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借力国字号“引擎” 铺就“绿色”产业版图

合肥晚报 2020-12-21 00:59 大字

○坐落于合肥蜀山区的中国环境谷

○正在调试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人

○合肥中科环境监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内陈列的节能环保设备

○机动车尾气遥测仪

○普氏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内的研发工作人员正在检测水体

○安徽宝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历代机动车尾气检测设备

在合肥的产业版图中,节能环保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里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大气环境监测 “国字号”实验室落地生根;这里聚焦环境产业高地,全力打造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中国环境谷”;这里致力环境领域成果孵化,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合肥正以链长制为抓手,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让环保企业串珠成链,做好节能环保产业“链”文章, 铺就“绿色”产业版图。

【链上揭秘】

同比增长18.2% 全产业链产值近800亿

节能环保产业是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包括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坚持绿色发展、培育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且前景广阔。

2017年1月,合肥市获批建设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借助“国字号”平台发力,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建设。

在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的号召下,合肥市顺势而为,抢抓环境领域发展机遇,推进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截至2019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企业147家,2019年全产业链产值约780亿元,同比增长18.2%。由于高效节能电器等领域(2019年产值约670亿元)与智能家电产业链重合较多,合肥目前主要聚焦发展高效节能专用设备、节能服务、环境监测检测设备及服务、环境修复设备及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现有企业93家,2019年实现产值规模约110亿元。

总体来看,合肥已形成了“核心材料及零部件生产—节能环保设备制造—节能环保服务”的产业链条,在水处理、大气监测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优势较为突出,汇聚了国祯环保、中科环境、宝龙环保、中环环保、中水三立、元琛环保、宾肯电气、皖能环保等龙头及重点企业。其中宝龙环保在车辆尾气监测仪器领域全国第一,宾肯电气在公共室内空气净化领域行业前三。

全市现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4家,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是我国大气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在多参数、一体化的大气监测技术与装备等领域全国领先;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一流的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等环境监测技术与检测平台。

【链上故事】

“国字号”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落户合肥

细细研究合肥的节能环保产业链,不难发现,它在水处理、大气监测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突出优势。

以大气监测治理来说,以PM2.5为主的高浓度大气细颗粒物一度被视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它使得大气能见度下降,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

由于雾霾本身的复杂性,以往,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所提供的监测数据,难以满足雾霾追因与控制需求。

而如今,在位于合肥科学岛的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大气污染监测实验室”),有关大气细颗粒物监测难题已迎刃而解。

走进大气污染监测实验室,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仪、粒径谱仪、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大气能见度仪……一系列监测设备让人叹为观止。“有了它们就如同有了‘火眼金睛’,能够快速准确查出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成分等。”大气污染监测实验室的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早在十多年前,雾霾还没进入大众视线时,他们就已经预测了国内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的可能性,并先期开展大气细颗粒物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

正是这种前瞻性研究为我国开展环境质量准确监测、发展自主产权的环境监测仪器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机动车排放超细颗粒物浓度监测仪为例,这台对标国五、国六机动车超细颗粒物的在线监测和评估的仪器,经过长达3年的研发,实现了核心部件的完全国产化,一举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017年底成立的大气污染监测实验室是节能环保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大气污染监测实验室由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法人单位,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环科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科院大气所等在国内相关技术领域最具实力院所和企业共同组建。

据了解,大气污染监测实验室从应用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工艺开发着手,围绕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和环保产业升级发展需求,以提高国产仪器设备的技术水平、增强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装备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开展地基、车载(船载)、机载和星载等多平台大气环境监测装备研发,突破大气细颗粒物、气态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监测的核心技术,形成共性技术研发、试验检测和工程化产业化开发能力。

它也因此成为了合肥市重点发展环境产业强大“科研引擎”。

打造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中国环境谷”

曾几何时,环保企业的发展曾面临尴尬——基础研究相对薄弱,自我竞争内耗严重,仿佛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招架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

想突破这些瓶颈,就必须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环保技术成果的转化,走“理念先进、产业集聚、制度保障、政府扶持”的创新之路。

坐落于蜀山经开区的合肥中科环境监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环境公司”)就是这一创新之路的产物。

作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肥蜀山区政府三方“携手”成立的环保企业,这里依托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瞄准市场需求,创新政、产、研协同合作模式,推进环保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是环境科学技术落地生根的孵化园区。

来到中科环境公司,一台台致力于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设备陈列在大厅,一辆名为走航式大气监测车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中科环境公司副总经理刘洋告诉记者,这款由中科环境公司自主研发的走航式大气监测车,搭载了高能高频颗粒物激光雷达、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温湿度雷达、激光风廓线雷达等地基遥感监测设备,能够在高速行驶下实时监测到行驶路径上的大气情况,在城市大气污染防治中,能够做到精准溯源和智慧监测,大大提高了治理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正式落户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首个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合肥蜀山区依托“国字号”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争创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环境谷”,加速环保产业补链优链强链,为绿色发展注入动能。

数据显示,环境谷重点企业由2017年的36家,已经增长到如今的112家,其中不乏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同时,已建成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0个省级科研平台,基本形成从环保技术研发到核心基础零部件生产、环保装备制造,以及环境治理、环保工程、环保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19年,蜀山区节能环保产业累计实现产值近55亿元。

然而发展的决心绝不止步于此。

12月15日上午,在第九届安徽省工业节能环保“四新”(中国环境谷)推介会上,蜀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中国环境谷为载体,力争到2025年,环境产业产值规模超过500亿元,把中国环境谷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节能环保战新产业集群。

