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优良天气占比还要再提高 2025年,安徽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比率将提升至83.3%

新安晚报 2022-03-01 00:49 大字

2月28日上午,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安徽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政策解读。根据目标,2025年,安徽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将降至35微克/立方米,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比率提升至83.3%。

开发区实施集中供热

安徽省将加快各级开发区实施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加大燃煤热电、燃煤锅炉淘汰力度,有条件地发展大型燃气供热锅炉。到2025年,全省天然气消费量力争达到120亿立方米左右。

深挖运输结构调整潜力,依托铁路物流基地、内河港口、物流园区等,推进多式联运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建设城市绿色物流体系。科学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加快提高公共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突出抓好公交、出租、市政车辆、城市物流等行业及机关单位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工作,所有设区城市在2023年底前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0%以上。

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规划》提出,安徽省将以沿江主要城市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对标江苏苏南、浙江杭嘉湖,推动马鞍山建设成为生态优、产业强、活力足、城乡美、百姓富的长三角“白菜心”。

积极推动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努力把巢湖打造成为大湖治理的典型范例、城湖共生的示范工程。深化“数字巢湖”建设,完善蓝藻水华预警、应急打捞工作机制,推进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的名片”建设。同时,确保2030年前全省碳达峰目标实现。探索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逐步纳入生态环境统计体系,加强温室气体监测监控监督,推动与气象部门联合建设温室气体监测网络。

梯次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梯次推进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到2025年,已达标城市(芜湖市宣城市黄山市池州市铜陵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皖北六市(淮北市淮南市亳州市蚌埠市阜阳市宿州市)细颗粒物(PM2.5)降幅高于全省平均;其余城市(合肥市安庆市马鞍山市六安市滁州市)细颗粒物(PM2.5)达标。

根据安徽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目标为35微克/立方米;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比率提升至83.3%。同时,加强恶臭、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防控,提升臭气异味治理水平。严格控制餐饮油烟,依法加大超标排放处罚力度。

推动快递外卖“减塑”

为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到2025年,设区市实现市级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全覆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步提升。加强饮用水水源预警监测自动站建设和运行管理,严格饮用水水源周边有毒有害物质全过程监管。基本消除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在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积极推动合肥及沿江沿淮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废塑料污染治理,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推动快递、外卖行业包装“减塑”,探索实施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物为重点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鼓励人口50万以上的县(市、区)因地制宜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立平战结合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体系,将现有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和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水泥窑等作为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资源。

组建长三角联合执法队伍

加强长三角一市三省生态保护红线在跨界区域无缝衔接,建立跨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统一监管机制,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内重大工程跨地区协商制度。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统一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标准,合作探索臭氧有效应对措施,提升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深化大气环境信息共享机制。

积极争取长三角一市三省编制制定“一地六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探索在毗邻地区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跨行政区域联动机制,建立完善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源管理体系。共同组建生态环境联合执法队伍,打破行政壁垒,开展联合执法巡查。鼓励滁州、马鞍山市建立与江苏省同等生态环保考评体系。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

新闻推荐

“安徽智造”紧急驰援 香港方舱医院建设

本报讯香港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近日,一批“安徽智造”电器正陆续运抵香港,用于当地方舱医院建设,为香港疫情防控贡献...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