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先进位谋全局 砥砺奋进开新局 “十四五”首季合肥经开区经济指标实现“开门红”
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
南艳湖“科技+产业”研创区
合肥经开区国轩电池生产线
蔚来第十万辆量产车下线
国产存储芯片制造基地
大众汽车(安徽)研发中心
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项目效果图
合肥通富微电子键合车间
蔚来汽车合肥先进制造基地
五年征程看头年,全年发展看首季。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合肥经开区经济交出怎样的开局答卷?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9.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2.3%……“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年之季,合肥经开区“1+4”经济指标圆满完成市级下达的任务,实现“开门红”。
一组组靓丽数字的背后,折射合肥经开区经济的强劲韧性和活力,彰显出合肥经开区新动能加快成长。
工业挑大梁
“四大金刚”领跑先进制造
作为老牌的国家级开发区,合肥经开区多年来勇担工业发展主引擎和制造强省主阵地的重任,抓住“牛鼻子”,坚持“工业挑大梁”,成功书写“安徽工业第一区”的荣光,并内培外引成就众多明星企业,包括被当地人称作“四大金刚”的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蔚来汽车和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就在不久前的4月29日,规划占地总面积16950亩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开工建设。依照既定方案,该产业园区包括三个区域——智能制造区、研发生活区及生态文化区,将开展整车、核心零部件、自动驾驶等创新性研发,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引领性的创新链;引入数百家关键配套企业,形成完整与高度聚集的产业链。
未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规划整车产能100万辆/年,电池产能100GWh/年,预计年总产值达5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可以说,这一重量级项目的开工建设让外界看到了蔚来登顶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珠峰”的雄心壮志,也见识了蔚来中国总部所在的合肥经开区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的远见卓识。
同样在合肥经开区,大众安徽亦大动作不断。4月17日,大众汽车(安徽)新能源汽车项目合作签约活动在合肥市政务中心举行,宣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合肥市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大众安徽项目加快实施。
去年12月,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揭牌暨研发中心竣工和制造基地开工仪式隆重举行。大众安徽宣布将投资超过200亿元,在合肥经开区建设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一期)。该项目预计于2023年正式投产,最大年产量可达35万辆,2025年营业收入有望达到300亿元。此外,大众汽车(安徽)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二期)同步启动,将组建近800人的专家团队,在合肥建立数字化中心,为旗下新能源产品提供车联网和数字化服务。
如果说大众安徽与蔚来汽车是合肥争创“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底气所在,那么长鑫存储和联宝科技则是合肥布局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的实力担当。
长鑫存储目前已建成第一座12英寸晶圆厂并投产,是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中国大陆DRAM设计制造一体化企业。联宝科技是合肥市第一家产值超千亿企业,去年产值刷新单日、单周、单月和单季出货量纪录,全年出货量3400万台(套),同比增长33.7%。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当前,在合肥经开区,得益于“四大金刚”等头部企业的强力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及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加速隆起。
“科创圈”云集
“两个创新”驱动“二次腾飞”
喜人成绩的背后,是合肥经开区近年来对“创新地图”的积极谋划和大力扶持。今年第一季度,合肥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硬指标”均位于合肥四大开发区第一,高技术服务业营收更是开年即“冲刺”,首季实现全线飘红。
企业实现质效提升,产业才能跑出“加速度”。“十四五”期间,合肥经开区的“二次腾飞”,依然要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双轮驱动。多年来,合肥经开区瞄准国民经济重大课题、重点领域,着力构建大院大所合作、院士工作站设立、科创孵化培育、科研+产业融合体系,逐渐形成立足产业“创转升”和高质量发展的科研科创生态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底到今年初,优质创新要素在合肥经开区加速集聚。由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组织建设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平台——巨灾科学中心揭牌成立。与此同时,合肥南艳湖科创金融区正式揭牌,近20家各类金融机构集中入驻。
随着创新要素的汇聚,合肥经开区科创“家底”更加厚实。目前,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已引进孵化科技企业十余家,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已组建6大产业研究所。此外,合肥经开区还与复旦大学等名校对接,引入服务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项目。
“十四五”期间,合肥经开区将继续夯实“两湖科创圈”,加快促进园区平台化、平台生态化。同时增加科创空间,推进清华合肥院二期等16个续建、在建平台项目,筹建明珠广场科技产业园、双创园二期等9个科技园区。
产业创新上,合肥经开区将重点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加快产业链高端化,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其中,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合肥经开区将推进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启动电子化工材料集中区建设,同时打造信创产业园,建立国家级信创产业基地,撬动千亿市场。
经过多年来的创新发展,合肥经开区呈现南区转型升级由“量”到“质”、北区建设由“夯基”到“起势”的根本性转变,全区迎来从“二次创业”到“二次腾飞”的战略机遇期。
“十四五”期间,合肥经开区将聚焦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先导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先行区、国际化都市圈新兴区”的“四区”定位,全面推进创新转型升级。按照预期目标,到2025年,合肥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1800亿元,综合发展水平力争跨入全国前十强。
扩大“贸易朋友圈”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作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的核心区域之一,合肥经开区块先行先试,不断增强利用自贸试验区这一创新平台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意识,不断完善用项目化的理念压实责任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用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水平,园区开放型经济实现长足发展。
近日,经开区块把《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具体细化为“1+4”五个清单,即任务清单和创新、赋权、推广、项目清单,基本形成了一些可操作、现成效的具体项目和工作举措。
