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的“互联网思维” 能改变黄山、株洲配角地位吗
互联网企业部分“显性特征”正在向地方政府蔓延。在湖南株洲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市委书记的讲话充满“996”色彩:“(需要)我们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真正以一天当作两天干、两步并作一走的干劲……别人白天干,我们白天晚上都要干;别人周一至周五工作,我们一周七天都要工作”。
无独有偶,在安徽黄山市委七届二次全会上,“标兵越跑越快,追兵越赶越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让雷厉风行、分秒必争深入人心,让夙夜在公、紧张快干成为常态”的口号,出现在市委书记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45页PPT之内。
“五加二、白加黑、PPT”各行各业都有,在互联网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过去两年,“狼性文化、996加班”屡被诟病,现在已经很少有公司公然鼓吹了。但是,在地方政府主政者的思路里,这些口号显然还未过时——刚刚换届上任,在年初给部下鼓鼓劲可以理解,但是这能否解决两地的发展痛点呢?
株洲和黄山“气质”完全不同,一个是转型中的传统工业城市,一个是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的旅游城市;它们又是两座类型相似的城市——前者处于强省会长沙光环之下、是恒久的“配角”,后者位于三省交界处、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不得不面对“配角”现实困境。在“打鸡血”鼓励之下,这两个拥有特色产业的城市能否将配角演好,发出比主角还夺目的光呢?市委书记用PPT自揭黄山短板
市委书记发言带上PPT较为新奇,尤其是“上级对下级”。
搜狐城市检索发现,地方主政者较早使用PPT对外交流是在2015年。一篇名为“90后把PPT卖给市委书记”的报道里有相关细节:接到为市委书记做PPT的订单后,解读1.5万字文稿,他只用一天时间就拿出了初稿。后来市委书记还亲临指导,经过14天反复修改,最终为两个小时的演讲准备了171页PPT。
媒体报道显示,2015年7月,时任市委书记在武汉建设国家创新城市誓师大会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展示了171页PPT演示文稿。此后经年,济南、宁波、江阴、成都市委书记分别在“赴苏浙粤学习交流会、产业集群建设动员会、经贸合作洽谈会、公园城市论坛”等不同场合使用PPT文稿。
与上述PPT使用场景主要是对外展示建设成果、城市风貌相比,黄山市委书记用PPT与下级沟通更显“大胆”,除了谈优势、喊口号之外,还展示了黄山“短板”:全省两个未过千亿城市之一、人均GDP收窄,曾有优势缩小、十三五经济年均增速低于全省……PPT列出相关数据图表。黄山数据是多少,兄弟地市是多少,差在哪、差多少,与会者看得一清二楚。
除了总体短板之外,PPT还将黄山各区县GDP总量、增速、年均增速,财政收入总量、增速、年均增速,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前三名、后三名都“晒”了出来,不仅“晒名字”,还“晒成绩”。黄山日报报道称,(PPT)让台下的区县委书记、区县长们颇受震动。黄山株洲配角地位“十分稳固”
与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合肥、芜湖相比,黄山毕竟底子薄。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黄山与临近省市先天性地空间、人文亲近。近年长三角一体化、杭州都市圈等规划将黄山市纳入,但由于其区位边缘性、行政边界性以及自身基础薄弱,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始终是“配角城市”。
从周边区域看,此前较长一段历史时期黄山被合肥、南京和杭州等省会都市圈孤立,经济发展在省内处于结构边缘。尽管黄山经济增速一度高于全省平均,但其总量占比低,2020年降至2.11%。黄山市委书记PPT提到,“曾有优势缩小,十三五年均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此外,近十年以来黄山市域人口小幅回流,但常住人口在全省所占比重下降趋势明显。经济分量降低和人口要素流失等导致黄山与周边地区发展差距逐渐增大。如果将视线放大到长三角区域空间看,黄山偏居长三角和杭州都市圈一隅,是区域经济发展洼地,边缘化特征显著。
如果说黄山是上不了舞台的“配角”,那么株洲就是为其他城市服务的“配角”。清朝末年,为了把萍乡的煤运到汉阳铁厂,当时经济的选择便是从萍乡修条铁路到株洲,再从株洲走水路到长江,再到汉阳,于是乎,株萍铁路修到小镇株洲的湘江边。而纵向的粤汉铁路也经过小镇株洲,是因为恰好株洲在这条线上,并不是株洲本身有多重要。
有了十字形“双铁路”后,这个小镇就在当时的中国显得尤为枢要。之后民国政府筹划利用株洲的交通优势,在当地建一个中国版本的“鲁尔区”——鲁尔区被誉为“德国工业心脏”,而心脏主要功能就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可见,株洲最初的定位或使命,便是为他处服务。
一百多年过去了,株洲的定位依旧如此。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要优化“一核两副三带四区”省域格局,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实施强省会战略。湖南十四五规划更是直接提出“强化长沙龙头带动作用,发挥株洲、湘潭比较优势”,规划单独提及长沙60余次,单独提及株洲仅十余次。两地经济发展痛点挂钩“生态”
除了是所在区域配角城市之外,株洲和黄山还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同样被上天眷顾过。株洲在一百年前就成为南中国交通枢纽,拥有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两条铁路;而黄山拥有无可比拟、独一无二的自然地理人文资源。正因如此,两地被“眷顾”所困,经济发展面临相似的痛点。
从一个小镇发展成南部工业重镇,株洲确实是交过好运的。从1949年到1956年,短短7年,株洲由湘潭县下属镇升级为湖南除省会长沙外的首个地级市。行政区划升级或为全国工业布局做准备。株洲因其特有交通优势,再次进入决策层视野。“一五”期间株洲即为全国8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此后株洲制造出了多项“中国第一”。
