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养老提案激发出的青春风采 □辛有光
3月5日,北京一零一中学收到了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组委会发来的通知,该校模拟政协的优秀提案《关于将照护老人技能培训纳入高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议》于3月4日提交至全国两会。提案的撰写者是6名来自该校高二国际部的学生,平均年龄不到17岁,提案关注的是中国2.54亿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据2021年3月29日《文摘周刊》)
读完这则安徽《文摘周刊》刊发在一版的头条新闻,给人的第一反应是惊讶,惊讶的是一群平均年龄不足17岁的普通中学生撰写的一份模拟优秀提案由于关注度高,竟然上了全国两会,惊叹后生可畏,这似乎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和吃惊!
然而,读毕这则新闻,给人更多的是激动、惊喜和振奋!为他们小小年纪就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关心长者养老中的安危出发,聚焦思考社会热点问题,为国分忧的那种社会责任心点赞、鼓掌!恕我直言,这群尚未跨入成年人门槛的“00后”青年学子所表现出来的关爱天下上了年岁的老人余生养老安全,为国家在养老问题上建言献策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当前社会仍然盛行着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思维相比,是多么难得,是多么珍贵,是多么令人暖心!他们是中国青年一代的希望所在,是实现中国美好社会的希望所在!
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养老问题已成为当前上上下下正在热议的一大社会问题。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写入我国“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战略。北京一零一中学6名高二同学中,有的是从自己身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姑姑突发疾病,因为不知道如何抢救,“以至于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离开了人世”“有的走不动路了,干不了活了,需要被人照顾”开始,身边长辈们的安危让他们对养老问题才有了感性认识。去年在北京市开展的“模拟政协”活动中,6名孩子在一起选定养老问题提案时,把视角扩大到全社会,聚焦社会老年问题,从社会层面探索如何做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从关注自己身边的老人,到把目光延伸到全社会老年问题,这种突破“自我”的转换思维,体现的是一种为国分忧的无私精神和“天下老人是一家”的道德责任。他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走街穿巷向社会投放了上千份问卷,在调研中,6个孩子还带着问题去了养老院、技能培训中心、民政局,面对面向工作人员了解“为什么没人愿意做养老服务?”“养老护工有多匮乏?”等问题。孩子们从校园“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带着问题去了解社会,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调研时孩子们经历的无疑是社会的一场大考,他们面临坎坷无数,不仅风雨无阻,有时访谈遭遇陌生人当场拒绝。但无论多困难,他们坚持要做的事从不退缩。想想,这群年轻学子多么可爱可敬,他们这种为探索社会问题而不畏艰难,所表现出的决心和执着精神弥足珍贵。
有志者,事竟成。上了全国两会的这份由这群“00后”撰写的费尽了周折的事关养老问题的提案,因观点明确、针对性强、接地气,可以更多的激发提升广大年轻人关爱老人的道德品质以及掌握好在家中照护好老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年轻一代今后在对待自己的长辈在居家养老时为他们提供更贴心更周到的服务。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笔者从北京一零一中学这群“00后”年轻学子聚焦养老问题,关心国家大事,撰写的提案上了全国两会,又想起了去年武汉疫情防控保卫战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人群中,有多少青年学生同在一线英勇奋斗的广大医务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实现了人生价值,升华了人生境界。
我从“00后”的养老提案中,从青年学子参与“模拟政协”活动后的感言中,得到不少启迪,看到了年轻一代正在用肩膀扛起的那份社会责任,激扬着的爱国情怀和魅力风采。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一代有了希望,我们国家的明天就有了希望,我们民族为之奋斗的复兴事业就有了希望。全党要关心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在谋划自己的人生路上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谋取人民利益的伟大事业中和全社会一道不懈奋斗!
新闻推荐
安徽宿州部分村级公益性公墓非法经营调查:有的卖到二三十万元 村民直言“死不起”
安徽宿州部分村级公益性公墓非法经营调查:原本应为本地村民提供服务的村级公益性公墓,却长期售卖高价墓、家族墓和活人...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