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资源综合利用 循环发展绿色农业 ———记陕西永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10万吨碳基营养肥项目,是白河县政府在2016年第23届杨凌农高会招商引资,陕西永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约的校地合作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3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项目规划用地12公顷,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新建固肥生产线1条、液肥生产线2条。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周期24个月。
该项目运用“植物碳基营养机理与天然有机物料高肥效利用技术”,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存寿教授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项目是以黄姜加工产生的有机物和食用菌生产废培养料为原料,生产碳基营养有机肥。实现了循环综合利用,在不降低黄姜药用价值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了黄姜的利用率,彻底解决了黄姜单一加工生产皂素带来的废弃物污染处理难题,变废为宝,走出了一条绿色循环发展的新路子。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生态立县、环保优先,严守生态环保“三条红线”,强力削减存量、严格控制增量,依托科技创新,坚持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永春公司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白河县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016年,通过政府牵线搭桥,永春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校地合作,引进专利技术与黄姜加工相结合,运用“植物碳基营养机理与天然有机物料高肥效利用技术”建设碳基营养肥生产线,一期工程初步形成以年产2万吨固体肥、3万吨液体肥的生产能力。
黄姜作为药物原料,在初加工中产生大量废水废渣,如何处理废水废渣污染?成为黄姜加工企业的首要问题。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摸索、创新,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企企合作”方式,实施黄姜、杏鲍菇、碳基肥循环产业发展项目。由陕西永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黄姜深加工、白河县永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杏鲍菇工厂化培育、陕西永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碳基营养肥生产线组成,该项目利用黄姜深加工产生的纤维渣为原料生产杏鲍菇,利用杏鲍菇菌渣和黄姜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污泥为主要原料生产碳基营养肥,从而形成一个上中下游企业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无公害循环产业链。
2011年3月引进了利用黄姜加工废水生产酒精、淀粉、沼气技术,总投资8000万元,建成黄姜深加工车间6000平方米,年收购黄姜原材料2.5万吨,生产黄姜皂素170吨。2016年1月引进了食用菌生产技术,总投资4500万元,建成杏鲍菇生产车间8000平方米,年产杏鲍菇0.3万吨。以上两项产业为白河县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生产加工产生的废弃物,由于气味难闻,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处理这些废弃物,也给企业增加了成本。围绕黄姜加工和杏鲍菇生产废料,永春公司坚持把发展高效和循环利用本地资源的绿色企业作为首选。不仅解决了黄姜加工和杏鲍菇生产废料处理难度大、费用高的问题,避免了废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碳基营养肥的广泛推广施用,还可促推发展绿色农业。按照年产10万吨碳基营养肥的生产能力计算,永春公司每年因此带来农业化肥使用减量135000吨,同时,为公司创造收入71000万元效益。
为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公司积极围绕新技术研发、废料利用做文章。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引进了碳基营养肥加工项目,利用姜渣、菌渣等废料,生产碳基营养肥,年加工碳基营养肥10万吨,生产的碳基营养肥用于无公害蔬菜、无公害茶叶等农产品的生产,该项目使姜渣、菌渣变废为宝。开发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通过废料生产碳基营养肥,建成“农作物种植——秸秆发酵利用——黄姜加工——食用菌种植——废料加工碳基营养肥-有机种植”生态循环链条,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同时,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纸箱包装、罐头盒生产、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增加当地农民就业岗位,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目前,公司已招收本地农民30人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随着企业二期建设推进,还将招收120名工人,工人总数将达到150人。
为推动“产业富民”,公司依托黄姜和食用菌产业,利用黄姜和食用菌生产废料生产的碳基营养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建设了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带动5000户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黄姜和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生物质利用产业链、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产业链的建立,为实施生态循环经济强县奠定了框架。
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不断输入技术、信息、资金,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才能更好地推进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公司的循环农业正在迎来发展的春天! 牛红炸
新闻推荐
变与不变:都是为了幸福生活 ——探访白河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背后的故事
——探访白河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背后的故事
白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