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好身体打赢脱贫攻坚战

科教周刊 2016-11-03 00:00 大字

记者 田丕 通讯员 杨彬

摆脱贫困过得“安康”,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然而截止2015年底,安康仍有贫困村1158个,有贫困人口58.17万人,安康市已成为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核心战区。

近年来,全市卫计系统积极创新思路,扎实开展健康扶贫,举全系统之力用真心真情努力为贫困群众编织健康保障网,着力解决因病致(返)贫问题。

■ 开给近16万贫困患者的“处方”

2016年初,市卫计局抽调人员历时4个月,先后两次开展了建档立卡农村因病致(返)贫人口调查。通过逐一上门核实,确认全市建档立卡因病致贫群众51111户158850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27.31%。其中,患重大疾病60626人,占患病人数的38.17%。前7位的主要致贫疾病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精神障碍、类风湿性关节炎、椎间盘疾病、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疾病。

因病致(返)贫是导致贫困的首要原因,市卫计局通过精准调查,开出了一剂精准处方——健康扶贫,把穷困连根带泥拔出来。

市卫计局随即制定出台了《安康市卫生计生“十三五”***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十三五”健康扶贫的“六抓”举措和“三三四”工作目标。即充分发挥卫生计生资源优势,坚持抓项目、抓人才、抓保障、抓预防、抓政策、抓帮扶6大举措,力争到2020年贫困县卫生计生基础建设实现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贫困县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贫困县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三个全覆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三个增加”,即贫困县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本科生占比增加到30%以上、每个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增加到2名以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学力水平的村医增加至40%以上;贫困人口综合保障实现新农合保障能力、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贫困人口健康服务保障能力、计生家庭保障能力“四个提高”,使卫生计生扶贫攻坚向纵深推进,贫困群众获得公共卫生计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便捷均等。总之,必须让群众因病致(返)贫的问题得到彻底缓解,并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 扶贫载体“各显神通”

贫困户的“通病”是有病扛着过,生活挺着过。没钱看病,久而久之小病成大病,大病成重病,重病成急病。他们经常借款、贷款看病,给原本贫困的家庭增加负担,外债成堆、贫困生根,形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社会现象。这些人,没有健康,怎能脱贫?

为此,市卫生计生局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安康市健康扶贫脱贫实施方案》,在10个方面探索制定了33项具体的政策措施。各县区也结合实际,相继出台了健康脱贫实施方案。

旬阳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创新实施了“615”优惠政策和“3311”健康脱贫补充政策,两项政策叠加将为该县贫困参合人员减轻近3000万元的医药费用负担;平利县对贫困参合人口实行了“两提高、两降低”的倾斜报销政策;镇坪县出台“一站五步法”,将贫困人口住院个人负担降到近10%以下,门诊慢病随时发生随时申报,比例由70%提高到100%;石泉县制定出台了《农村贫困人口健康保障工程实施方案》和《农村特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办法》,并通过整合医保、民政、慈善、红十字会等救助资金,让全县11047名特困人口享受到住院费用起付线外全报销的政策,仅上半年就为374名对象兑现报销资金近212万元。此外,该县还建立了低保人员入围部门联评机制,将因病致(返)贫人员中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并享受兜底医疗保障;汉滨区将远程会诊和急诊、特殊疾病用血、用白蛋白纳入新农合报销,并将贫困结核病、精神病患者在区级医院门诊治疗费用按乡镇标准予以报销。

石泉、旬阳、紫阳先后出台了贫困结核病及严重精神病、尘肺病、白内障患者在定点医院免费治疗的政策;旬阳、石泉、汉滨等县区建立了贫困人口年度免费体检制度。与此同时,各县区及时推出了贫困人口“先诊疗、后结算、零押金、无起付、一站式医保报销和医疗救助”的举措;白河县总结推出了“十个一”帮扶工作法;宁陕、平利、岚皋等县还按照县级医院不少于10%的比例和镇卫生院不少于2张的标准设立扶贫病床。通过开通绿色通道、减免“四费”和特困户、残疾人救护车接送费等措施,开展健康扶贫。大部分县区还出台了对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对象由政府全额出资参加新农合的优惠政策。

