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出水清岸绿的“皖江画卷”
(上接1版)
全省5.2万余名林长守护着森林和湿地,做好“五绿”文章——以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来“护绿”,以实施造林计划来“增绿”,以强化党政责任来“管绿”,以发展林业经济来“用绿”,以深化林业改革来“活绿”等。“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
沿江各市实施生态复绿工程,对绿化空白区域进行补绿,应绿尽绿,打造国家森林城市群和绿色生态廊道。“多亏了林长制,曾经的荒山变成了青山,我们这里的环境更美了。”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杨亭村林长杨江勤说。早些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如今是“出门见绿,处处是景”。
林长制带来“林长治”。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沿江五市全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皖江国家森林城市群基本建成。安徽省林长制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十大案例。
去年起,安徽省深化林长制改革,包括沿江片区在内,设立30个不同类型的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推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合力治污,呵护碧水
——截至2020年11月,全省106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4%,好于考核目标9.5个百分点
芜湖市弋江区澛港水系,曾经是一条臭水沟,如今清溪蜿蜒、绿地成片、景色宜人。水系全长约12.21公里,流域范围内涉及人口10余万人。整治黑臭水体,当地按照海绵城市理念,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维护运营,黑臭水不见了“踪影”,水清、岸绿的立体生态景观带展现百姓面前。“黑臭水体整治改善一方环境、扮美一方家园,给我们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居民何斌感慨。
澛港水系环境改善,是安徽省碧水保卫战治理黑臭水体的缩影。治理长江流域水环境,省生态环境厅强化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目标管理,采取“预警通报、帮扶指导、环评限批、定期会商”等措施,全力推进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工业园区水污染处理设施整改,安徽省强化监督,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截至2020年11月,全省231条城市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218条,完成率94.4%。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规范化建设,安徽省长江流域84个县级及以上在用和备用饮用水水源、426个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均完成规范化建设、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基础信息调查,全部划定保护区,并定期开展水源水质监测,实施有效保护。
持续推进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安徽省发挥生态补偿资金的经济杠杆作用,推进各地努力改善水质状况。2018年以来,安徽省长江流域共产生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金达3.42亿元。
多管齐下,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截至2020年11月,全省106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4%,好于考核目标9.5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其中,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90%,创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
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谋划实施污染防治“升级版”,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实现“一江碧水向东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组织、大力部署,11支家庭医生小组深入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中,精准化对老年人提...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