上世纪90年代传统产业衰退之后,株洲开启转型。总体来看,其产业规模提升慢,经济效益较差;科研投入不够,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科研产出效益较差;引资力度不够,营商环境有待优化。虽说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动力产业有声有色,但制药、纺织服装、精细化学品制造等行业发展慢,有色和重化工转型压力大。
湖南十四五规划及湖南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株洲电厂退城进郊,深度推进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加快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改造升级和开发利用;支持株洲开展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创新链整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这些字眼看上去“云淡风轻”,但是只有在当地生活的人,才知道周遭的空气、水流、地表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什么。
与株洲整体生态环境相比,黄山生态本底优沃、文化积淀深厚,但未能有效转化为生态资本和文化实力。其产业经济不成体系:一产未成规模效应,二产造血能力不足,三产传统服务业占比高——尤其高新企业产值薄弱,旅游产业趋于疲软,且非景点经济规模有限。
过去十来年,黄山人口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2%,低于省内3.2%平均增长率;中心城区影响力和辐射力有限,市域城乡空间、产业园区亦缺乏有效整合。总的来说,黄山市面临区域边缘化和本体能级羸弱的双重困难局面。黄山固本融杭、株洲去粗取精
株洲因为传统重工业的发展背上了沉重的“环境之茧”,黄山则是怀抱瓷器“难以动弹”——两地的经济发展痛点都跟环境挂上了钩。要解决经济发展痛点,仅仅引入“996、PPT”等“古早”互联网思维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两地主政者的讲话和思路里也不仅仅只有鸡血式口号。
对黄山来说,进入长三角核心区城市的朋友圈是眼下最大的机会:即对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平台,鼓励市域各区县与杭州都市圈有关县域合作;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城市互动协同,强化产业链分工。当然,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是黄山“安生立命”之本,杭黄高铁的开通也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产业。所以,“融杭”、“固本”其实是一体的。
旅游城市不是不要工业,而是看发展怎样的工业。黄山早就确定要走全面绿色转型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产业体系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十四五规划将“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文化创意” 列入新型产业;招商引资侧重创意、康养、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当地主政者强调,招过来的必须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对环境没影响。不仅要把产业发展上去,还要把山水保护好。
同为“非主流”配角城市,相比黄山的“羸弱”,株洲的产业还是有些东西的。在湖南工业版图中,唯独株洲拥有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株洲提出在未来5年全力培育制造名城,打造国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世界一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力争新增两至三个千亿产业集群。
可以预想得到,依托“中国动力谷”,株洲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装备和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会是龙头产业。不过,将制造业作为经济脊梁的同时,株洲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当地的化工和有色黑色金属等产业也需要转型——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并转”高能耗高污染、技术落后产能。
黄山和株洲,一个在皖东南,一个在湘东北。从解决经济发展痛点的角度讲,前者需要在大好自然环境的“生态瓷器”上雕琢,行“锦上添花”之事,因而需要紧靠长三角谋求琢玉之器;后者在传统重工业衰颓后的废墟上转型重构,走“化茧成蝶”之路,因而需要敢于剜肉补疮、造血生肌。无他,唯实干也。
参考资料:
干货满满!市委书记用45页PPT详解.黄山日报
奋力开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新局面.株洲日报
90后把PPT卖给市委书记.中国青年报
专访黄山市委书记:三重境界看黄山.中国经济周刊
一体化背景下省际边界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孙竹
原标题:《市委书记的“互联网思维”,能改变黄山、株洲配角地位吗》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全年办理各类案件19.98万余件 安徽省检察院通报2021年全省检察工作情况
1月10日,记者从安徽省检察院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全省检察机关办理各类案件19.98万余件,同比上升14.7%。过去一年,全...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