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 不止于让部分长三角人先暖 解放日报记者 于 量
能否集中供暖,是每年寒冬腊月,长三角人在室内瑟瑟发抖时,要感叹的问题。目前长三角地区除了江苏徐州、连云港和安徽的淮北、宿州、亳州的部分地区之外,大多数地方集中供暖还是“奢望”。近日,江苏常州高铁新城的200多户居民,却享受到了集中供暖。这一项目的意义并不止于让一部分常州人“先暖起来”。
常州高铁新城智慧综合能源站1号能源子站正式投入运行,未来项目将配合常州高铁新城的建设进程逐步推进,预计将用5至8年的时间完成整体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该项目可满足常州高铁新城重点区域6平方公里全部新建建筑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要求,服务人群超20万人。近期,这一集中供暖项目还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科技示范工程。
城市节能研究院新龙分公司负责人张益林告诉记者,常州高铁新城智慧综合能源站项目于2018年正式启动,规划总供暖面积达600多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完成,目前投运的1号能源子站即项目一期工程。面对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现实,南方供暖注定不可能再走北方的传统模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因地制宜,是南方供暖的路径之一。”张益林说。
常州高铁新城项目以长江边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和澡港河水源为主要冷热源。所谓“中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这些中水经过高效水源热泵机组利用后,排向常州当地最大的生态林工程新龙生态林;与此同时,这部分低温热能则被保留下来为居民供暖。夏天则反其道而行之,中水经过高效水源热泵机带走制冷管道中的热能,实现热交换。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减少碳排放8万吨,相当于在无形之中,造了800公顷的阔叶林。
张益林直言,不计成本、不顾一切地减能减排,最终往往本末倒置:“常州高铁新城项目临近污水处理厂和澡港河,以这两个地方的水作为冷热源,有效地控制了成本。同时,在技术路径上,也是通过资源循环再利用实现供暖的最终目的,所以整体来说是非常经济的。”污水处理厂和澡港河是常州高铁新城项目的天然优势,但张益林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利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进行集中供暖的模式无法复制。相反,在水系密布、工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这一模式大有可为。
解决长三角人的取暖问题,想象空间还很大。去年7月,中科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长三角地区地热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研究”正式启动,项目旨在探索长三角地区的地热资源及其综合利用。项目组认为,长三角地区中低温地热资源丰富,地热供暖条件十分有利。
新闻推荐
安徽省开展《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施行以来首次整治行动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吴梦君)安徽省《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