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都是为了幸福生活 ——探访白河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背后的故事
[摘要]——探访白河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背后的故事
2010年,白河县兴达公司董事刘和兴、李自言、李自有站在仓上镇天宝村3组的土地上,畅想着如何改变眼前的整片荒山。
如今,站在白河县“三苦”精神纪念馆前,尽收眼前的是气势恢宏的天宝现代农业园区盛景,刘和兴时常会感叹沧桑巨变:容颜变了、村貌变了、天宝变了、家乡变了……
正如刘和兴对记者的感叹一般。在白河县众多现代农业园区的经营者看来,很多事情都在变,但他们或回乡创业、或白手起家,立志改变命运,改变家乡,早日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初心始终没有变。
酷暑八月,记者深入白河各镇村的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遍访园区经营者、农林科技帮扶者、园区受益者,试着找寻这变与不变背后的决心和初心。
一群立志求变的人
在白河县,无论是说起“三苦”精神,还是现代农业园区,都绕不开刘和兴与他的天宝园区。
2010年8月,白河兴达公司董事刘和兴、李自言、李自有3人,抱着回报家乡的初衷,将天宝村3组6000余亩挂牌山地一次性连片流转过来,投资建设天宝农业园区和山下的裴家社区,将160多户群众迁至社区。在园区建设上,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目前累计投资1.5亿元,已建成示范功能齐备,基础设施完善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精准带动83户350余名贫困户发展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回收农产品等帮扶措施,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就地变工人”的“天宝模式”早已在全省推广。
随着天宝园区的声名远播,刘和兴立志改变家乡的梦想也越来越近。去年,天宝园区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以上,年产值达到7597.48万元。如今,他正着手创建4A级旅游风景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想要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让家乡群众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与刘和兴的工商资本下乡形式不同,白河县歌风春燕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从高算是白手起家。1999年用“两口锅”开始了自己的求变之路。
黄从高是宋家镇人,境内的传统“歌风茶”属于少有的高山野生茶。最初他从只有两口炒茶锅的家庭小作坊起步,一步步发展到如今集茶园、茶叶加工和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在记者看来,他凭的是对家乡茶叶的挚爱、热情和立志将“歌风春燕”卖到全国的执拗。
目前,该公司在千米海拔的茶叶基地新建标准化茶园3000亩,其中600亩有机茶园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研所的协同创新项目试点基地。“歌风春燕”已经飞出陕西,在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地建立了代理销售网点,年销售总产值达到3800万元。园区带动周边600多户茶农实现增收致富,其中包括贫困户120户436名。这些茶农2017年靠出售鲜叶和在公司务工,实现了800万元的收入。
位于宋家镇安乐村的白河县安乐魔芋现代农业园区比起天宝、歌风两个省级园区显得有些特别,最直观的就是交通不便利,连水泥路都没有。
从双喜村出来,顺着村道拐进一条被山里人称为“毛路”的土石混合盘山路。司机铆足了劲往山上冲,免得中途慢下来更难上。十几分钟后,到一处院落停了下来:几间土房,一处平整的场地,坎下屋后种的都是玉米,房后面一条小路通往山上。
到了么?在大多数人眼里,现代农业园区应该是成片的土地,栽种着密植高产的作物。说好的市级魔芋现代农业园区呢?记者疑惑地询问陪同采访的白河县农林科技局信息中心干部。“屋后山上都是魔芋啊!还有的在更远的后山。”他笑呵呵地回答。农技人员告诉记者,可别小看了魔芋,只要管理得当,绝对是个聚宝盆。
园区的经营主、白河县春茂农村综合开发公司法人代表卫支光迎了上来,与我们热情握手。
由于掌握一些技术,2014年还是贫困户的卫支光,开始在本地试种魔芋。他发现安乐村1组、2组特别适合种魔芋,由于大山的阻挡,很多地块日晒时间短,还有大片天然林木遮阴。再加上魔芋的市场前景好,国家扶持政策多,2016年他开始流转荒地大规模发展林下魔芋和大田魔芋。(下转三版)
记者 陈俊 通讯员阮郁 刘小虎 汪银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军通讯员栗莎)7月20日,国网白河县供电公司对贫困村“电力入户”脱贫退出认定工作进行了安排,并与基层供电所签...
白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