只要人勤劳肯干,在这里养蜂就能成功。

程朝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今年春节过后,村里38岁的向振前终于摆脱了单身生活,“大龄光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原先向振前家里的条件一直不行,一个人住着老旧的土坯房,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在农村25岁还没说媳妇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是因为家里穷,没人愿意跟他,无奈之下向振前成了村里的“大龄光棍”,直到养起蜜蜂以后,生活彻底改变了。

2016年年初,向振前用脱贫贷发展了24箱中蜂,养了5窝肉兔,当年就率先脱贫,用赚到的钱加上享受国家土坯房改造1万元,屋里PVC吊了顶,屋外也进行了改造,住房大大改善,外县的一个朋友给他介绍媳妇,一进门媳妇就相中了他。向振前做梦也没想到孤苦伶仃的一个人能摘掉多年的贫困户帽子,还能娶到媳妇,这一切除了归功于县纪委的驻村工作组的帮助,自身勤劳也是主要因素。

优质蜂蜜有待打开销路

现如今中蜂养殖已经成为月河村的主导产业之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这里产出的蜂蜜在品质上没得说,但是销路却是村民们一直担心的问题。“原来西汉高速没修好的时候,210国道每天来往的车辆不断,那时候不管是蜂蜜还是药材都很好卖,但现在不行了。”村里的养蜂人程章定说。

现阶段月河村蜜蜂的销售形式,大多是卖给回头客,或是节假日旅游高峰时期,游客购买的多一点,但是平时的销售还是比较冷清的。为此,村上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没少想办法,比如村里的“第一书记”唐喆,他给蜂蜜注册商标,设计包装,在朋友圈里推销,一定程度上帮助村民销售掉了一些蜂蜜,但是想要真正地打开销路,形成长久的销售形式,还需要想办法。

唐喆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前几年曾经有客商来到月河村,想要长期收购蜂蜜,但是当客商把村里各家的蜂蜜样品拿到手里时发现,虽然蜂蜜的品质很好,但是因为每家的养殖技术不同,蜂蜜的颜色不一样,这让客商打了退堂鼓。“所以想要让村里的蜂蜜打开销路,还是需要把大家集中起来,一同养殖一同生产,这样才能让蜜蜂的养殖技术共享,蜂蜜的品质统一,容易销售。”唐喆说。这也是月河村蜂蜜的发展趋势,当一切实现以后,相信那时月河村的蜂蜜不会再愁卖。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记者了解到,月河村根据已有产业,结合实际帮扶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合理制定项目规划。截至2016年年底,贫困户已种植猪苓9418斤、乌药800斤、白芨2000斤、魔芋1000斤、天麻340斤、养蜂353箱。后续计划种植猪苓5000斤、乌药1000斤、白芨1200斤、天麻600斤、魔芋1000斤、养猪336头,整村推进养殖中蜂,同时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

通过对月河村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对已有产业项目的深入调研,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研究,确定了周期短见效快的中蜂养殖项目为整村推进的产业奖扶项目。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对中蜂养殖户给予补贴,按照非贫困户每箱奖扶75元、贫困户每箱奖扶150元的标准,制定了中蜂养殖项目奖扶方案。由帮扶单位宁陕县纪委监察局争取项目资金进行奖扶。

月河村目前有一个合作社和一个互助资金协会。秦森种养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主要经营中药材种植和中蜂养殖,带动20户农户,其中贫困户5户,目前年产值100万元。2014年以来,月河村围绕脱贫任务,对照脱贫标准,严格按照脱贫程序通过村民代表评,村三委审,公示无异议后上报镇政府,三年来脱贫成效较为显著,其中2014年脱贫14户40人,2015年脱贫18户47人,2016年全部脱贫。退出准确率为100%。

文/图本报记者白圩珑

新闻推荐

“爱心妈妈”张开莉

作为一个经营地毯的民营企业家,她以诚信为企业发展根本,让地毯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鸟巢;作为秦岭深处土生土长的“张妈妈”,12年来,她心系家乡寒门学子,先后资助十余名宁陕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她就是...

宁陕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陕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