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引领城乡发展 服务城乡建设 ——安康市城乡建设规划“十二五”工作回眸

安康日报 2016-01-25 22:29 大字

[摘要]——安康市城乡建设规划“十二五”工作回眸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青向规划顾问介绍重要片区规划方案编制情况 市长徐启方、副市长邹顺生检查调研重要项目规划实施情况

“十二五”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全市城镇发展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月河川道城镇带为主体,以县城和县城副中心为支撑,以集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为基础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体系基本架构。市城乡建设规划工作在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建筑业管理、重点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尤其在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创新规划机制、推动重点镇建设、提升建筑行业管理水平、强化规划执法等诸多方面亮点纷呈。

规划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十二五”期间,全市城乡规划编制共计投入2.6亿元,较“十一五”增加1.5亿元。市县两级城镇总体规划覆盖率100%,县城控规覆盖率85%以上。完成重点镇(建制镇)总规修编87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223个,规划选址移民安置点496个。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心城市、县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城乡规划体系,为全市城乡建设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

围绕“秦巴明珠、生态安康”的城市定位和“四个城建”的工作重点,编制完成了《安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安康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通过深入调研论证,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安康市城镇体系规划(2014-2020年)》,这些战略性、全局性规划的完成,为科学指导城镇发展绘好了蓝图;根据城市规划深化和管理的需要,相继完成了长岭片区、张滩片区、关庙片区规划、西南片区“四位一体”等25个片区控规;编制完成了《安康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大香溪生态旅游区保护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18个,开展了中心城市“三区四线”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8个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强化了规划的实施性;为健全城乡规划体系,市规划局积极指导各县完成了相关规划编制。目前,旬阳、石泉、岚皋、汉阴、平利、镇坪、白河、紫阳8县及高新区、恒口示范区总规已经由市政府审批通过,宁陕县总规正在修改上报中。石泉、旬阳、白河、镇坪城乡一体化规划已通过省级技术审查,平利、汉阴、岚皋、紫阳、宁陕县已完成编制工作,近期将申请省级技术审查。同时,在全省2011年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评选活动中,安康市城市总体规划荣获一等奖,月河口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荣获二等奖,安康一江两岸城市景观及空间规划荣获三等奖。

此外,市规划局还强化测绘管理工作,完成了“数字安康”地理信息框架项目数据库、地形图航拍和内业制作、应用平台搭建等基础工作,加密了全市测绘应用点,开展了测绘执法检查,规范了测绘行为。

规划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十二五”期间,规划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一是促进规划审批制度化、规范化。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划审批,坚持专家评审、公众参与、部门把关、政府决策的机制,发挥规划顾问的把关作用,严审关键指标,有效提升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二是对建设项目坚持实行专家领衔,市规委会办公室主任会议、市规委会专题会议、市规委会全体会议审查的三级会审制度。“十二五”期间,共召开专家评审会68次,召开市规委会全体会议24次,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项目303件,核发规划选址273宗,高效服务了项目建设;三是实行“阳光规划”。推行项目公示,严格执行批前、批后公示制度,所有建设项目均严格执行网上公示和施工现场的全程公示;四是减少审批层次,提高办事效率。项目申报要件齐备的情况下,将法定20个工作日办结压缩到3至5个工作日办结;五是狠抓作风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和马上就办制,坚持实行失职责任追究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规划管理工作氛围。

“十二五”期间,还重点开展了“两违”整治工作,组织对2002年以来中心城市“两违”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集中整治。截至2015年底,共计完成“两违”调查2516户、占地面积41.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7.26万平方米。共计依法整治“两违”行为700户、占地面积6.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78万平方米。加大对重点项目工程区域、重要路段等规划控制区内违法建筑打击力度。“十二五”期间,日常巡查执法中共计发现违法建设1439户,下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270份,查封工地60处,依法拆除违法建筑505户10万平方米。

建筑行业管理成绩斐然

近年来,市规划局抢抓历史机遇,以促进全市建筑业转型升级为契机,提请市政府印发实施了《关于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四个着眼”和“四大着力”,加快建筑业发展,使全市建筑业成为继新型材料、富硒食品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全市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多次受到省上表彰,2015年在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石昌林局长作了典型推广发言,2015年9月,特级企业陕西建工集团组建第十二建设有限公司在安康挂牌成立,开创了引进外地优秀建筑企业落户安康市的先例。“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6.61亿元,2010年建筑业产值30.19亿元,到2015年达到101.6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增长236.5%,连续5年增速保持在27.5%。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连续5年保持在12%以上,超过全省4.5个百分点。培育资质以上建筑企业99家,增长52%。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到144家,其中一级总承包企业从1家增至11家,局陕南首位;二级总承包企业从33家增至66家,三级总承包企业从16家增至58家,专业承包、劳务、监理、检测、勘察、设计等资质企业均有发展和提升。

此外,“十二五“期间,市规划局还加快改革招投标监管方式。加强国有投资工程招标投标管理,严肃查处场外交易,严格控制招标人设置明显高于招标项目实际需要和脱离市场实际的不合理条件,国有投资项目招标进场率达到100%;率先在全省放开民营企业自主投资自行招标,推行了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研究制定《安康市建筑施工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实施方案》,强化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企业责任,杜绝因用工企业拖欠工资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市规划局狠抓工程质量不放松,多措并举构建了优质、安全、高效的工程建设环境。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规范标准,采取 “四不两直”、暗访巡查与日常监督、重要部位抽查、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力量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的检查力度;以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为契机,报请市政府印发了《安康市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规定》,狠抓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五方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责任,促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各级规划建设主管部门严肃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违规“黑名单”制度,严肃查处不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及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不到岗行为。

