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跨越30载的两个第一

铜陵日报 2021-03-11 09:55 大字

□章 洋

1991年盛夏,全县中考揭榜,我离满分仅差48分;2021年初春,乍暖还寒,研究生初试放榜,儿子成绩360分。跨越30年,时间轴线的两头,那边,我是全县中考状元;这边,儿子在安徽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初试中拔得头筹。

不一样的第一,同样的心情。当年,得悉我的考分后,在外防汛近一个月的父亲,夜晚抽空赶了回来。一向严肃、不苟言笑的他破天荒地与我促膝夜谈,脸上闪烁着从未有过的轻松自在、喜悦自豪。作为父亲,儿子深夜查出分后,我立即在朋友圈分享了考分表,一夜兴奋得几乎未合眼,半夜三更还打开手机看朋友圈的祝福点赞。遗憾的是,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的父亲如果能跟病魔再顽强搏斗半年,他就等到了孙子的考研成绩,定会如30年前那般激动。唯祈愿,父亲在天堂也能目睹这些。

当年,为读书,父母曾为我焦虑过。因家庭贫困,我选择放弃读高中、复读考中专。尽管成绩尚可,但临近中考的前几个月,我懒散散的,缺少奋斗冲锋的姿态。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对此,父亲虽急但并未多说。而一字不识的母亲,即便白天农活再苦再累,夜晚依然边纳鞋底边陪我读书,我不睡,母亲不睡;清晨起床为我做一碗加份量的蛋炒饭,那是一家人中最好的早餐,馋得两个弟弟直流口水。也许是上苍眷顾,我中考时超水平发挥,考出了历史最好成绩,以至于学校校长听说我特别高的估分后惊诧莫名,“这孩子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我也同父母那样,同样为儿子学习的事煎熬、纠结着。儿子以全县百余名的成绩考入安徽百年名校浮山中学后,我憧憬他能考上一所心仪的大学。然而,从高一下学期,他的成绩就急剧下降,每次考试,都像过山车一样,成绩忽高忽低。高考时,硬是跌到了谷底,上了一所省内一本院校。令人揪心的并非他高考发挥失常,而是他得过且过、甘愿平庸的状态。

上大学后,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着。我不厌其烦努力劝说他努力学习、不负韶华,并身体力行:儿子寒假期间,我坚持每早六点起床读报做示范;暑假时,晚上和周末我尽量推脱应酬坚持读书,并全力以赴支持他尽早去上海医院实习;不惜举债百万,早早为儿子在合肥订购了一套房子……

然而,我的身体力行,并未唤起孩子读书的觉醒。大三那年国庆节,看着孩子在家7天从未碰过书本,我真的急了。在送他上高铁后,我给他发了一段长长的微信,“数落”他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人生已输在了起点,但绝不能输在半途!”选择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我的不满与担忧,主要是不想让儿子看到我失望的表情,更怕看到儿子“不屑一顾”的神情。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大四下学期开始,儿子突然变得努力起来,尤其考研前三个月,他坚持在医院的树丛下晨读、在楼梯道上单读、在夜晚走廊昏暗的灯光下夜读,每日有效学习时间12小时以上,中午也不愿意回宿舍小憩,“来回走路要耽搁20分钟时间。”考完试后,儿子从合肥跟我的车回家,一路上我强忍着严重感冒的难受,做他学习心得交流的忠实倾听者:“有一天夜里,我睡得很晚原定于次日早上7点去教室,但实在爬不起来,到7时30分才去教室,为此我整整纠结了一天”“现在三天不读书,我会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有种浪费光阴的罪恶感……”

也就从那一刻开始,我知道儿子读书完全觉醒了。在等待考研分数期间,尽管他很焦急心躁,但依然每天坚持补英语短板,用读书消弭焦虑、安定内心,当日的任务不完成,坚决不睡。

事实上,我和儿子取得的两个第一,对社会上那些优秀人而言,不足挂齿。但我靠那个第一,走出了农村,走到了县城,并有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精神丰盈;期待儿子靠这个第一,敲开走出县城、走向省会城市工作生活的大门。一代更比一代强。如此,就知足常乐。毕竟,我们原本平凡。

鲁迅先生说过: “青年之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 对儿子而言,在从医道路上,考研不是终点,而是把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大我”,在医者仁心、救死扶伤道路上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新起点。

期待儿子一直保持读书的习惯和自觉,尽管未必能让他功成名就、叱咤风云、腰缠万贯,但一定能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盈。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与子共勉。

新闻推荐

做实企业服务夯实发展基础

本报讯3月10日下午,区委副书记、区长陆勤山来到安徽国际汽车城和白马服装城原创基地调研并座谈,区领导张金平,区商务局...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