2015年5月,市卫计局创新开展了“天使健康扶贫行动”,通过健康咨询指导、询医问药和送医送药、爱心资助等方式,建立“一对一”健康帮扶措施和机制。今年又启动了提质扩面工作,力求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做到“三个全覆盖”,即实现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所有工作人员参与行动全覆盖、全市200个年度要脱贫的贫困村帮扶全覆盖、因病致(返)贫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及脱贫档案全覆盖。目前,10县区均制定出台了工作方案,开展了“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各县区及市直单位已开展大型义诊140多次,结对帮扶13314人,建立脱贫档案35538份,免费为群众体检、咨询20余万人次,免费发放药品100余万元。

■ 打牢健康扶贫基础

为推进基层基础建设,让群众“就近就医”,打牢健康扶贫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安康市积极争取医疗卫生项目建设资金25亿元,建成医疗、疾控、妇幼等卫生项目11大类1212个,使全市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日臻完善,机构数、床位数大幅增加。

同时,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建立了城市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工作机制。支持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与白河县中医院跨省市组建了“秦楚医疗联合体”;支持西电集团医院与宁陕县创新推出了“3+2+1”医疗服务一体化模式,得到了中省的肯定和推广;依托心医国际数字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建立了上联西安、北京、上海、广东等近40家大型医院,下联14家县级医院、43家乡镇卫生院的“多点对多点”的安康市心医国际远程医疗平台;组织195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的养老机构加入各级各类医联体54个,市、县、镇三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医联体覆盖率已达90.2%;积极推行县镇、镇村一体化,目前已有18个县区级医院与50家镇卫生院实施了县镇一体化医疗服务,所有的乡镇卫生院与辖区村卫生室实行了镇村一体化管理。

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让群众少得病、不得病,安康市全面实施和整合12大类45小项、 6大类19项基本、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计划生育“两项工程”免费服务项目,形成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公共卫生服务链条,使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在县及县以上医院增设公共卫生科,整合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服务职能。建立了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并推行“一院两中心”管理,使公卫服务职能得到强化,服务能力得到普遍提升。改革镇村医疗服务模式,在农村积极推广汉滨区茨沟中心卫生院“一院两中心、责任医师团队签约式服务”、汉阴县涧池镇中心卫生院“532”镇村一体化管理和石泉县边远山区“片医制”服务模式。在城区则积极推广汉滨区一院和老城办探索的“家庭医生签约网格化服务”模式,有力地提升了群众健康保障能力和公卫服务水平。

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群众“有医看病”,安康市创新实施了“十三五”“十百千万”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培养工程,从2016年开始每年完成10名市级领军人才到国(境)外深造、100名市县学科带头人到国内知名大医院进修、1000名市县镇业务骨干到省市进修学习、1万名一般人才参加市级及以上短训和学术交流,目前年度任务基本完成。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创造条件招聘培养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选拔2人参加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人才培训,推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三五人才”1人、安康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省级名中医2人、市级名中医24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220人。放宽条件为乡镇卫生院招录实用型人才,从2016年开始将连续3年带编为乡镇卫生院招聘医学专科毕业生600名。

为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安康市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全面破除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以药补医”机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与改革前相比,药价平均下降30%,累计让利群众约2亿元。2016年安康市还将全面实行城市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并在全市推行药品耗材网上(集中)采购、“两票制”、二次议价或组建采购联合体带量采购,以切实解决药品耗材价格虚高的问题,进一步减轻贫困群众用药负担。

【编后】: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已成为安康贫困因素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面。如何把这些人、这些家庭从疾病和穷困的沼泽中解救出来,让他们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不掉队,最能检验脱贫攻坚战的实效如何。

安康卫计系统有的放矢,为这类人群开出“治病”和“治穷”处方,从根子上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成为全市***中的一个亮点。其思路和举措,对其他领域也应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新闻推荐

汉阴县倾力“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建设,牢把握“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总基调,扩投资稳增长,抓改革优环境,强统筹惠民生,全县经济逆势而上、稳健增长。上半年实现生产总

今年以来,汉阴县倾力“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建设,牢把握“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总基调,扩投资稳增长,抓改革优环境,强统筹惠民生,全县经济逆势而上、稳健增长。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38.02亿元,同比增长12....

汉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