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镇园产业联盟”破题乡村振兴

安康日报 2018-07-16 09:46 大字

汉阴作为秦巴山区国家连片特困区覆盖县,面对农户以土地为代表的生产要素碎片化,以家庭生产为标志的组织形式个体化,以传统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手段粗放化,如何破解产业发展小而杂、小而弱和效率低下的现状,从而实现产业兴旺的战略突围,这是必须解答的现实课题。

大量调研发现很多镇村发展产业主要担心市场问题,不知道发展什么产业,产品销往何处;而农业园区想扩大生产规模,却不知道基地往哪里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原料需求,却不知道哪里能供给。因此,汉阴县积极寻求市场主体和生产者的需求结合点,搭建起“镇园产业联盟”, 通过一本项目对接指南、一套对接沟通机制,让农民与市场握手,企业与土地对话,实现全县各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各贫困村信息互连互通,无缝对接,实时共享需求信息。这样既解决了各镇发展产业的市场问题,又解决了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地、原料问题。

搭建“镇园产业联盟”以来,受到了各镇、各园区企业的普遍欢迎,传统产业得到了改造提升,各种新型产业如雨后春笋一样成长起来。截至目前,已有30多家园区企业与70多个贫困村建立了产业联盟,成立了318个专业合作社,预计到今年底将发展10万余亩产业基地。

“镇园产业联盟”之所以能如火如荼地推广开来,是因为“镇园产业联盟”提出的“镇园联盟、村社承载、贫困户参与”十二字内涵正确贯彻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秉持了市场导向,坚持了转方式、调结构的改革要求,体现了发展为民的终极目标,为深度贫困地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找到了路径和抓手。

具体来讲,“镇园联盟”树立起鲜明的市场导向,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镇村与现代农业园区实现精准对接,助推了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链条向贫困乡村延伸,带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进而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村社承载”体现了规模发展、集约经营的基本原则,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千家万户零散的生产组织形式,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头连接企业,一头连接农户,具有明显的生产组织优势和经济带动优势。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承载的主体,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既能保证农产品标准化,又能激活农村土地、人力等资源,真正将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贫困户参与”彰显了发展为民的初心使命。通过“镇园产业联盟”,把贫困户牢牢嵌入到产业发展链条中去,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委托经营得酬金、资产入股得股金、订单生产得现金等多种形式,让广大贫困群众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同时,广大农民通过参与现代农业生产和技术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快从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做实“镇园产业联盟”,汉阴县打了一套组合拳:一是结合县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前景,制定《汉阴县产业扶贫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全县产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基本原则、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举全县之力整合资金项目,力争全面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家家有事做、人人能致富的目标。二是提出了抓企业就是抓发展,抓园区就是抓市场的思想,坚持做大做强园区企业,对产业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制定了《汉阴县产业脱贫扶持奖励办法》和《汉阴县2018年星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奖补办法》。三是为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高贫困户自主脱贫积极性,制定了《汉阴县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奖补办法》。通过一手做大做强园区企业抓市场,一手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抓生产,实现了“镇园产业联盟”市场和生产者双轮驱动,为“镇园产业联盟”行稳致远注入了源头活水。

(作者系汉阴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李宗山

新闻推荐

一封家书牵动两岸情

□通讯员黄舟山刘青文/图逢乙小儿袖珍:你生于民国十七年腊月初十亥时,初离胎乏乳吮米汁养成,七岁入初小,十一入高小……今你...

汉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