消息传来,振奋人心。

在时间的见证下,绿色或将成为合肥这座城市发展最明亮的底色。

【链上规划】

智者谋势,弈者谋局。

记者从合肥市发改委获悉,针对当前合肥市节能环保产业的现状,合肥高质量编制《合肥市节能环保产业“十四五”规划》,指导蜀山区做好环保(环境)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动“中国环境谷”加快建设,指导其他重点区域做好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谋划,围绕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加快培育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同时,做好龙头企业引培,积极招引空气质量分析仪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器、土壤重金属光谱监测设备等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壮大产业规模。

在加快重点项目推进方面,记者了解到,合肥正积极推动中科环境大气细颗粒物在线监测技术、中水三立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设备、恒达瑞合环保检测及技术服务等23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争取国祯环保生产基地项目等9个谋划重点项目早日落地。

而在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方面,合肥将打造国家环境监测技术验证评价和信息服务中心,搭建环境监测共性技术研发、环境监测设备试验检测、环境监测设备工程化示范的平台。支持中国科大先研院等单位申报省城市环境监测预警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对于产业生态的完善,合肥也有着明确的“实施方案”。

牵头推动组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搭建产品技术推广、创新创业孵化、国际交流、融资对接的平台;举办长三角环境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论坛,推动长三角区域节能环保产业链创新要素对接流动;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支持中水三立等重点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多途径进行资本市场融资……

这一切都将为合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保障。

【链上期待】

厚植环境产业发展沃土,在政策红利的激发下,高端平台的引领下,一大批高科技含量的环保企业纷纷落户合肥,推动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而对于合肥节能环保产业链的未来发展,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思考。【栽好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安徽普氏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氏生态)坐落于合肥高新区创新产业园二期,这是一家专注于水质净化提升领域的技术研发、设备制造、项目实施及运营服务的环保企业。虽然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科研技术实力不容小觑。

它的背后是拥有清华大学等名牌高校的创新人才团队,专业涉及环境工程、化工、机械、自动化控制、特种车辆设计等多个领域。

“选择合肥落脚,事实证明我们没有‘看走眼’。”普氏生态的副总经理高杰告诉记者,自2017年开始,公司主营业务迅猛发展,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与合肥一系列“国字号”科研平台的落地以及丰富的科教资源有着密切联系。

如今的普氏生态,项目辐射到深圳、成都、山东、内蒙古等多个省市,发展势头强劲。

“环保产业链的强链与补链,需要依靠有能力主导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资金链、创新链的‘龙头企业、龙头产品、龙头行业’,形成能够对全国的技术创新、产品市场、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力和控制力的产业集群。”

高杰说,这就像是政府精心培育了一棵梧桐树,自然会引得金凤凰前来。在产业集群的利好下,企业的人力物力成本都会明显降低,市场也因此会更有前景。

【三人同心 其利断金】

在合肥,提起节能环保企业,就不得不提到安徽宝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龙环保)。这是一家是由清华控股诚志股份公司控股的国有控股企业,是国内专业从事机动车尾气激光遥感监测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先后承担3项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火炬计划、1项中央投资项目,在车辆尾气监测仪器领域处于领头羊的地位。

机动车尾气污染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目前市面上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设备的品牌有很多,功能和检测方法都大同小异,最常见的检测就是汽车年检和道路抽查,但是这两种方法对汽车尾气的检测和监控的延续性都不强,无法全面和长期采集汽车尾气排放数据,且检测效率不高。

针对这一环境监测痛点,由宝龙环保研发的机动车尾气立式遥测设备采用非分散红外光谱、中红外激光光谱和红外光源回归反射等技术,可以对多车道行驶的车辆尾气排放进行全自动、全覆盖检测,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率和检测精度高、维护工作量小等特点。

“在合肥扎根16年,我们也一步步见证了合肥节能环保产业链从无到有的过程。”宝龙环保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进告诉记者,过去设备的元器件和机器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而这几年,电子器件和一些精密光学仪器,在本土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甚至还能举一反三,找到一些相关产品应用到设备上,这也意味着本地的环保产业配套率在逐步上升。

谈到节能环保产业链的未来期望,刘进则引用了一句谚语:“三人同心,其利断金。”刘进说,节能环保企业的发展前景未来可期,有时候研发一个节能环保设备,不仅仅需要本行业内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它也需要仰仗其他企业。

“尤其是面对特殊定制,难免会面临一些困难。”他希望合肥本土的节能环保产业的产业集群效应能够进一步凸显,不同企业共同交流发展,共同为保卫中国的蓝天白云而奋斗。

记者手记

信心满满,不负未来好时光

探访节能环保产业链,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信心满满”。

这里有众多“卧虎藏龙”的企业,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不少科研成果走在全国前列。

探访一行,所到之处,皆能感受到各个企业勇当排头兵,争创新业绩的雄心壮志。

曾经不被外界看好的节能环保产业,如今,宛若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合肥这片土地上发光发亮。

细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无一例外,早在数年前就将企业的根扎在合肥。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合肥?又是什么让他们留在了合肥,将殷殷真情,拳拳真心奉献给这方热土?

是创新的基因,这里获批建设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雏形渐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建设步伐日益加快。

是养人的沃土,这里集聚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集聚数十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是科技人才梦寐以求的殿堂。

2020年6月,合肥市再出“实招”,探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拟从市级层面建立统筹调度机制,合力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让企业串珠成链,形成“链条”规模,做足、做好产业“链”文章。

这一决定,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而言,宛若注入一针“强心剂”,更加振奋人心,

今天的思路,决定着明天的出路;今天夯实基础的力度,决定明天又好又快发展的速度。

合肥的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时间不会让你我失望。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卫晓敏/文 袁兵/图

新闻推荐

为啥总是冷链“掉链子”? 进口冷链食品咋消毒?

最近,多地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阳性,对此,各地也在加密"冷链防控网",让冷链“不掉链”。1.各地应对冷链食品的...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