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安徽强化“韧性”城市建设 “合肥模式”出圈推动形成“安徽样板”

合肥晚报 2021-10-25 00:59 大字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持续提高,近年来安徽下大力气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应急防控能力提升取得较好成效。

“十四五”期间,全省规划建立城市体检数据库,投资约1429.3亿元完善排水防涝体系,实现城市生命线工程全覆盖,形成城市安全发展“安徽样板”。

申报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试点

2021年,安徽省向国家推荐合肥等城市申报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试点。规划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牵引,突出加强城市安全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督管理、保障能力和应急救援建设。同时,依托专业力量,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为城市安全风险管控提供依据,在全省做好建设“样板”。

全省持续推进城市道路桥梁、排水防涝、污水垃圾处理和园林绿化等设施布局。“十三五”以来,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燃气普及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总体水平居全国中等偏上,增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

“十三五”期间,专门结合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燃气爆炸、内涝治理等灾害事故的防范、预警、查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清单,对账销号,有效消除了灾害事故对城市生产生活的影响。

“合肥模式”出圈推动形成“安徽样板”

今年9月,全省举行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集中签约仪式,16个地市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进行集中签约。此次签约,标志着城市生命线“合肥模式”正式走向各市,迈出了“省会示范、辐射各市、服务全国”的关键一步。

近年来,全省各市县均建立了燃气、供水、排水等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以此为基础,眼下安徽正在积极推进全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力求从事后调查处置向事前事中预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接下去,各方责任主体将围绕组建工程建设联合体、推进省级监管平台和监测网建设、完善技术规范体系及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在省级平台建设上,突出平台的监督管理、技术服务、决策支持等主要功能,与各市监测系统功能协调联动;按照市场化机制,由各市级国资平台公司,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对接,组建城市生命线安徽工程建设联合体,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一期建设任务,初步形成全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1+16”运行体系。

规划到2025年,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面覆盖,力争16个市全部建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形成城市安全发展的“安徽样板”。同时,各市积极建立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大应急救援物资器材储备,规范完善应急制度体制建设,保障城市应急效率。

实现应急保障设施适度超前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持续提高,对城市的风险防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期间,安徽将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风险防控能力。以提升城市功能为重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现城市应急保障设施能够适度超前发展。

城市排水防涝建设是其中一大重点,2016年起全省组织实施“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已累计投资752亿元,完成全省136个主要易涝点整治,通过实施城市排水管渠工程、排涝泵站工程、雨洪行泄和调蓄工程、雨水渗透和利用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内涝治理能力。 “十四五”期间,还规划实施重点项目450项,估算投资约1429.3亿元,构建完善“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滞削峰、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体系。

此外,全省范围内将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落实“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工作机制。确定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排水防涝设施、安全设施等18个类别78项指标,突出应急基础设施、冗余场所、备份设施等建设要素,构建城市韧性度高、中、低评价体系。建立城市体检数据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各类灾害更快更准确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吴奇

新闻推荐

文化科技 交流共生 2021年长三角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峰会举行

本报讯“文化+科技”破壁融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0月22日下午,长三角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峰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拉开...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