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这里不常下雪 却“长出”冬奥文化 安徽一乡村登上冬奥会遗产宣传片

合肥晚报 2021-12-15 00:34 大字

冬奥会,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一所乡村小学的实践和改变给出了最好答案。

近日,北京冬奥组委选定位于安徽的望江县杨林中心学校作为北京冬奥会遗产宣传片案例之一进行拍摄。在这所学校,有用轮胎做的奥运五环,有用木头制作的冰壶、冰球棍,还有设置了火炬传递的模拟奥运会……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们“看见”更大的世界。

这里不常下雪却“长出”冬奥文化

“摄制组来拍了好几天,影片将以一个孩子写的关于冬奥会的信为主线,讲述学校这几年来奥运教育的开展。预计会在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在央视播出。”接受采访时,杨林中心学校校长刘爱东仍难掩激动之情。

杨林中心学校,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这里的冬天很少下雪,更不常有冰,可冰雪运动和冬奥文化,却伴随着这里每一个孩子的童年成长。

“我们是一所乡村学校,但我们想让孩子们与世界‘接轨’,接触到更新鲜的事物。”2018年,学校以这一理念开始定位新的办学特色,2022北京冬奥会“走进了”校方的视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公平竞争,尊重他人……奥林匹克运动所蕴含的许多精神,也正是我们想培养孩子们所拥有的精神。虽然我们地处南方,但国家提出‘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我们也能积极践行。”

此后,该校将校园奥林匹克教育创建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由校长牵头,成立了奥林匹克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组织人员到北京参观学习旱地冰壶、旱地冰球的课程教学,并加入了奥林匹克教育联盟。冬奥的“雪”,开始“下”了。

用轮胎做五环用木头做冰壶

“很多孩子一开始不认识奥运五环。”刘爱东回忆,最开始,就是要推动孩子们对奥运会的了解和兴趣的培养。为此,学校聘请了中国奥林匹克教育执行团队宣讲团核心成员施洪源作为特聘辅导员带领师生们一同开展奥运教育。

师生们就地取材,利用五个大型的轮胎和颜料,开始制作奥运五环。边制作,老师们边告诉孩子们奥运知识。“这个‘五环’现在就摆放在我们学校大门口,成了一个艺术装置。”

同时,学校还打造了“冬奥长廊”和“夏奥回廊”,绘制冬奥、夏奥运动项目宣传挂画。在学校国旗台旁边,还设有北京冬奥会倒计时牌。此外,校内还有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的立体塑像……而这所有的装置,全部由师生一同搜集身边的材料并亲手制作,“变废为宝”。

仅有校园文化的布置还远远不够,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冰雪运动,锻炼身体才是关键。但没有冰、没器材的现实条件摆在眼前,怎么办?

擅长木艺的施洪源带着师生们利用木头做出了冰壶、冰球、冰球棍。每次的体育课,每月的冰球比赛,这片场地从开辟至今,一直热火朝天。“后来,通过接受捐赠和购买等形式,我们拥有了专业的旱地冰球设备,孩子们都可高兴了。”

孩子们离奥运更近离世界更近

为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奥运,该校还和五所村校联合举行“模拟奥运会”。火源采集、火炬传递、开幕式走方阵、比赛、颁奖等一整套活动,“学生们在村里传火炬,村民们都在路旁一起看,给孩子们鼓掌呢。”

在学校开展的冬奥课堂上,孩子们离奥运更近了!讲课现场曾远程连线冬奥会冠军大杨扬,中国冰壶队女队前队长王冰玉。2019年下半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刘超英也来到学校进行冬奥宣讲,为全体师生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

“我们开展奥运教育,就是想搭个‘舞台’,让孩子‘看见’世界,让他们有机会走得更远。”

刘爱东告诉记者,奥运教育开展以来,孩子们的改变巨大。“孩子们本身都很聪明,但从前可能缺少舞台,不敢表达。”刘爱东说,通过一系列奥运教育,如今学校孩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更自信、更团结、更有想法,更敢表达,也更坚强。

在刘爱东向记者提供的一段视频中,孩子们簇拥在学校升旗台下的北京冬奥会倒计时牌前,争先恐后地对着镜头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奥运为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些孩子的笑脸,也许给了我们其中一个最好的答案。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

新闻推荐

南方练“冰雪”,其实并不“难” 冰雪运动“点燃”冬日校园

○冰球○越野滑轮○旱地轮滑日前,安徽省冰雪文化进校园赠书仪式暨合肥市六安路小学翠微分校第七届学科节...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