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华成3366获奖背后的“成功密码”

拂晓报 2021-05-06 10:43 大字

“种子就像我们的‘孩子’,看到培育出的良种让农民获得丰收、在全省获奖,心里说不出地高兴。”4月26日,华成种业81岁的首席育种专家程守忠对记者说。日前,从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来喜讯,宿州市种子龙头企业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多穗多抗超高产小麦华成3366选育与配套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一家市级种子企业培育的小麦品种,华成3366如何能实现亩产超800公斤,成为近三年来在安徽推广面积最大的自育品种,并一举在全省科学技术创新领域荣获大奖?

科技创新打造农业“芯片”

小麦是安徽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中,沿淮淮北地区小麦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是全省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然而,因该地区以中低产砂礓黑土为主,小麦播种质量差、缺苗断垄等现象导致穗数不足,严重制约产量。此外,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干旱、冻害和倒伏等农业气象灾害频发,小麦产量全凭天意。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农业所有的生产资料里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宿州是皖北农业大市,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作为宿州市种子龙头企业,华成种业理应担起选育丰产稳产、抗逆性强、区域适应性广的小麦品种的重任。

“啥时能让老百姓种上自育的品种”是育种专家和种子公司多年来的期盼。华成种业以推广优良品种为使命,树立科技兴企的发展理念,在持续一贯的政策支持下,借助独特的区位优势,规划大目标,分设小步骤,沿着品种更新换代的历史轨迹一步一个脚印攻坚克难。

坚守初心育出优质品种

“选育种子很辛苦,需要倾注大量心血,用一句时髦的话说,我们在陪着种子慢慢变老。”程守忠专家介绍说,小麦育种异常艰难,周期长、成功率低,从组合配制、世代选择到品系鉴定、比较试验,再到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往往需要十几年,才能从成千上万个品系中选育出一个新品种。许多老一辈研究人员一生也没有培育出一个良种,就算现在应用了许多现代化的研究手段,一般一个优秀的品种从培育到审定也要10年左右的时间。“关键是你付出这么长的时间,不见得最终就有收获。这就是我们育种人的最大痛苦。”

对待科研育种,华成种业的育种专家团队特别较真。育种杂交、调查、观察……这期间,专家们几乎披星戴月,仔细观察每个小麦品系的抗病性、抗倒性和丰产性表现。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吃好三样,喝好三样,做好三样 立夏,你必须知道的养生知识!

昨日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夏季许...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