同时,经开区块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和长三角先发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进做法,重点从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法务环境、创新环境、开放环境、金融服务等方面,瞄准先进找准差距,针对当前的主要矛盾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据了解,经开区块2020年梳理上报了20项创新事项。其中,合力集团保税监管模式创新、联宝委外加工模式创新、大众(安徽)与合肥学院合作探索双元制高等教育改革等创新点,已经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本具备可复制可推广的条件。
特别是今年一季度,经开区块重点围绕产业链的监管服务,梳理了一批新的改革创新事项。在合肥海关的大力支持下,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一体化改革已经率先在合肥关区和上海关区启动试点。
除了加大自贸制度创新力度,合肥经开区高质量推进服务贸易试点、进口贸易示范区建设,做大信息技术等高附加值离岸服务外包规模,扩大优势产品进口;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2021年力争实现市场主体增长30%。
今年以来,合肥经开区持续优化开放平台功能,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已启动。计划新建一座35万平方米航站楼、2万平方米货站,新建一条跑道(3600米)及15个远机位。远期规划3座航站楼和4条跑道。目前,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已先后开通“合肥-深圳”、“广州-合肥-美国洛杉矶”、“合肥-芝加哥”、“合肥-河内”、“合肥-北京大兴” 定期货运航线和“合肥-欧美(迈阿密)”国际生鲜包机航线共6条。今年,计划开通2条国际货运航线,为打造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奠定基础。
与扩展货运航线同步,合肥空港进境指定口岸项目亦有序推进。合肥空港肉类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已经海关总署立项批复,计划今年建成验收。此外,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开放融合加速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主要业务指标实现大幅增长,进出口货运量29吨,同比增长13.5倍;进出口货值3.79亿元,同比增长7.97倍;受理报关单420份,同比增长1.54倍。
下好引才“先手棋”
觅得更多“金凤凰”
2020年,合肥经开区重点企业联宝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实现逆势上扬,成为全市首家“千亿企业”。2021年春节期间,联宝科技生产持续旺盛,急需补充一线员工1万人。在全国招工难的大背景下,为何合肥经开区的企业能够顺利完成生产计划?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合肥经开区成立联宝用工保障专班,全力做好联宝用工保障服务。同时,给予联宝“共享用工”、交通费、“以工带工”等补贴,并指导其申报合肥市人社局紧急用工扶持政策。此举累计为联宝送工1.1万人,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紧急之需,同时坚持标本兼治,多措并举建立联宝用工保障长效机制。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倾力服务联宝科技是合肥经开区聚才聚能、共享共赢的缩影。近年来,合肥经开区多措并举,建成并运营安徽首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新推出“共享用工”新模式,在全省首家出台企业定向返岗包车补贴政策、全省首家实行新增就业补贴所有企业全覆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原动力。合肥经开区全力下好招引人才的“先手棋”,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抓人才工作,构筑人才集聚地。近年来,合肥经开区在引进人才方面,侧重于留住人才,努力打造合肥经开区良好生态,推进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
吸引人才很简单,但留住人才才是重点。为了构筑人才集聚地,合肥经开区通过引人才、重研发、推智能,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生”。截至目前,该区共有140多位高层次人才。
如何服务企业并帮助企业吸引更多的顶级人才?合肥经开区围绕以及配合企业吸纳人才,更推出资金奖励、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受益”的发展格局。
不仅如此,合肥经开区还充分利用其良好的教育资源,为高层次以及多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就学的问题,打消他们的顾虑。此外,合肥经开区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集中兵力、精准引才,加快新兴产业破茧蝶变。
未来,合肥经开区还将建立专业的人才队伍,为人才提供“管家式”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人才大展身手提供平台,为企业发展派发“定心丸”。
可持续发展
绿色成高质量发展底色
蓝天白云渐成“日常”,河流回归清澈,小公园、小游园随处可见……在合肥经开区,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行走在这片擅长书写传奇的土地上,你可以触摸工业经济的脉动,也可以感知科技创新的澎湃,还可以享受天蓝水碧的惬意。当然,你也可以发现并分享绿色发展的无限商机。
就颜值而言,合肥经开区非同一般。翡翠湖波光潋滟,南艳湖水天一色,明珠广场灯火阑珊,白天与夜晚都秀色可餐,再加上徽园、欢乐岛、海洋世界等旅游景点散落其间,自然风物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折射一座城市温润却也耀眼的禀赋。
颜值如此过人,合肥经开区的内涵气质亦超尘脱俗。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平台巨灾科学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汇聚在这里,彰显一个园区科技创新的底气与实力;空港经济示范区、长鑫集成电路制造基地、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等超级项目的启动建设,不仅彰显合肥经开区的国际范儿,而且将其推上众多新兴产业的高山之巅。
精彩表现的背后,更是合肥经开区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落实生态环保系列制度与举措,参与发起成立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
近年来,合肥经开区围绕“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通过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打造绿色供应链,提高制造环节的绿色化水平,助力企业生产绿色产品。
在环境治理上,合肥经开区建设河道流域智慧管网系统等智能化设施及数据网,探索创新一套高效的河道治理、水环境监管模式。此外,该区以“绿色”创新思维引领园区转型,建设美丽经开。
如今的合肥经开区,已先后获评“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并蝉联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最佳实践园区,是全国为数不多拥有多个绿色发展国家级荣誉的开发区。
绿色,正成为合肥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绿色发展备受各界关注。合肥经开区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高水平技术改造为抓手,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为主攻方向,让传统制造业赢得新生、焕发光彩。
在多举措推动传统制造迈向智能绿色发展的同时,合肥经开区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新产业,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链高端化,在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
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规划加快实施,给合肥经开区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十四五”期间,合肥经开区将从“二次创业”奔向“二次腾飞”,致力于建设成为一个科、产、城、人共生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全国一流园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近日从市经信局获悉,合肥市工业互联网建设快马加鞭,目前,全市光缆纤芯长度已达到33万余公里,实现新建小区、商...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