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轮椅上的脱贫致富路

阳光报 2018-01-10 03:24 大字

王琛 董意丽 记者 李孝华

匡洪文,男,41岁,安康白河县双丰镇双全村六组人。1997年在煤矿务工因事故导致双腿残疾,2014年被镇村评为五保贫困户,致贫原因是残疾。自1999年起,匡洪文就自己在双丰镇街道上修鞋,因为服务好、价格优惠,获得大家一致好评,生意也越来越好。

1997年,21岁的匡洪文外出在山西煤矿打工,由于巷道不平,煤车侧翻,砸倒柱子,顶板掉下来砸坏了匡洪文的腰椎,以致残废。回家后,他住在二姐家,由二姐照料他。起初,都是二姐给他喂水、喂饭、端屎、倒尿,为防止自己瘫痪在床,他让二姐帮他翻身,二姐每天都要夜里起床,帮他翻两三次身。后来他就自己抓住床梆,练习翻身。再后来,又勉强下地或是坐着轮椅,或是拄着拐杖,自己坚持练习走路。

两年后,他能自己转动轮椅或是拄着拐杖走路了,他不想再给别人添麻烦,就让人把他背回了家。回家后,他想:“我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是创业奔前程的时候,虽然腿残了,可我双手没残,站不起来,我能坐着。”于是,他干起了修鞋、修雨伞的行当。匡洪文用修鞋、修伞挣来的钱,请人帮他买了一台补鞋机。可是,他家住在大山上,来他家修补鞋子的人太少。他又想到,要到人多的地方去修鞋。于是在双河镇上,匡洪文找了一家空着的房子,把它租下,在那里开了一家修鞋店。慢慢地,来他店里修补鞋子的人越来越多,人称他匡师傅,他很高兴,不论是脏鞋、臭鞋,他都来者不拒。他修鞋很认真,很细心,而且价钱便宜。人们都愿意到他那里修补鞋子。

一天,一个熟人拿着一把断锄子从他门前经过,说是没找到焊接的师傅。他想:“这活儿我也能做,如果我会烧电焊,不但方便了别人,而且又多了一份收入。”于是,他又请人帮他买了电焊工具,开始给人家焊接铁锄、铁扒等农具。一次,有个人在他那里焊接薅扒颈子,他看到那个薅扒已经很小了,就问:“咋没买一张新的?”那人说:“没钱买新的。现在又没有铁匠能接补,只好先将就用着。”匡洪文机灵一动,诶!这也是一个门路哇!他把别人不能再用的薅扒头买下来,又买来一些铁板、钢板,做成薅扒板子,再和薅扒头焊接在一起,做成新的薅扒,以比其他店里新薅扒便宜得多的价钱卖给别人。人家都称赞他焊接的薅扒经济、实用。总之,只要是他能想得到的,做得到的,对他人有用的,他都不嫌收入少,不嫌麻烦。修衣服拉链、扣子、配钥匙、修补锅桶瓢盆,他样样都干。而且不论天晴下雨,烈日严寒,也不论清晨和傍晚,你总能看到他坐在轮椅上修修补补,听到叮叮当当的敲击声。

村委会看到他的困难,给他评上了五保户。镇上看到他身有残疾且自强不息,前些年分几次共给了他几万元创业补助金。十多年来,匡洪文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敬业的精神,以及政府的帮助,在双河街买了一间门面房。

去年,他又拿出所有积蓄买了很多布鞋、胶鞋和皮鞋,开起了“爱心鞋店”。人们看到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买鞋的不到别处,都到他店里去买。

今年,通过他的辛勤劳动,修鞋净收入约为3000元。

匡洪文的脱贫致富路是他不畏辛劳,披星戴月,沐雨栉风苦干出来的,但是他用自己不屈的精神弥补了残缺,甚至说他比太多人的人格都完美。

新闻推荐

危房改造让农村贫困家庭“居者有其屋”

本报讯(通讯员吴丹)农村危房改造是帮助贫困农户实现“安居梦”的一大惠民工程。今年以来,白河县住建局把全面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脱贫工作作为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大力推进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白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