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上接一版为责任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成立相应的工作

安康日报 2016-05-13 23:27 大字

(上接一版)为责任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成立相应的工作组,抽调人员集中办公,逐渐形成了镇有工作团、村有工作队、户有帮扶干部,全方位、广覆盖的工作格局。

目前,全县已向贫困村派出74个工作队、近万名帮扶干部,实现了对贫困村的全覆盖。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产业发展格局,累计落地帮扶贫困村项目55个、贫困户项目2000余个。

产业“嵌入”,释放脱贫效应

人间四月芳菲尽,白河县卡子镇仓房村却是一片盎然春机,采茶人在上千亩的茶园里忙碌。人群中黄朝娟手脚利落,中午开秤时就属她采的多,在乡亲们的嬉笑声中黄朝娟脸上乐开了花。

半年之前的黄朝娟可笑不出来。家里六口人,公婆疾病缠身,两个孩子需要照顾,沉重的担子压在丈夫一人身上,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自己勤快点,政府帮忙想路子,日子会越过越好的。”黄朝娟去年加入了仓房村茶叶专业合作社,自家种的两亩茶还入了合作社的股,不仅采茶能挣钱,年底还能从合作社分红。

卡子镇在精准脱贫过程中探索建立的“园区+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园区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贫困户以土地向茶叶园区入股,园区负责茶叶种植、管护,鲜叶由农户采摘,园区企业按市场价收购,整个过程贫困户零投入、零风险,实现了贫困户得实惠、企业得效益、产业的发展的良好态势。

“贫困户采茶的按市场价收购外每斤还补助10元钱,仅此一项就可增加收入3000余元。”卡子镇镇长李海军介绍。目前仓房村已建成市级茶业园区一个,发展茶园3280亩,辐射带动全村80%以上贫困户,

家住冷水镇三院村的李明庆,妻子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贫困的帽子一戴就是几年。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李明庆将家里的七亩土地一次性流转给白河县昌居农业现代示范园区,“啥心不用操,每年土地流转费10500元,每天在园区务工净收入100元,一年收入个两三万元没有问题。”

在白河农村,以“园区带动”实现大集群小单元连片式发展,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发挥了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作用,成为促进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返乡创业,拓展脱贫半径

家住仓上镇灯塔村三组的秦立新,在外摸爬滚打十几年,逐渐成长为一名小有名气的老板,村民眼里跳出“农门”的榜样。

去年初秦立新回到家乡,将门前山上的荒地承包了过来。秦立新打算带领村里农户脱贫,并给大家带来了新事物:半地下冬暖式蔬菜种植大棚。

“不到半年的时间11个大棚都建好了,硬化的产业路修到门口,政府的微信还给我做宣传,以前心里的顾虑全打消了。”秦立新说。有政策支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再加上市场行情不错,秦立新自己算了一个账,两年就可以收回200多万元的投资。

2015年,灯塔村的18户贫困群众从秦立新手里领到了20000多元的务工收入。贫困户秦维华不仅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了秦立新,还成为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员,每月固定工资2000多元,去年底顺利实现了脱贫。

“准备再扩大规模,种些反季节水果,办个农家乐,把根扎在灯塔村,让更多的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秦立新信心满满。

2016年底是冷水镇瓦屋村在全县率先“摘帽”时间。奔着这个目标,冷水镇积极引导返乡创业能人参与产业扶贫。针对脱贫路子窄、发展能力弱的深度贫困户,政府与能人企业“联台唱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脱贫工作。

返乡创业能人、会丰木业老板李成东在今年用工的时候:优先解决贫困户就业。李成东之所以做这个决定,缘于参加冷水镇组织商会成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在瓦屋村贫困户王开宝、包友海家中,李成东目睹他们因病致贫的家庭,勤劳朴实、自力更生的良好品质,当即决定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目前,会丰木业与冷水镇瓦屋村、川共村12户贫困户结上了帮扶对子,厂里累计解决贫困户就业80余人次。

“让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贫困户就业、产品销售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分担市场风险,减少贫困户单打独斗受益小的局限。”白河县扶贫局负责人介绍。

莽莽秦巴山、悠悠汉江水,厚重的土地孕育了白河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三苦”精神。如今,这种精神与白河独特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地域文化结合在一起,激励着21万白河人民以时不我待的高昂激情,与贫困决战,向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发起强有力的冲锋。

新闻推荐

“三苦”精神发新枝

(上接一版)150多人转为园区的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年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产业工人年收入在2至3万元之间。公司建设裴家社区投资4000万,其中1300余万用于支付工人工资,大大增加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目前,“...

白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