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万亿俱乐部”冲刺 长三角这些“腰部城市”正在崛起
原文作者 | 何书瑶 曹俊 狄斐
文章来源 | 上观新闻
2021年接近尾声,这一年中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而对中国经济举足轻重的长三角地区,在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也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的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达到24.5%,对全国经济的贡献率持续提高,在疫情下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和发展韧性。
18个城市入围全国GDP50强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GDP50强,长三角有18个城市入围。上海作为领头羊,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前三季度GDP超3万亿(人民币,下同)的城市。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大,目前,一座城市的GDP要达到万亿体量,方有资格跻身国内城市第一阵营。
长三角地区是全中国GDP万亿级城市最集中的区域。2016年,长三角跻身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还只有4个,到了2020年,“万亿俱乐部”中有8个长三角城市。
今年前三季度,除了上海外,长三角地区还有其他5个城市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提前进入了“万亿俱乐部”,去年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南通和合肥,前三季度的GDP都超过了8000亿,如无意外,今年这两个城市的GDP也将突破万亿。9个城市年GDP5000亿至1万亿
“万亿俱乐部”自是星光熠熠,但如果我们深度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就会发现在GDP5000亿至1万亿这个区间,长三角也有不俗的表现。不要小看GDP5000亿至1万亿,按照2020年世界银行的排名,差不多是全球188个国家中,53位到65位左右的位置。
2020年,全中国有22个城市的GDP在一万亿以下、5000亿以上这个体量,而长三角就占了9个,分别是常州、徐州、温州、扬州、绍兴、盐城、嘉兴、泰州和台州。从结构上说,这些城市可以称之为长三角的“腰部城市”。
今年前三季度,这9个城市中已经有三个城市的GDP超过了5000亿,分别是常州,徐州和温州,其中常州今年前三季度GDP超过6000亿,徐州为5900多亿,堪称长三角“腰部城市”的领头羊。从区域来看,GDP5000亿到1万亿的这些城市,来自江苏的最多,浙江次之。而安徽在长三角“腰部城市”中的力量则比较薄弱,今年前三季度,GDP8000亿的合肥之后,是GDP刚过3000亿的芜湖,后者今年想要挤入GDP5000亿俱乐部,估计还是有一点难度。不过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内的芜湖、亳州、六安、池州、宣城和滁州的GDP增速排名,皆进入长三角城市前十,这也可以看出,安徽城市还有巨大的潜力。纵观这些“腰部城市”,有一些为产业基础扎实的老牌强市,比如江苏的常州、徐州,前者曾长期与苏州无锡齐名,后者则是长三角北翼重镇,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也有一些是新崛起的区域之星,比如浙江的绍兴,今年前三季度名义增速达到18.3%,GDP总量一举超过扬州,成为一匹黑马。还有江苏的盐城,1至9月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15.7亿元,同比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8.2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列江苏全省第2位。
在产业支撑上,这些腰部城市也纷纷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如绍兴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盐城的汽车、钢铁和新能源产业,这几年都可圈可点。
多个城市2025年冲刺万亿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腰部城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到了2025年冲刺万亿级GDP的目标,已近“临门一脚”的常州、徐州自不待言,温州也提出了冲刺万亿级的目标,嘉兴则是提出达到9000亿以上、力争1万亿的目标。长三角“腰部城市”的崛起,其自身产业发展的因素是首要的,但同样离不开长三角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溢出红利,为更多“腰部城市”的崛起带来坚实的动力。
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就是城市间的交通辐射日益加强。目前,长三角地区除舟山外的所有地级市已全部通达动车。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几个中心城市之间基本实现城际铁路的快速连通,三省一市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0.5至3小时高铁都市圈。另外,长三角城市间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也远高于其他区域,从而扩大了区域内头部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带动周边城市的更快发展。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长三角正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支撑发展的基础条件、时空距离方面,发达地区和暂时落后地区的落差都在快速缩小,这意味着区域内的竞争布局和结构也有可能发生变化,未来,值得期待的城市还有很多。
原文作者 | 何书瑶 曹俊 狄斐
原文栏目主编 | 张陌
文章来源 | 上观新闻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长三角这些“腰部城市”正在崛起》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一年一度的省“两会”即将拉开帷幕,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委员们,将带着社会各界的心声来到合肥,为安徽高质量发展和民...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