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走心办实事 勾勒“首善庐阳”幸福曲线

合肥日报 2021-12-17 05:53 大字

杏花公园公共停车场正在建设,将化解市民“停车难”窘境。骆先洋 摄

积极探索实施“嵌入式”养老模式,让老人老有所养。何刚 摄

淮河路步行街整体空间得到改造提升,老街区焕发崭新活力。宋炎骏 摄

率先开通长三角“一网通办”专区,提供高效便捷政务服务。余康生 摄

漫步庐阳街头,冬景纷然而至。楼宇平台放歌,街巷人潮展喉,城区底色提亮,万家灯火长明,首善幸福既看得见也摸得着。

今年,庐阳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紧握“四步走”群众工作法(即让群众知晓、请群众出题、解群众难题、由群众评判)这支笔,以桩桩件件群众诉求集中、社会广泛关注的“急愁难盼”事为横轴,以群众满意度为纵轴,走心用情勾勒出庐阳民众的幸福曲线。

据悉,活动开展以来解决了一系列群众关心关注大小事,切实将一个个“小确幸”、一份份“大温暖”送至庐阳的千家万户。

升级政务服务 让营商环境更优

在庐阳区政务服务中心,来自浙江一企业的负责人正在办理跨省业务,通过网上申报材料,长三角专窗办理,曾经要“跑断腿”的难题一天就处理完了。“去哪办、找谁办、怎么办,一直是压在企业身上的三大重担,如今在一个窗口就能获得全程服务,既有速度也有温度,真是太方便了。”该企业负责人连连称赞。

今年7月,该区率先开通长三角“一窗跨省通办”服务,依托安徽政务服务网和皖事通“长三角政务服务地图”,承接内资有限公司设立、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等法人类以及独生子女证档案查询个人类共74个事项“跨区域通办”,为“三省一市”企业和个人提供异地办件、同城服务。

其中,“庐阳区长三角区域首次申领公民身份证跨省通办”业务,作为庐阳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企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生动缩影,于日前得到央视《焦点访谈》的关注和播报。该区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外省户籍居民在庐阳区政务服务大厅便捷高效办理了申领身份证业务,15个工作日后在合肥本地就能领取到身份证,切实做到便民利民。”

此外,该区在全省首创“全程代办”派驻模式,实现“政府跑腿”换“企业减负”,目前已为正奇金融、花生好车、字节跳动等200余家企业提供高效精准服务。而“城市大脑”——智慧庐阳2.0版本的推出,则完成了智慧庐阳政务管理平台、为企服务平台、为民服务平台的框架搭建,通过该平台进行政策申报兑现“不见面、零跑腿”,并向企业推送相关产业政策,完成从“企业找政策”到“政府送政策”的转变。据悉,该平台试运行一个月就突破了20万次访问量。

随着今年8月庐阳区重磅加入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一个联通长三角、开放协同、运转高效的政务生态系统已然跃出水面,秉承“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继续为当地企业和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实施保护更新 让老城烟火更盛

“这里虽说处于市中心,但环境卫生状况堪忧。”居住在撮造山巷里的居民李先生说,小巷在改造之前,大大小小几十家餐饮店铺聚集,车辆乱停乱放,路面年久失修,气味也特别难闻。

在庐阳,最不缺的就是背街小巷。成百巷弄纵横交错,编织起老城脉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脏污破损、路面老化严重、设施不完善、停车不规范等问题逐步凸显。

随着老城保护更新战略的出炉,一枚“新泵”被精确地嵌入老城心脏,自此,新鲜血液源源不断泵出,借由街巷输送至千家万户,老城区也换了新面貌。

修复破损路面、改建雨污水管线、强弱电整理、更换照明路灯、提升街头绿化、增设景观小品等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改造提升后的撮造山巷、北油坊巷、勤劳巷、拱辰街等巷弄一扫往日筒子楼、坑洼路的老旧气息,不仅整体市政设施得到升级,还在保留原有风韵的同时,加入了更多的新潮元素,通过保护与更新相结合,大大提升了街巷商家营商与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成功入选“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的淮河路步行街在改造提升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街区整体空间获改造升级,各类智能化设备陆续现身,无线充电座椅、AI垃圾桶等科技元素不仅吸引了市民前来“打卡”,更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智能化带来的便利。

