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合肥高新区30年绿色发展史 依旧青山绿水多

合肥日报 2021-11-18 05:16 大字

为助力安徽省水清岸绿产业优长江经济带和合肥市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从顶层设计上引领园区未来绿色发展,安徽合肥高新区率先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编制《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发展规划》,重点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产城有机融合做“加减乘(城)除”法,强化“绿水青山”型政策和制度供给,为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保障。

全面绿色转型争创全国首批“双碳示范区”

为助推煤矿从低碳到“双碳”,推进煤炭生产方式的转变,中霖中科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攻关,根据矿井水中污染物的特性,运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开发出国内领先的矿井水深度处理装备。“通过对井下矿井水进行深度处理并资源化利用,使其达到中水甚至饮用水标准,经过处理的水可以作为绿化、建筑、景观等用水,也可作为井下采区防尘水、消防水、电厂循环冷却水和矿区生活用水。”中霖中科负责人介绍。

合肥高新区组建中国环科院合肥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化学环保研究院、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等研发平台,现有国家、省市级环保创新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31个,形成良好的环保技术产品研发环境。

今年,合肥高新区率先发布工业园区层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围绕产业、能源、建筑、交通、绿色技术、全民低碳、城市管理等方向明确了六大任务措施,全面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该区将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争取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上率先作出全国示范,以“绿色行动”为牵引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合肥高新区将重点谋划一批有利于推动经济、能源、产业等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应用示范工程,在园区重点耗能企业中筛选了10家典型行业企业试点编制减污降碳“一企一策”,精细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分析碳减排潜力,鼓励使用新技术进行提标改造,打造“双碳”先行示范企业,争取成为全国高新区层面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区。

下一步,合肥高新区将打造高端碳中和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以光伏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为核心的绿色经济,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该区将支持阳光电源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引领构建光伏设备制造产业链和创新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光伏产业生产制造基地,并全力推进“光伏第一城”核心区建设。同时,布局建设零碳科技产业园,引进培育一批绿色低碳领域头部企业、平台型科技企业,构建全球竞争力的现代节能环保产业体系,争创国家级战新产业基地。

同时,合肥高新区还会打造碳中和前沿技术应用场景,推进“光伏+储能”、“光伏+制氢”、“光伏+5G通信”等试点示范,支持鼓励园区企事业单位建立屋顶车棚等光伏电站,提高绿电使用率。同时探索实施“碳惠高新”鼓励政策,对市民绿色出行、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给予积分奖励。另外,该区将高标准构建生态碳汇网络,提升园区绿化品质和绿化覆盖率,推进人慢系统与城市绿道有机融合,为市民打造“15分钟低碳生活圈”。

科技创新赋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10月11日上午,安徽首家环保专业孵化器——合肥高新环保专业孵化器揭牌。

为推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成果化,合肥高新区于2015年在全省率先建设“合肥环保产业园”,出台有竞争力的政策推动环保产业集聚发展,成为合肥市节能环保产业核心区、示范区的有效载体。经过五年的发展,合肥高新区现有环保企业300余家,涵盖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环境治理、环境技术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亿元以上企业6家,环保企业数量和产值规模在全省占比最高。有国祯环保、东华科技、皖仪科技3家环保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68家,省市“专精特新”企业18家。

合肥高新区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实施,突出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高端人才和金融资源等优势,有利于推动环保产业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十四五”期间,合肥高新区将抢抓发展机遇,运用新思维新举措,以培育千亿产业和百亿企业为引领,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减污降碳、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高端科技资源和产业培育要素集聚优势,升级打造“合肥高新国际环保科技园”,加快形成“一平台、两基地、多体系”的综合性环保产业集群,率先在低碳发展上作出全国示范。争取成为全国环境领域创新技术策源地和环保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助力提升安徽省和长三角地区环保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环境管理能力

合肥高新区积极探索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环境管理能力,依托大数据、物联网、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生态环保“超级大脑”,开展合肥高新区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并于2019年9月正式启动建设。平台智能化清理、整合业务系统、数据清单,集纳的数据覆盖全区128平方公里土地、6个乡镇街道(社区中心、合作园区)、3个湖泊、3条河流、600余家排污企业。此外,平台还初步完成了合肥高新区生态环境数据底图制作、生态环境质量系统、污染源管理中控系统、生态环境分析决策系统、环境应急系统的构建。合肥高新区生态环境“一张图”雏形初现。

平台将水、气、声、土等环境要素接入物联感知平台,形成天地一体化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体系。目前,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合肥高新区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接入全区1座国控站、5座社区小型站、87个空气微站数据,形成一张高密度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网。在水环境监测方面,接入高新区自建的5座河湖水质自动监测站、120个企业及市政雨水管网流量自动监测点、34个手工采样断面数据,形成合肥高新区水环境质量一张图。在土壤环境方面,将园区16家土壤重点管理企业自行监测情况建立电子档案,为土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合肥高新区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对全区重点污染源企业的动静态档案进行梳理归档,形成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档案信息,建立了全区排污单位的“一源一档”。积极探索延伸环境监管“三个全覆盖”管理内容,对70余家企业、1000多个点位实时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测、视频监控、能耗监控等,每天对数万条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实现自动预警、全天候监管。同时,全国首创建设项目信息动态分析系统,对建设项目从选址到生产全生命周期进行动态分析监管。

新闻推荐

肥东经开区:举办第八届全民文化月专场演出

本报讯11月15日,肥东经开区北瑶岗社区文化广场上曲调悠扬,掌声不断,深受居民喜爱的全民文化月戏曲专场演出,正在这里倾情上演...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