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架起幸福路 □马成桂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就读于怀远三中(原东方红中学)。上高中时,我家还住在淮河与涡河交汇处北岸——新河街。虽名叫“新河街”,其实,连一条可以称之为小街的街道都没有。这里,只不过就是沿河岸边地势相对高些的地方,零零散散居住着一二十户人家。小学、中学,尚可就近入读;高中,想要上名气大点的学校,就只能到一河相隔的城里。高中都要上晚自习,男孩子还好,可是女孩子,晚自习还要家里人去接。
那时候,怀远境内的涡河上只有一座桥,我们称之为“涡河一桥”。涡河一桥,紧靠怀城西郊龟山脚下,横跨涡河南北两岸。“船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宛如”长虹卧波“的涡河大桥,它的结构造型大部分采取传统技术工艺,选用花岗岩块石筑成。桥为拱型,紧连着怀远城区。涡河一桥“造型优美,结构坚固,经久耐用,具实用性、完美的艺术性于一身,为安徽省最大跨径的石拱桥。已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
记得上高中那会儿,每天都是天麻麻亮就起床,匆匆洗漱完毕,以最快速度吃完母亲起早为我做的蛋炒饭,背起书包,一路带风地往渡口方向奔去。在当时,摆渡过河的还是那种简易的小木船,差不多能容十来个人。如果运气够好,到渡口,刚好有船靠岸,这种情况下,上船还可以下到船舱,坐在两边的船帮上或站在船舱里,这样相对安全。一些时候,大老远就看到渡船快到岸边,就只能拼命地跑,希望能赶上船。一般这种情况,船上都是满员,我们就只能小心站在船头的甲板上,心里好害怕有轮船经过,因为一旦遇到大船,就会掀起很大的浪,小木船会随着大浪剧烈摇晃,人站在上面也是左右晃动,现在想起,仍心有余悸。怕也没有办法,因为要等下条船的话,有可能上学就会迟到。这还算是好的,如果遇到刮大风,渡船就要停摆,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差不多都是哥哥骑自行车绕到几公里外的涡河一桥,送我去学校。
高二那年冬天,大雪一场接着一场下,厚厚的积雪覆盖大地,连接码头的木跳板结满了冰。那个早上,我下船不小心滑进河里,裤子和棉鞋全部湿了,幸亏我同学就住在渡口不远,我冻得瑟瑟发抖,到同学家里,同学找来她的衣服给我换上,然后一起去学校。假如赶巧放学时间突刮大风,回不了家的我,就只能在同学家蹭饭。
“什么时候能在渡口修一座桥就好了!”每当母亲看着我一脚泥水,拖着疲倦的身体进家时,都会这么说。
一九九八年,县政府在涡河入淮口上游处500米修建了怀远县城重要的出口通道——涡河三桥。这桥,也就是现在网络戏传的“怀远网红桥”。涡河三桥的建成,对怀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桥架南北”的交通便利,给新老城区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怀远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三桥的修建,一个个现代化的新小区在涡北新区应运而生。紧接着,政府一个个职能部门也迁址新城区。为了打造大美榴乡,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新城区不仅新盖移民新区,彻底改变了居住涡河岸边人们自古以来饱受水患的疾苦的状况,还修建了一个个风景秀丽的文化休闲广场,既丰富人们的休闲时光,又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为了打造更加靓丽的怀城和缓解交通压力,2008年县政府又在引凤渡口原古凤凰桥旧址旁,修建了新凤凰桥——涡河四桥。老辈人有传,当年吕洞宾云游四海时曾到过此地,他沉醉迷恋涡河两岸的秀丽风景,离开时,就用手中的神剑将一座小山包甩到涡河岸边,变成了一座气势宏伟的石拱桥。因为此桥光彩照目,栏杆雕龙绘凤,引来凤凰栖落而得皇帝赐名曰“凤凰桥”。岁月匆匆而过,凤凰桥不幸毁于一场水患。涡河四桥的建成,不仅让“一桥通南北,双水济东西。长虹卧波上,曾有凤来仪”的美丽传说得以延续,更大程度上带动了榴乡怀远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向前。伴随涡河上一座座大桥的修建,新城区一栋栋新楼房若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原先居住在涡河岸边的居民全部搬进移民新居。涡河四桥的修建,彻底改变了人们出行依赖木船或机驳船的历史。如今的怀城,因为有了这一座座新桥,人们出行可便利了,连接新老城区的不仅有几分钟一班的公交车,很多居住在老城区的居民,都在新城区买了房,差不多家里都有私家车,要说现在我们榴城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如今的怀远人,真正体会和享受到了大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为了打造更加美好的怀城,县政府在涡河上又修建了五桥、六桥。或许不久的将来,还要修建七桥、八桥呢。怀远这个淮河岸边璀璨的明珠,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会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新闻推荐
面朝大山,背倚窑河,坐落于大洪山深处的蚌埠皮肤病防治院疗养所,又被人们俗称为“麻风村”。在这里,有一位专职医生在...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