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你打算回家过年吗?
大概20多天前,母亲视频问我,今年回家过年吧?
用“吧”不用“吗”,区别就是,我回家过年,基本已被母亲提前理解为既定事实了。毕竟工作地上海和老家安徽,疫情防控都算稳定,回家过年应该是安全的。
去年过年,我们一家人分隔三地,只有妹妹和父母团聚。每天的视频冲淡了孤独感,减轻了心理压力,但对彼此的惦念,和不能团聚的遗憾,还是让本该喜庆的年,过得让人心情复杂。这大概也是去年过年很多家庭共同的经历。
所以,父母把今年过年看得格外隆重,拿出了“过新年,补旧年”的劲头。他们早早张罗起腌腊味,搞卫生,铺床换枕,添置年货,并用语音告诉我进行到了哪一步。工作后,我每年对“年味”的最早感知,就是父母的这种忙碌。
但疫情还没有彻底结束,一些地方还有反复。上周日,我在视频里迟疑地说,今年可能又回不去了。父母一如既往地开明:“不能回来就别回来吧,安全第一,你们呆在工作的地方,我们也放心。”
说是这么说,很多人心里显然还是存了份期待的:离过年还有段时间,说不定形势很快转好,能团聚、安全两不误呢。
某媒体做了“你过年要回家吗?”的调查,1.1万名参与者中,有3833人选了“还没定,看疫情防控情况”,占比近35%。这每一名观望者,都怀着兼顾家庭团圆和不给防疫大局添乱的美好愿望;选择社会责任优先,愿意让渡一时的个人利益。这种普通人的自觉和善意,曾经帮助我们在疫情防控最艰苦时绝地反击,如今同样难得。
有4852人选了“定了,一定要回去”。作出决定的原因很多,少数是回家不需要出城、出省这种先天优势,多数是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比如有人已经请了假、买了机票,更改的成本太高;有人是去年过年没回家,今年想回。这些难处是如此真实可感,诉求是如此人之常情,我们必须报以理解的态度。
不管怎么说,还是有很多人会踏上回家过年的路,这对全国的疫情防控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对人员输入地。
一周前,我老家的县级疫情防控部门向外省务工返乡人员致信,内容是返乡前或到家后要主动核酸检测、加强旅途防护,在家注重日常防护和保持良好心态,以引导和服务为主。
大家应该都注意到,最近北京、上海、河南、山东等多地发出的倡议里,提出“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节,在务工地过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结合各地疫情防控的实际,仔细评估、掂量过年要不要回,这是为“小家”,也是为“大家”。
我们已经与疫情战斗了一整年,“回家过年”的渴望是那么强烈,但为了最后的胜利,可能还需要我们再等一等。当然,无论我们留在工作地点还是回老家过年,都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不聚集、不扎堆。
其实,在与疫情的战斗中,我们早已学会了保持心态平和,更明白了个体配合之于抗疫大局的重要。所以,无论在哪里过年,重要的是,都要过个“平安年”。
设计 祝碧晨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新闻推荐
来源:红星新闻(01:08)2021年1月6日,是“冰川哥”王相军外出探险意外跌落冰瀑的第18天。上午,王龙通过哥哥王相军在某短视频...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