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安徽省公布“十四五”科技创新蓝图 国家级创新平台力争突破250家 基础学科研究纳入国家“珠峰计划”

合肥晚报 2022-02-23 01:00 大字

近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未来,安徽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升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级,中科大、合工大将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等,将安徽省初步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创新型省份。

国家级创新平台力争突破250家

到2025年,全省科技创新能力将有更大提升。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左右,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达8%左右,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80人/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争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在科技创新体系,安徽将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攻坚力量梯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双一流”高校和一流科研院所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积极创建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力争总数超过250家。

未来,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融合水平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力争年均增幅达1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7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之比达1.6%左右,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

“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科技供给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科研诚信监督体系不断完善,激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打造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

“十四五”期间,全省将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协同化发展,打造国家多学科创新发展支撑平台;支持各市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各类创新平台,开展科技攻关,承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到2025年,“科大硅谷”汇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内外高校院所校友等各类优秀人才超10万名;形成多层次基金体系,基金规模超2000亿元;集聚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创服务机构等超1万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50家以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成为全国科技体制创新的标杆。

接下来,安徽将支持合肥、芜湖、蚌埠市争取高新区适度扩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等合作共建园区。启动建设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到2025年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8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00亿元、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100家。

力争数学等基础学科研究纳入“珠峰计划”

根据规划,全省将聚焦量子科学、磁约束核聚变科学、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生命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材料科学等领域,力争取得若干“从0到1”重大原创性成果。

在基础研究基地建设方面,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创建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建设,争取纳入国家“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安徽应用数学中心并争取纳入新一轮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十四五”期间,安徽将推动重大科技(教)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和前沿科学研究深度融合,建设高速磁悬浮及超导技术创新中心、高端测量仪器交叉研究中心、中国脑计划合肥中心、陶铝新材料研究院等前沿交叉研究平台。

实施智能制造、机器人领域等关键技术攻关

规划明确,全省将强化科技支撑和应用示范,深入推进十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软件、产业技术基础等方面实现突破。

“十四五”期间,安徽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创意、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生命健康、智能家电、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十大新兴产业领域,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为构建新兴产业集聚地筑势赋能。

未来,全省在集成电路领域开展自主可控高端芯片设计技术、先进封装技术、集成电路材料与装备、先进存储技术等方面研究,在新型显示领域发展核心材料、装备等技术,在新能源领域重点研发可控核聚变,制氢、储氢及运输等技术,在智能制造装备与机器人领域优先支持发展具有深度感知、智能决策和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等技术。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峰

新闻推荐

3月中上旬 全省降水量将偏少 1月下旬至2月中旬日照时数 为1961年以来最少

近日阳光普照,气温回升,一扫日前的雨雪阴霾。据安徽省气象气候中心数据分析,1月下旬至2月中旬安徽出现持续阴雨寡照天气...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