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送灶粑粑,你吃了吗?

芜湖日报 2022-02-08 00:46 大字

每年的腊月廿三,是北方的小年,也是我们无为人吃送灶粑粑的时节。然而作为在外的游子,却已经20多年没有吃过送灶粑粑了。

送灶粑粑是安徽沿江的几个县市,如庐江、巢湖、无为、芜湖、马鞍山、宣城等地的传统小吃,起源于民间节日祭品。根据习俗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日为送灶节,当天晚上居民用米粉做成饼,用豆腐干、肉、蔬菜或咸菜等为馅,用素油煎出全家共食,以迎接小年和即将到来的新年。

传说在小年的时候,灶王爷会上天庭禀报各家事宜。人们希望灶王爷可以多多美言自家的事情,特意做了一种精美的食物供奉灶王爷,叫作送灶粑粑。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嘴里塞满各色送灶粑粑满嘴流油的灶王爷在玉帝面前自然就是满嘴抹蜜了。

有资料提到,送灶粑粑贴锅的一面色泽金黄,脆而不焦,酥香味美;不贴锅的一面,光滑油润,软而不粘;馅心多汁,鲜咸味美,清香可口。送灶粑粑的馅料多变,除萝卜肉馅外,还常有咸菜肉馅、芹芽肉丝馅、桂花糖馅、芝麻糖馅、辣味馅等品种……

但在我的记忆中,吃过的送灶粑粑并没有这么多花色品种。记得父母每到小年当天,就会放下手中一年到头都忙不完的农活,母亲洗净切好早已准备好的芥菜,然后再把切碎的肉末和芥菜,还有同样细切的豆腐干混合在一起,做成菜肉馅,而父亲则在一边用籼米粉加水,做成米面团。

有时我也会主动在边上帮忙,因为这是我们一年才能吃得上一次的美食之一,不用招呼都会凑过来,希望粑粑能早点做好。每当母亲叫我拌肉馅时,我都兴奋地拿起筷子快速搅拌起来,在一边的父亲就常常柔和地说:

“要慢一点,顺一个方向拌,用力均匀一点,不然你一会就没有力气了。”

果不其然,没搅几分钟,我的胳膊就酸得如同灌了铅,粑粑好吃,可没想到光搅拌肉馅就要费这么多力气呢,但为了到口的美食,只得歇会,又咬着牙继续拌下去。

开始正式填馅了,我开头总习惯在粑粑里放很多馅,母亲见状便说:“不能放这么多,否则后面就没馅可放了。”

但我的手还是不听大脑使唤,或多或少,到最后仍经常出现馅料不够的情况,怎么办呢,没有馅的粑粑还能叫送灶粑粑吗,灶王爷吃了没有馅的粑粑就不会上天言好事了吧,说不定就会打我家的小报告呢,那可不得了。

于是,我就在粑粑里放些糖,那时的糖还是比较金贵的。由于我爱吃糖,便想独吞这些粑粑,便自作聪明地在粑粑表面做上暗记,比如在粑粑上捏个小小的凸起,这样出锅时我就能第一时间翻找到它们。然而好景不长,这个秘密很快就被哥姐发现,和我抢了起来,父母只是在一边微笑,并不阻止我们的打闹。

有时家里人事多,父母并不是每个小年的下午都有空做送灶粑粑,有时会忙到晚饭后才开始动手去做,而这时的我则早早做好家务和寒假作业,支着脖子趴在灶台上,等着粑粑煮熟,灶下的暖火映红了妈妈开始长起皱纹的脸,而灶上的父亲则时不时地揭开锅盖查看,一揭起锅盖,腾起的白雾便把父亲上半身完全笼罩了起来。

冬夜是那么的漫长,而漫长的等待又使我昏昏欲睡,这时母亲便叫我上床去睡:“粑粑熟了,自会叫你。”

果然熟睡中的我,被母亲摇醒,只见母亲端着碗,里面放着几个粑粑,我急切地睁开睡眼,大口吃了起来,然而终究抵不过困意,常常天亮时,我发现自己床头还摆着碗,里面是剩了一半的粑粑。

在我们家还有一个与此相关的俗语,好像叫做“张家不打醮,倪家不送灶”,也不知道是不是以讹传讹,万能的度娘也没告诉我原由。不过我的猜测是道教祖师爷本姓张,所以姓张的自然沾光就可免去打醮祭祀之劳,看来神仙同样也不能免俗。还是大姓好,有话语权。至于倪家不送灶的原因有人说是倪姓祖先与灶王爷有过节,所以赌气不给灶王爷上供,这样一来,倪姓后人就不能做粑粑先作供品后给自己解馋了。

不过这是难不倒聪明的中国人的。于是,倪姓人家的亲戚就主动于小年次日把粑粑装篮,派孩子送往倪姓亲戚家。而我的舅舅就是倪姓,所以小时候送粑粑给舅舅家就成了我们兄妹每年年底的保留节目。

就在我们步行去往舅舅家的路上,玩闹饿了的我们常常偷偷地掰开几个粑粑,把里面的馅掏空吃掉,然后再把粑粑仔细捏合,心虚地藏在其他粑粑中间。可是待到次日早饭吃粑粑时,舅舅往往会发现我们的小秘密,就故意假装虎着脸问我们:

“这里面的心到哪里去了呀?”

“可能真被灶王爷偷吃了吧。”

哥姐只是笑,我只好信口胡扯。

如今,舅舅、舅母均已作古,舅舅所在的陡沟镇高古村我再也没有去过。送灶粑粑已经是记忆里一段甜蜜而难忘的回忆了。

陈修强

新闻推荐

安徽省淮河以南再次迎来大范围雨雪天

星报讯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昨日晚些时候开始,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再次迎来一次降雪天气过程,并将持续到今日。据气象部门观...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