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书牵动两岸情

汉江晨刊 2018-07-03 11:06 大字

□ 通讯员 黄舟山 刘青 文/图

逢乙小儿袖珍:

你生于民国十七年腊月初十亥时,初离胎乏乳吮米汁养成,七岁入初小,十一入高小……今你志愿投笔从戎,父心非常欣快,但是你年龄未冠初出远程,诸多不放心特亲书要点于后时常遵守。

一对各级长官要服从恭敬;二对同位朋友要亲爱诚信;三对人要和平自谦勿骄;四处事要谨慎自省勿忘保身。题目太多简单示之,行远路口渴勿饮凉水,昼歇夜宿包裹不离左右,启程时先拾包裹后回头再望;每日饮食切勿过量吃;至于打小牌切勿试尝,勤看书多领教游戏无益,家信宜常写军情少乱泄。谨行慎言吃苦耐劳,做一事业抱定始终,盈科而进蔗境之期,见事思迁终一无就。友勿乱交动勿乱行,为国效力三年返里,升大学年龄十八正当时也。

生父亲书:薛仲平

这是汉阴县在整理文史资料时,发现的一封家书。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个感人的故事徐徐展开。

从搜集整理资料得知,薛逢乙出生于农历一九二八年腊月,当时他家住汉阴县城关镇民主街52号,兄妹共计6人,他为老幺。

薛逢乙6岁进汉阴义小上学,1944年初中毕业,时值抗日战争之际,他毅然弃学从戎,报名参加抗日远征军,转战印度、缅甸,保卫西南援华生命线同日作战。两次受伤,立功一次,作战勇敢,不怕吃苦,英勇坚强。抗日战争胜利后,调驻海南,任炮台分台长,1949年撤离去台湾。到台后,经自修苦学考入黄埔军校装甲科第24期,1952年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陆军总部计划署立任等职务。因工作努力,绩效优良,除计功嘉奖外,先后获得景风、弼亮、金瓯、陆兴、宝晃等奖章,至1985年官至陆军上校退役。

这封家书是其父薛仲平,在其当兵走的前一天夜里彻夜未眠书写而成。书信从求学、做人、做事、交友以及旅途安全,逐项细细叮咛交代,体现了做父亲的谆谆爱意。

几十年来,薛逢乙谨记父亲的教诲,在军中刻苦自学,长期专研国文、书法,凭自己在军中优秀的业绩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获长官礼遇。特别是在异乡漂泊,他最大的期望就是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家乡。直到1991年4月7日,离开家乡47年的薛逢乙才首次返乡,薛逢乙因为是台湾军界上校,所以返乡审批手续极其严格,在大女儿薛琼林的陪同下,经香港转武汉终于回到家乡同亲人团聚,眼见长辈亲友多半凋零,父亲仙逝,老先生手捧书信老泪长流,在父亲的坟墓前长跪不起……

薛逢乙对亲人们说,在台期间能与家人团圆的愿望等了47年才实现,祖国早日能统一,国家更富强是他毕生的心愿。此后二十几年间,薛逢乙共计9次回汉阴扫墓、探亲,为表思乡爱国之心,1995年返乡时,欣然提笔书写“心系祖国”四字匾牌赠予家乡,并为母校汉阴中学捐资助学,以报培育之恩。

薛逢乙除工作勤奋,更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一同从军的汉阴战友,一旦有了困难,总是同商互援,共度难关,并且为未能成行的思乡老台胞传递信息、寻找亲人。2015年汉阴县政府为老先生赠送了一幅书法作品——“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据薛逢乙的侄儿薛祥林介绍,六叔探亲期间,知大伯的儿子薛森林修房困难,主动给钱相助,森林的儿子薛春华上大学有困难,出资2万余元相助。知侄儿薛成林独身一人,没有固定经济收入来源,他每月给150元生活补助,直至5年后薛成林逝世为止……

多少年来,家书一直是薛逢乙的精神支柱,光阴似箭、沧海桑田、历经战乱与和平,这封家书仍然保存如新。后来,他将这封家书编进了自己在台湾制作的家谱中。他说,这么多年来是这封家书给了他力量和智慧,给了他亲情和温暖,给了他平安和顺利!

1964年,薛逢乙与台湾高雄县的钟新娣结婚,共育有二儿三女(老伴已于2013年去世高雄县)。非常遗憾的是在2017年春节,89岁高龄的薛逢乙溘然长逝。

新闻推荐

最可敬的献血者

本报讯(通讯员刘润安)6月10日,市中心血站的采血车开往汉阴。出发之前,血库接到了城区一家医院产妇预约AB型阴性全血一个单位...

汉阴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