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农民 园区农业 ——安康“三连优”的好成绩从哪里来?

安康日报 2018-07-11 11:46 大字

[摘要]——安康“三连优”的好成绩从哪里来?

2017年初,当汉滨区县河镇牛岭村的“牛岭茶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时,村民成国田把2亩土地中的1亩入了股,另一亩种了玉米。到年底,玉米卖了800元,入股的土地却分到2916元红利。当了半辈子农民后,成国田开始自豪于自己的“股东”身份,主动要求将另一亩土地也拿来入股。

2017年底,汉阴县镇园产业联盟诞生,拨开了笼罩在漩涡镇双河村村主任赖延云头上“不知道发展什么”的迷雾。拿着该联盟提供的项目对接指南,他与正在寻求扩展规模的晶康农业园区签订合同,种植100亩太子参,增加村民劳务收入10万元。当了多年村主任,赖延云终于带领群众在土地上刨出了金蛋蛋。

还是在2017年,旬阳县甘溪镇桂花树村的高级职业农民张长斌,组建了安康职业农民交易市场中心,为旬阳乃至全市各县区优质农产品搭建起流通平台。继2012年组建香菇种植合作社、带动3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万元后,他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开启了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时代。

股东、园区农民、职业农民,这些过去略显陌生的词在如今的安康已成了热门词、高频词。在2017年安康省考“双优”的成绩单上,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力量不可忽视。在全市以脱贫攻坚统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程中,“三农”问题是安康发展大局重中之重的课题,也是“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强力军。近些年,安康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一个欠发达地区农村日渐兴盛、农民逐渐富裕、农业兴旺发达的“新三农”愿景正铺展在安康大地上。

安康“三连优”的好成绩从哪里来?从土地中来,从农民中来,从园区中来,从日益改善的城乡面貌和蓬勃发展的农村经济社会中来。

“三变”改革,变出农民新生活,变宽农村致富路

今天的安康农村,“三变”改革不再是个新鲜词。无论走进哪个村,百姓谈的是“分红”,干部讲的是“产业”,新闻聚焦的是“三变”。

梨子园养蜂合作社是宁陕首批“三变”改革示范基地。贫困户可将土地折合为现金入股,每亩折价五六百元,每年按8%的收益保底分红。农户种植一两亩由合作社供种的油菜、向日葵等蜜源植物,还可获赠5至7箱蜂群作为入社股金,共建养殖基地。

该村贫困户李典友则以劳动力入股,务工收入加分红,每年增收近万元。农户廖开兵过去是个小蜂农,2016年以技术入股到合作社,除解决了销路问题外,年底还收获技术股份分红3万元。

由普通农民变身“股东”,从“耕者有其田”到“贫者有其股”,“沉睡”的资源逐渐变为真金白银。2017年以来,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在安康农村刮起了一股激活产权制度改革的春风。市上成立了农村“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均成立了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关于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指导意见》、《安康市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方案》等配套文件相继出台,为“三变”改革划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各县区也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方案,明确目标和方向。全市根据村级班子强、产业基础好、经营主体强、区位条件优、村风民风正的标准,确定126个“三变”改革试点村,其中省级试点12个,市级试点28个,县区试点86个。

推行一年多来,各试点因地制宜,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索,一大批“三变”改革典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岚皋县四季镇天坪村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类扶贫帮扶资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创“集体引领、主体联合、贫困户抱团”的生产组织模式,打造“巴山样子·杨家院子”景区,组织贫困户抱团参与,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联产联业、联利联心。该合作社资产总额达1790万元,股东1159个。 (下转四版)

记者 肖兵

新闻推荐

溧阳市社渚镇与漩涡镇开展对口扶贫

本报讯(通讯员吴少华)近日,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代表团来汉阴县考察,先后参观了凤堰古梯田景区、茨沟村等地,对漩涡镇经济社会发...

汉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