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改造见成效,合肥获表彰 搬迁改造试点区谋划产值超千亿级建筑业产业集群
瑶海区是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首批试点。5月28日,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因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合肥市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表彰。这次表彰的背后,有怎样的努力?
【动能转换】
争创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
去年,瑶海区积极推动一批老工业企业通过技改升级。其中,银山棉麻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客来福家居成为瑶海区首家本土上市企业,马钢(合肥)公司搬迁后年产32万吨镀锌生产线项目、年产120万吨冷轧板项目顺利投产。
“十三五”期间,瑶海老工业区转型发展作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受到省政府激励表彰,改造试点范围由13.29平方公里扩大到29.82平方公里。2020年,瑶海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速7.3%,其中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69.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
“十四五”期间,瑶海区将持续推进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金融商贸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另外,加快建设“数字瑶海、智慧新城”,争创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新兴产业】
谋划产值超千亿级建筑业产业集群
立足产业基础着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瑶海区不断推动数字经济与商贸服务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立了安徽首家短视频直播基地,加快打造“中国网谷”。
2020年,瑶海区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1%,居四个城区第二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2.3%。今年,瑶海区还将发挥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院牵引作用,不断提升“中国网谷”影响力。
另外,推进“数字瑶海”一期建设,依托中国电子、泛普科技等重点企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并巩固建筑业产业领先地位,谋划产值超千亿级建筑业产业集群。
【遗产保护】
实现文创产业发展“由点到线到面”
近年来,瑶海区坚持工业遗产保护优先、以用促保原则,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协调发展,成功打造安徽省第一个工业改造试点项目长江180艺术街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新地标,为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提供先行经验。
今年“五一”小长假首日,长江180艺术街区二期正式开业迎客,吹响了文艺集结号。从早晨开始到深夜,许多合肥和周边的市民驱车来到这里,在合肥老城区的工业风、文艺范的新街区里,逛吃、慢游,体验时尚新潮,感怀过往岁月,感受艺术魅力。除了这个二期项目,今年瑶海区还将打造龙湖天璞等一批文创基地,实现文创产业发展“由点到线到面”。
【土地集约】
力争提前完成企业搬迁改造任务
过去一年,瑶海区推动老工业区搬迁企业88家,可腾退土地5.01平方公里,占区域工业用地面积的55.92%。通过工业搬迁腾退土地和存量工业用地收储,实施了征迁项目33个,完成征迁面积115.96万平方米,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瑶海区还将积极争取全国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示范区新一轮政策支持,加快推进老工业企业关停并转等7大类工作,力争提前完成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全年完成不少于5个较大工业地块收储上市。此外,积极申报省、市级特色小镇,把“城市记忆”打造成“城市名片”。
【营商环境】
加大金融扶持,为中小企业“疏经活血”
去年,瑶海区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和“四送一服”,发挥营商办、项目办、大建办作用,实施项目全周期跟踪。值得一提的是,瑶海区还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办好一件事”线上线下场景应用改革,六类行政权力事项行政审批平均承诺时限减少至2.33天。
今年,瑶海区还将推行企业开办标准化,完善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疏经活血”。此外,修订完善企业扶持政策,提升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和营商环境。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
新闻推荐
新华社上海5月27日电(记者胡洁菲)精准识别办事需求、智能推荐最优路径;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零材料、网上办;异地就医...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