“十二五”期间,市规划局共受理工程报建287项,完成竣工备案204项,建筑面积222.1万平方米,工程竣工交验合格率和房屋建筑质量合格率均为100%。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战略,争创中省优质工程,特别是“文明工地”创建具有安康特色。“十二五”期间,创建省级文明工地58个,市级文明工地238个。共有2项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领域质量最高奖项“鲁班奖”,其中2014年的南宫山大酒店工程实现了安康市乃至陕南地区房建工程该奖项零的突破,2015年的安康博物馆工程是陕南地区地方政府投资项目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工程。3个项目被评为“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程”,6项工程获获省优质工程“长安杯”, 19项QC(质量控制)小组成果获全国、全省工程优秀等次,5项施工工法获得省级工法。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心站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先进单位”,全市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连续两年受到省住建厅通报表扬。2015年7月,国家工程质量治理监督执法检查组赴安康市检查时给予安康高度评价。

重点镇建设如火如荼

以石泉城关镇街区、白河桥儿沟街区、旬阳蜀河镇、汉阴双河口镇4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和12个县(区)域副中心镇为代表的重点镇成为传承文化特色、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镇建设的重要载体。市规划局通过规划指导,定期点评和综合考核,按照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深层次开发特色资源,大力度推进保护修缮和“五个一”的工作重点,走出了一条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的新路子。2015年4月,庄长兴副省长调研指导安康市避灾扶贫和重点镇建设工作时,对安康市大力度开展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给予高度评价。仅2015年,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和县区副中心镇开工建设179个,完成投资14.31亿元,占任务的125.2%。4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实施了153个项目,完成投资7.6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4%,接待游客4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11亿元;12个县区副中心镇实施了223个项目,完成投资19.49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9.3%。坚持按照“一个宣传册、一个专题片、一个沙盘模型、一系列展板、一个干净整洁文明富有特色的镇区整体环境”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扎实推进16个重点镇建设,镇区的基础设施、公共配套、镇区环境得到显著提升,有效发挥了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示范带动效应。

爱心帮扶彰显社会担当

包抓贫困村工作获好评。“十二五”期间,市规划局积极帮扶江北办李家嘴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先后投资20余万元援建了通村道路、水窖和小学公厕改造,协调帮扶资金100万元,修建水塔、水井,供水管道及垃圾池,硬化通户道路6公里,解决了30户危房户改造费用;在包抓关家镇许河村脱贫工作中,为该村协调各类资金71万元,完成了通村道路硬化、水塔建设、饮水管道铺设,发展核桃园1200亩,并支持5万元核桃林管护资金。局领导干部个人先后出资2.2万元,对14户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帮扶。201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扶贫工作优秀单位”。

汉江绿化治理效果明显。“十二五”期间,帮扶石梯乡花果村实现60亩坡面绿化治理全覆盖,购置树苗大力扶持以核桃为重点的经济林发展,投资修建的3口水窖已竣工投用,同时自行筹资2万元解决了绿化苗木的管养护问题。现已全面完成帮扶任务,并连续三年被市绿化办表彰为“优秀帮扶单位”。

工业企业帮扶初见成效。市规划局积极帮扶平利沃源美农业有限公司制定帮扶方案,衔接有关部门为该企业发放大额贴息贷款,多方筹措10万元解决企业营销资金短缺问题,协助企业办理QS认证,帮助其实现跨地区销售。此外,市规划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还多次深入帮扶企业陕西金龙水泥有限公司调研指导,2015年通过积极推介和洽谈,成功促成该公司签订600万元水泥供销合同,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十二五”时期,市规划局党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以树形象、出精品、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规、服务兴局”战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方面,局党组以巩固省级文明单位和创建市级窗口文明示范单位为契机,在局网站、市政府网站等媒体积极刊发稿件,印发督办通报、送阅件。投资23.6万元,在机关设置了LED宣传屏,在21个在建工地设置了文化墙。同时,积极参加市直机关文体活动,定期开展规划系统文娱活动,提高职工积极性;在简政放权方面,积极进驻市政府政务中心,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1425件,已办结1229件,按期办结率达到100%,政务中心服务对象满意率达到100%;在规范行政行为方面,梳理了272项权利清单和71项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开。

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市规划局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圆满完成了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任务和公开承诺任务;加快了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北环线道路工程顺利完成土地预审、初设等前期准备工作,汉江大剧院工程在精心准备后,“三通一平”工程已于2015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深入开展了“双创”工作,狠抓建筑扬尘治理工作获省住建厅表彰,牵头的安康大道片区在“双创”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编制的“三横两纵”示范街区改造规划方案顺利通过市政府和市双创办审定,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双创”工作先进单位;在信访方面,“十二五”期间,共受理网上信访258件(省网上信访平台51件、市长信箱207件),均按期办结,办结率100%。接待来访群众1150起9876人,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化解了矛盾。

新闻推荐

“南山老林”催新花 ——宁陕县实施全员动员脱贫攻坚布局记

——宁陕县实施全员动员脱贫攻坚布局记

宁陕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陕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