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合肥经济迎来“十四五”第一个春天

合肥日报 2021-05-06 05:17 大字

(上接1版)一季度,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2.43万辆、同比增长358%,约占全国的5%。

一台台下线交付的新车,透视出产业活力和城市潜力。工业,作为合肥经济增长的“头号主力”,去年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今年一季度合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7%,居省会第2、长三角第2位,与排名相近的万亿级城市相比居第1位。

细看这一成绩单不难发现,合肥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地位,新兴动能正加速集聚,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从2月的合肥市科技创新大会,到4月的2021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这个春天,满城尽带科技风。一场场盛会的背后,则是合肥新产业新模式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战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3%,两年平均增长21.3%。其中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别增长110.5%、97.8%、68.6%和57.4%。主要产品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6倍,太阳能电池、微型计算机和集成电路均增长七成以上。

创造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

餐饮消费红红火火,“黄金档”电影一票难求,网红店排起长队……消费,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一季度,全市消费需求加快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3.73亿元,同比增长38.7%,两年平均增长8.7%,创近4年同期新高。

“大消费”复苏动能正持续释放,消费升级拓展出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数据显示,一季度,合肥市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智能手机等升级消费成倍增长;限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2.3%,两年平均增长69.1%。

线上线下消费热情蓬勃,折射出消费市场的旺盛活力。这一旺盛活力的背后,是城乡居民“钱袋子”的回暖。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1元,同比增长16.7%,两年平均增长9.0%,居全省第1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82元,增长16.7%,两年平均增长8.7%。

不仅是消费,进出口的稳量提质,让合肥加速融入新格局。水运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近10万标箱、增长15.9%;国际货运航线开通航班70班次、增长18.6%,载货量3400吨、增长40.3%;合肥中欧班列发运数增长33.8%……一季度,合肥进出口总额达104.0亿美元,增长39.6%,连续13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其中,出口61亿美元、增长56.9%。

迎着春光,拔节生长。这个春天,合肥谋定快动,畅通二环西南环主线桥靓影初现、北二环主线桥全线合龙、建成停车泊位2.3万个……一项项重点工程快马加鞭,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得到市民“点赞”。

经济焕发新活力,城市品质日益提升,更多的市场主体在这里蓬勃成长。一季度,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05万户,创2014年以来新高,同比增长103.5%,两年平均增长12.3%。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希望。对于未来,企业的预期更加乐观。全市PMI均值52.7%,站稳荣枯线(50%)之上,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4和0.3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均值为63.3%,位于较高景气区间。·丁涛 本报记者 苏晓琼·

新闻推荐

从最向往的“英雄之城” 到热门旅游目的地 湖北“引客入鄂”现象观察

春花烂漫、满目葱茏,正是出游好时节。今年五一假期,湖北省博物馆游客接待量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武汉黄鹤楼景区达到5...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