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亲们富了我就高兴”

安康日报 2017-06-16 08:55 大字

“自己富了不算富,只有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才算真的富。看到他们慢慢变富,比我自己富了还高兴。”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扶贫先进个人、汉滨区劳模、京康公司创始人陈荣堂看来,发展产业带动让乡亲们致富,不仅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荣耀。

陈荣堂本是汉滨区牛蹄镇的一位农民。1986年,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带领家乡20余人走出大山,买了张站台票直奔首都北京,凭着“如牛勤耕、一步一印”的精神和根植于内心想要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梦想,成为“北漂”。16年磨一剑, 2002年,他注册成立了陕西安康京康建筑有限公司。随后,便带领7000人的劳务大军参与了非典时期北京小汤山医院和奥运会国家体育馆鸟巢主会场等大型工程的建设,所承建的工程获得了多项鲁班奖、长城杯等建筑行业最高奖项,本人也从一位普通农民蜕变成了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慈善家。更为重要的是,在他的带领下,家乡有一大批农民在北京务工挣到了钱,并先富了起来。可在陈荣堂的心里,却时刻惦念着故乡安康。2004年,在北京的事业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中,陈荣堂决定回到故乡,深耕故土,带动家乡发展,先后在安康注册成立了京康劳务、京康地产、京康酒店、京康农业等子公司,为安康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长期以来,陈荣堂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发展,组织倡导公司先后为家乡捐赠了1000多万元,但他深知,想要彻底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以产业发展为根本,让乡亲们投身产业建设取得长久可持续性的收入。于是,陈荣堂便在家乡牛蹄镇投资5.2亿元建设了京康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园区覆盖牛蹄河流域范围内的4个行政村,覆盖了近半个牛蹄镇行政村。流转土地后的600户村民变成了茶园工人,足不出户,每人每月收入就能达到3000多元,解决了当地农村劳动力家门口就业问题。

“如果没有京康公司的帮扶,我家到现在也走不出贫困。”62岁的土坪村9组村民陈枝勤逢人便说。陈枝勤家有6口人,儿子、儿媳在外打工挣钱,两个孙子留在了家里上学,老两口两人每年都在自己的6.5亩坡地种玉米和水稻,收的粮食一半卖了换点现钱一半用来喂猪、自用。辛苦一年下来净收入只有3000元。自从京康公司在土坪村流转土地建设茶园以后,家里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他把家里的6.5亩坡地全部都流转给了公司,由公司统一整地,发展产业。自己不用花一分钱本钱辛苦种地,还能拿到京康公司给他兑付的土地流转费3000元。同时,公司还请他在茶园里干活,每年能挣到2.8万余元,儿子儿媳在外务工,挣的钱也可以存了起来,家里由原来的欠账户变成了存款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2015年10月,省现代农业产业***试点工作启动后,京康农业公司与陕西供销集团合作开展产业***试点工作。省供销集团投入资金2700万元,持有股权45%,要求京康农业公司帮扶牛蹄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60户于2020年前实现脱贫。合作后,公司采取多项措施,促使贫困户增加收入。建立了“公司+基地(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贫困户”的模式。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贫困户分享茶园建设、管护,茶叶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收益。推动农副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将收购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在牛蹄镇“中国·供销”老百姓生活超市里设置贫困户产品销售专柜,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仅此一项,2016年就促使贫困户增加收入2.7万余元。同时,公司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超市联合举办了“携手***,共享发展成果”主题活动,由公司出资6.5万元制作面额100元的有价凭证,发给牛蹄镇全体贫困户,在超市购物并享受优惠。2016年,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合作建园、物资扶持、收购农产品、股权收益分红等措施,促使655户1640贫困人口增收193万元,平均每户增收2956.76元。仅股权收益分红一项,当年脱贫的贫困户户均增收就达6026.25元。今年1至4月,有45户贫困户领到了各种劳务工资11.5万元,促使每户增收2557.33元。

记者 周健

新闻推荐

安康市单体投资额最大的市政道路PPP项目成功签约

本报讯(记者魏涛)6月13日,安康市与陕建集团成功签约安康城区干道江北段建设工程PPP项目。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赵俊民,陕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义光出席签约仪式。该项目是列入陕西省第二批PPP项目...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