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技能脱贫天地宽 ——白河县以技能培训提升***“造血功能”纪实

安康日报 2018-01-08 10:30 大字

[摘要]——白河县以技能培训提升***“造血功能”纪实

对白河县冷水镇三院村村民巴文成来讲,2017年是不平凡的。这一年,他享受了扶贫贴息贷款,发展起家畜养殖,在致富路上“跑”了起来;这一年,他成了“网红”,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他“没有手也要脱贫”的事迹,他被评选为白河县脱贫攻坚“自强标兵”,并被推荐为安康市“自强标兵”。

这些收获,源于巴文成参加了县上举办的产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2018年,巴文成给自己定下目标: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如何把贫困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白河县把技能培训作为推动***、精准脱贫工作的有力抓手,将群众需求与区域特色、企业需求相结合,打好“产业技能+创业技能+就业技能”培训组合拳,分批次免费培训就业创业技能,强化扶智扶技,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断增强贫困户在***中的“战斗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2017年11月15日,省委副书记毛万春视察白河脱贫攻坚工作时,对该县精准开展技能培训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产业牵引,奠定脱贫之基

深冬,霜重雾冷。更换巢框、修理蜂箱、喂料加饲,梁昌喜一点也没闲着。“专家说了,养蜂业的一年之计在于‘冬\’。”

43岁的梁昌喜是白河县城关镇幸福村五组贫困户,上有老,下有小,无法外出务工。2017年4月,他报名参加了村上的养蜂技术培训,并纯熟地掌握开笼、放蜂、筑巢、喂食、人工养殖引种等技术。随后,他凑齐5万元购买蜂种、蜂具,养蜂40箱。

“一箱蜂一年可以割两次蜜,一次可以割8斤,按照市场价,一箱蜂每年至少收益3000元。”梁昌喜计算着增收账:“争取在2018年把40箱中蜂发展到120箱,带领更多贫困户‘甜蜜脱贫\’。”

产业发展是脱贫的治本之策。按照“一村一社一产业”发展思路,立足每个贫困村至少培育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致富产业的目标任务,白河县人社部门深入各贫困村,广泛开展摸底调查,详细掌握广大贫困户的年龄结构、培训意向、产业发展等,确立包含茶叶、林果、养殖、中药材、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产业技能培训项目30余个,作为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培训“菜单”,确保户户有增收产业,人人有脱贫门路。

按照“立足市场抓培训、拓展思路抓联办、对接市场抓就业”的思路,整合人社、农林科技、扶贫、残联及各类培训机构资源,围绕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组织专家学者、技术人才在村组院落和田间地头,面对面开展技术培训;根据市场需求,从单一的农业技术性培训,向第二、三产业技能培训延伸,确保培训内容“精准”;按照不同季节的技术需求,细化培训任务,确保培训时间“精准”;坚持以受训贫困户为主体,制定“一对一”精准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对象“精准”,实现培训内容“有的放矢”,培训效果不打折扣。截至目前,全县完成产业实用技术培训78期8145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脱颖而出。

目前,该县累计发展核桃7万亩、茶园5万亩、中药材5万亩,千头以上养猪场12家,3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2家;发展木瓜加工企业8家、茶叶加工厂13家,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42个,建成电子商务平台21个,网上销售农产品品种达70余个。

换脑革心,叩开创业之门

秦荣新是冷水镇星义村四组贫困户,2010年,丈夫意外去世留下26万元债务,她辗转多地务工还债。2014年,在优厚的扶持政策吸引下,秦荣新返乡创业,养殖肉兔50只,2015年增加至80只。2017年,秦荣新参加了第一期创业培训,“一对一”帮扶导师为其制定(下转二版)

通讯员鲁延福魏保柱汪银春

新闻推荐

新时代新气象 新作为十九大精神在三秦 白河:“三长三员”管好每条河流

本报记者郑斐通讯员吴磊汪银春安康市白河县蔓营村在册贫困户汪国显,近日又多了个“护河员”的身份。这让他不仅能增加一份收入,还能为保护环境、防汛防灾出份力。老汪很自豪,他说:“白石河就像咱的亲...

白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