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回迁房安置、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一项项住房保障工作不断推进,辖区群众住房也实现了从“忧居”到“有居”再到“优居”的华美转身。“目前完成新开工棚户区改造870套,对17个老旧小区进行了节能改造和环境整治提升,总改造面积达43.32万平方米,惠及群众5639户。”该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实施老城区“减法”专项行动的主战场,庐阳区着力推进背街小巷治理、特色街区提档、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让城市更新“减法”变成老百姓获得感的“加法”,让老城区减出“通透性”、减出“延续性”、减出“舒适性”。

践行发展初心 让人居环境更好

位于庐阳区的杏花公园景致优美、娱乐设施丰富,是市民休闲锻炼的极佳去处,但因道路狭窄、基础设施不完善、停车场数量少,造成民众游玩杏花公园停车难的窘境。

为减轻周边路网出行压力,该区实施杏花公园公共停车场项目,建设公园东北角大草坪地下两层自走式停车库,设计车位数420个,含充电停车位84个,预计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得知公园正在建设停车场,家住庐阳区的邱女士十分开心,“真是利民惠民的好消息,我们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地方停车了,相信之后会有更多市民来这里休憩放松。”

从杏花公园出发,沿寿春路一路向东,七分钟车程便到了合肥市开园时间最长、历史最悠久的景区——逍遥津公园。今年7月,承载着几代人情感和记忆的逍遥津公园在万众瞩目中焕新开放。公园在注重保留城市记忆、传承城市文脉的基础上,全面清理园内老旧娱乐设施,净化公园水系,提升园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至84.79%、90.73%,而之前存在的功能布局零散、文化主题不突出、基础设施老化、游乐设施老旧等广为群众诟病的问题被一一击破,在软硬件设施同步提档升级中延续着人民公园本色,合肥市民也多了一处绝佳的娱乐休闲好去处。据悉,国庆期间,公园累计入园游客达到50.4万人次,日均游客量7.2万人。

改造提升多处口袋公园让市民休憩锻炼再添新去处,整治铁路沿线环境让周边村民生活更舒适,着力水源地保护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健全文商旅服务体系让居民业余生活更丰富……一批批办实事项目被提上工作日程,庐阳区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践行初心使命,为群众创造更美更好的人居环境。

厚植为民情怀 让万家灯火更亮

“大医院挂号难,现在社区医院有专家,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我们平时生病在家门口看病既方便也放心。”大杨镇村民张某说。该区以大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与市一院签订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协议,稳步推进市一院-大杨中心“一平台四中心”建设,不仅创造了合肥市城市紧密型医联体新模式,也让医疗、护理、照护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实现17万大杨镇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

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庐阳区聚焦群众基本民生需求,以切实举措推动病有所医、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就业有保障,以实际行动点亮万家灯火。

作为全省教育强区,庐阳区着力解决入园难,新建民生工程项目幼儿园2所、国企政府合办幼儿园4所,合计新增学位1400余个,全力推进辖区适龄幼儿入“就近园”“放心园”“优质园”,实现老城区公办园全覆盖、区域内普惠园全覆盖的“三园两覆盖”工作,不断擦亮“学在庐阳”金字招牌。

此外,该区积极探索实施“居家、社区、机构、医养”四位一体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建成标准化社区养老服务站点55个,并打造全市首个社区智慧就业平台,开发148个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岗位和基层特定岗位……在庐阳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完成医疗、教育、养老、就业方面民生实事近500件,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果,为该区在民生领域厚植为民情怀写下精彩注脚。

·何晓珺·

新闻推荐

安徽发文给集中开工项目套“紧箍” 带有房地产性质的项目不得列入集中开工项目;开工仪式提倡视频连线方式

本报讯举办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近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加强全省集中开工项...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