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你知道吗?民国时期清明节也放假

合肥晚报 2021-04-06 00:49 大字

○《关于转发二十四年四月四日儿童节纪念办法请安徽省泾旌县党部遵办的训令》(部分)

○1928年杂志上刊发的春郊主题漫画(资料图)

□梁庆云 张明香 马晶晶 何芳芳

关于清明,你能想到什么?祭祖、踏青、小长假……其实早在民国时期,清明节也是有假期的,而且清明时节还集中了几个节日。那么有哪些重要节日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放假呢?

由节气演化成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它既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节期很长,前后加起来约20天,而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播谷,小满栽秧”“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

那么清明是怎样从一个节气变成一个传统的节日呢?其实这是与上巳节、寒食节分不开的。上巳节、寒食节和清明节气三者在时间上排序相近,在传承演变中,上巳、寒食与清明逐渐融合,像寒食节的祭扫、踏青、戴柳、插柳、放风筝也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习俗,到了宋朝,清明节就正式成为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习俗比较丰富,但归纳起来其实也就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所以,清明节不仅要祭扫、缅怀、追思,还可以踏青郊游、愉悦身心。

当然,清明是肃穆的。清明节,少不了一个主题:扫墓。清明节人们要为故去的先人扫墓,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在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亲近自然,也可以当作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方式。最美人间四月天。踏青,这个词,最有清明的气息。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芳。除了游览春光,人们还同时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娱乐活动,诸如放风筝、荡秋千、拔河等,内容丰富多彩。而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总离不开吃这一主题。除了我们熟悉的青团外,皖西、皖中一带,清明节还会到田野采马兰头做菜。俗谚说:“清明吃一根,到老眼不花,清明吃一夹,到老都不瞎”。清明中餐,有些地方吃“粉蒸菜”,此系用茼蒿类新鲜菜拌米粉,加油盐蒸熟即成,也有的地方是吃“清明粑粑”等习俗。

民国清明期间还有其他节日

民国时期,清明时节集中了几个节日。它们分别是儿童节和植树节。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民国时期,清明节和儿童节很可能是一天。民国时期的儿童节是4月4日,又称“双四节”。而民国的清明节大概是在4月4日到6日。这样说起来,民国时期的清明节和儿童节几乎是在同一天。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来,1925年8月,54个国家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通过《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呼吁世界各国设立“儿童节”。1931年3月7日,中华慈幼协会呈请上海市社会局“仿照邻国办法,谨拟选择4月4日规定为儿童节”。此提案由上海市政府转呈国民政府,获得批准。当时,蔡元培先生对“双四节”的涵义这样解释道:“第一个‘四’字,即食、衣、住、行,是我们的基本生活。各位小朋友,现在仰给于家庭父母,如果没有父母的供给,或父母不注意,即发生危险。故各位要记着此时此刻父母供给,将来成人后即要努力工作,以抵偿今日之债;第二个‘四’字,即智、体、德、美四育。大人们锻炼你们的身体,培植你们读书,告诉你们做人的道理,陶养你们的性情,就是智体德美四种教育。”不仅如此,1939年4月4日,蔡元培还创作了《儿童节歌》:“好儿童,好儿童,未来世界在掌中。若非今日勤准备,将来落伍憾无穷。好儿童,好儿童,而今国难正重重。后方多尽一分力,前方将士早成功。”

就这样,清明节与儿童节相遇了,这让略带哀伤的清明节多了几分快乐的气氛。不仅如此,清明节期间假期也跟儿童节有关系。本来清明是不放假的,但是儿童节有放假,从4月1日开始放三天。各中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都能享受到假期。

民国时期的儿童节,全国各地都会举办活动庆祝,诸如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以及给孩子们赠送礼物等。省档案馆馆藏的1935年3月《关于转发二十四年四月四日儿童节纪念办法请安徽省泾旌县党部遵办的训令》中有这样的记载,“各省市应于每年四月四日在公共集会场所,举行儿童节纪念大会”“参加纪念会之儿童应由大会各给以铜质纪念章一枚以资鼓励……”由此可见,儿童节的存在也让清明节多了一份欢乐的色彩。

清明时节来植树

清明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插一枝杨柳,表示春已来到人间。其实在民国时期,最初的植树节跟清明节是一天。

提到植树节就不得不提到孙中山先生。档案记载,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当年7月21日经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安徽从1916年就开展植树节活动,是年3月,省巡按使公署令饬安庆、芜湖、淮泗三道尹转饬各县于清明节开展植树节活动。到了第二年,结合安徽的气候温暖、树木较早就开始发芽的事实,在清明节前就开始植树,并选择植树地点,准备树秧,举行植树节典礼。

这一点档案中也有明确的记载。省档案馆馆藏的1924年3月22日《关于清明节植树有关问题的训令》中提到,水灾旱灾频发的原因是由于山林荒废不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因此推广植树造林。“以每岁清明为植树节,届时京外举行植树典礼以示提倡。”“如在气候温暖或寒冷,各地树木萌动为期较有迟早,得于植树节前后,酌量情形举行栽植,以顺时宜”。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才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梨花风起正清明”。如今,儿童节、植树节已更改日期。而每至清明时节,人们依然保留着原来的传统,缅怀先烈、踏青赏花、登高赏景,不负美好春光。

新闻推荐

“倡议全社会关注儿童阅读活动”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节,由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故宫博物院、中国出版协会联合主办的“阅读从儿童开始——倡议全...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