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王涛:古法尽能新有余

合肥晚报 2021-09-26 02:51 大字

□汪本胜

作为王涛先生的好友,我非常有幸地见证了他的书法艺术成长之路。中国书法最美的是线条,而线条最美的书体是草书。但草书并不是所有书法家都可以写的,凡是草书的集大成者,除了有书性、草情的极佳天赋之外,其性格中必然有异于常人的特质——豁达的胸襟、不羁的性格、未泯的童心、忘我的勤奋。王涛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因此他在草书上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事。

王涛先生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草书委员会主任,称得上是安徽草书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草书面貌丰富多姿,精彩纷呈。

观其大草,常常有“惊天动地、心旌摇曳”之感,斩截的点画或如长枪大戟,左开右合;或如高山坠石,惊风掠雨;流动的线条或如万岁枯藤,遒劲古拙;或如龙蛇舞动,恣肆颠狂;或如雪泥惊鸿,空灵超脱……每每观之,则欲罢不能,心随之跃动,常常有梦逐醉沉之感。盖因其笔墨变化多端,浓则如乌云蔽日,铺张狂放;淡则如月痕透帘,恬静悠然;枯则似老树虚怀,苍劲老辣;湿则似江河奔溢,放浪形骸……这些书法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变化多端,气象万千,充分展示出王涛先生草书线条形与质的完美结合,夸张中不失法度,任性中不乏性情,高超的笔墨驾驭能力诠释着草书的灵魂。这得益于他早年对黄山谷的刻苦,更得益于近年来对张芝、张旭、怀素的用功。他在创作之中,笔随腕转,意随锋出,浑然忘我,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完全沉浸在锋毫墨韵之中。挥袖之间,洋洋洒洒,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在恣肆纵横之外,又能做到顾盼生姿,多变而和谐。细细察之,点画如真行,法度处处在。山川物态尽显其中,浑然天成,完全不可复制。

我一直觉得,大草是一个人精神文化气质的最佳体现,这是我最熟悉的王涛印象。但仅仅是大草,那就不免显得过于任性。而对于小草的执着,则体现出王涛先生书学思想的另一面。王涛一直认为,小草是大草之根基,小草若不精熟,大草必法乱无度。因此,多年来王涛先生一直潜心于《淳化阁帖》中“二王路小草”的研究与临习,以羲献父子为主线,上溯曹魏与西晋,下探南北朝与隋唐,将二王一脉书风的小草之法尽收笔底,日课“二王”俨然成为他生活的“必备口粮”了。这种日积月累的功夫,使其草书根底愈加牢固,法度愈加严谨,内功愈加深厚,更是反过来涵养了其大草的精神气质。

在王涛的草书世界里,如果说大草是其纵情表达思想的激越交响曲,那么小草则是体现其品位修养的舒缓小夜曲。王涛的小草深得二王脉系小草技法之精髓,妍润劲健,古意盎然,文人书卷气息浓郁,于舒缓之中得优雅旷达,似秋云之悠然,秋水之沉静,秋月之淡泊。

通过对王涛草书艺术的深入窥探,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其内心的充盈,用“博采众长”已经不能形容其在书法上的饱满内涵。王涛自身的内在修养是其书法精神气质的根基。应该说,王涛是一位非常纯粹而又非常丰富的人,说其纯粹表现在现实世界里,王涛犹如稚子般透明,不谙俗事之繁杂,保持着一颗单纯的艺术追求之心,因而体现在书法笔画中显得纯净烂漫,有一种反璞归真之感;说其丰富表现在其书法世界里,在古代书法大家的法帖间如饥似渴般贪痴无度。无论在实践创作中,还是在理论探讨中,其对书法理解的广度与深度都是令人敬佩的。尤其是王涛没有一般文人的那种“文人相轻”的傲慢与排他感,往往一个艺术家的心胸宽度,最终会决定其艺术成就的高度。王涛具有宽广的胸襟,也使得他能够从古往今来的各家各派中,包括书法同道的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成就自己的书法特色。

我认为,任何书法家的成熟,都是来自于对古人的继承与自身的感悟而获得的新生。王涛先生草书虽然还会继续带给我们新的惊喜,但现今已经日臻成熟,自成一家。这是他多年来对书法传统的不懈追求的结果,更是他自身修养与境界提升后的水到渠成。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中有云“古法尽能新有余”,用这句诗来形容王涛先生的草书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也正是因为王涛先生能够做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王涛先生的草书才能够达到如此高的境界。我们应该为王涛先生取得的成就点赞,更期盼着他继续给我们带来更新更大的惊喜!

新闻推荐

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

日前,在义安经开区内的安徽日飞轴承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察看轴承产品质量。近年来,该公司瞄准市场前沿,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完善...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