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之“难”变今朝之“优” 合肥经开区下大力气办好民生实事
近年来,合肥经开区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问题,刀刃向内找问题,努力让民生短板变长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教育洼地变高地
“上海与合肥两地教育各有特点,我们把上海的教育理念带到合肥,做到有传承也有创新。”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合肥建平实验学校执行校长范辉介绍说。2015年6月,经开教育与上海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达成合作办学协议,2017年8月底,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正式成立,成为安徽省首家跨省直接合作办学学校,是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开路先锋。
通过全面实施“外部引优”战略,一所所好学校办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近年来,合肥经开区创新办学体制,通过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等模式,与北京、上海及省市名校、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合作共建,引进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入区办学。目前该区合作开办优质名校15所,占比近71.4%,促进全区教育质量快速提升。“外部引优为我区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新鲜活力,同时也激活了本土学校的潜力。各校之间取长补短、互促互竞、同生共长,全区教育良性循环发展。”合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外部引优,不只是引入一所学校、一个校长,引来的更是先进的理念和优质的资源,最终发挥出‘1+1>2’的效果,激发了学校办学活力。”该负责人表示,得益于外引而来的现代化办学理念、名师名校的先进经验,合肥经开区的集团化办学成为合肥市“先进经验”。
“放眼‘十四五’,我们将由注重外引向加快内提转变,全面实现优质化均衡教育,进入全国优质教育示范区行列,力争全省先进、合肥一流,并对标沪宁杭等长三角先发城市,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该负责人说。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合肥经开区规划的教育项目约30个,其中幼儿园16所,中小学14所,新增学位40080个,项目总投资约34亿元,一个板块完整、质量优良、理念先进、注重均衡的教育新版图正呼之欲出。
多年“安居梦”走向现实
过去,在合肥经开区海恒习友棚户区,葛宪华一直盘算着,攒够钱,趁早搬出去。
前几年,海恒社区福禄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范玉霞来到葛宪华家,带来了好消息:要开展棚户区改造,还提供搬迁安置补偿。先算经济账,再算环境账,房子大了不说,小区绿化、物业管理也能跟上来。去年12月,海恒社区近湖苑小区450多套回迁安置房开始分配。葛宪华一家分到了房子不说,还拿到了一笔拆迁补偿和临时安置补助费。今年5月,葛宪华一家欢欢喜喜地搬进了在原址重建的新家,站在100多平方米的家中,远眺南艳湖,景色赏心悦目。
把民生放在心上,合肥经开区直面困难不逃避。棚户区改造涉及的习友、蔡岗老小区以及莲花新村三大棚户区共计1196户、6600人、26.85万平方米的房屋征迁工作已全面完成。同时,原址回迁房建设同步启动。截至目前,习友、蔡岗棚户区项目安置点已竣工交付并完成分配,群众已入住新居,红莲园棚户区项目安置点2498套安置房将在明年竣工交付。
棚户区改造,只是合肥经开区以民生为本、让百姓安居的一个缩影。为改善征地转户群众的居住条件,该区陆续出台一系列惠民住房保障政策。为缓解早期拆迁群众因新增人口导致的住房困难,合肥经开区在加快“解困房”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实施“解困房”缺口货币化补偿。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区已交付安置房51140套,建筑面积457.4993万平方米,其中纯解困类小区4个,分别是方兴南园、方兴北园、福禄南苑和利民苑,历年已累计分配解困类房屋7090余套,建筑面积达50余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早期拆迁祖居群众住房条件,赢得广大群众认可。
开通天然气、加装电梯、增设便民通道……2018年,合肥经开区率先全面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根据城市管理三年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将全区30个拆迁安置小区打造成设施完善、环境整洁的社区治理创新型小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该区在全市率先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总投资18.4亿元,涉及23277户。
在家门口看上好医生
看病难,是过去不少生活在合肥经开区居民的“痛点”。如今,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近年来,该区卫生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管委会引进了专业卫生技术团队,出台了《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补齐卫生事业发展“短板”,完善区内医疗体系。其中,全区各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新建及改扩建标准纳入大建设计划有序推进。
2020年5月,合肥经开区另行选址建设海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委托安医大二附院运营管理。新中心建筑面积达4300平方米,管委会投入项目建设、设备购置等费用近3400万元,一年多来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据介绍,2019年,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和安医大二附院签订合作共建社区医疗卫生协议,建立南区基层医疗紧密型医联体。目前,安医大二附院已对莲花、海恒、临湖三个中心实施一体化管理,实现社区门诊和医院门诊的同质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北区基层医疗体系基本形成。北区高刘、长岗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用房投入使用,高刘新址4223平方米,长岗新址4500平方米,着力改善北区群众就医环境。由省二院全面托管,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并开设专家门诊,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托管后的北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均有显著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底前,合肥市空港医院项目将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建成后将成为新桥科创示范区第一个三级综合医院,填补该地区大型综合医院空白。
“到2025年,健康经开基本建成,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合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将补齐“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卫生应急、中医药”五块短板,完善“分级诊疗、医院管理、药品供应、医疗保障、综合监督”五项制度,群众就医和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感受更加美好。
·李长龙 张和允 本报记者 王蔚蔚·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11日上午,首场安徽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安徽创新馆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出席并讲话,省...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