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张江 张江

澎湃新闻 2020-12-18 19:17 大字

原创 水姐 秦朔朋友圈· 这是第3682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5k+ ·

· 水姐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张江,咫尺之间的灿烂与平常

一直想为张江写点什么。

秦朔朋友圈是在张江创立的,我们在那儿已经工作了五年多。一直感觉张江是个令人安心做事的地方,那里安静、低调、内敛。除了上下班时间和饭点,路上少有熙熙攘攘的人群。

街道上的树,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梧桐,而是栾树。栾树开的花是红色的小灯笼串状,有时候在蓝色的天空背景下显得格外美好动人。我记得我看到它们总能写一两句小诗,它的花语也不错,叫奇妙震撼,绚烂一生。

可这么一个安静的地方,却是咫尺之间都藏着大名鼎鼎的机构、蕴含着创业创新活力的地方。以前我们在祖冲之路四标园区的时候,不远处就是令魔都家长们垂涎三尺的名牌中学,如华二高中和张江中学等等。现在在丹桂路,从喜马拉雅的办公室出门走几步,就是在疫情期间因为消毒机器人一鸣惊人的钛米机器人公司。

钛米的创始人潘晶2006年从上海交大硕士毕业,成了张江的一名“码农”,在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待了9年,2015年在张江创业,致力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赋能智慧化医院。

作为工程师的他有一次去拜访瑞金医院沈院长,原本只有5分钟时间进行自我阐述,最后两人用英文聊了45分钟,他凭着技术背景获得了院长的认同。疫情期间,钛米紧急复产,一台医院用的消毒机器人由220多个零部件组成,近80家供应商提供,上海市经信委为此发了差不多70多道公函去各个城市协调供应链,帮助他们的产量从一天一台提高到了一天三台。

这是很典型的张江创业模式,从名校到外企到自主创业,VC支持,把先进技术和市场需求相结合,迅速生长,最后登陆资本市场。

因为都是理工技术男,专注产品和技术,不喜欢宣传,缺少公众知名度,但在细分行业中都是顶呱呱的。

“张江头条”不久前介绍说,在张江的创新药研发产业链中,有一些企业被称为“卖水人”,他们主要做CRO,为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的药物研发提供外包的专业化服务。下面这些人我一个都不认识,但看看简历,就知道张江汇聚了多少这种默默无闻的“牛人”。

陈焕明,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后,在美国和中国有20多年新药研发经验,2017年创立了CRO公司挚盟医药。他们自主研发的抗乙肝病毒核衣壳抑制剂ZM-H1505R,2020年1月获得美国FDA的IND批准,2月在美国启动临床Ia试验。

张劲涛,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之后赴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芝加哥大学Ben May癌症研究所工作。他是科创板上市企业上海美迪西的联合创始人和CEO,从上海美迪西离职后二次创业,创办了捷思英达,专注于小分子原创抗癌新药的研发。

陈晨,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制药界专注中枢神经小分子药物研发近20年。2009年回国加盟桑迪亚,后升任CEO。2015年创立璧辰医药,一家聚焦于可突破血脑屏障的小分子药物研发的生物医药创新企业。

吕强,北大生物化学专业本科,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博士,塔夫茨大学博士后。曾在惠氏、诺华制药任高级研发主管,2008年回国后就职于药明康德、扬子江药业、基石药业等,2017年创立劲方医药,首个自主研发项目不到两年就被中国药监部门批准进入临床。

吴辰冰,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工程专业本科,之后到佐治亚大学攻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然后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分子免疫学的博士后研究,后在雅培工作。2010年初回国,在睿智化学、中信国健药业等公司工作,2016年创立岸迈生物,以双特异性抗体作为主攻方向。

在张江,天上飘下来一片树叶,也许都能掉在一个博士、海归头上。这不是虚言。| 航拍张江高科技园区

药谷和大科学装置的魅力

走过钛米机器人公司,就是最高领导人莅临过的展厅——张江科学城展厅。去吃午饭的时候经常经过那儿,觉得很平常,而走进里面却是别有洞天。

印象深刻的是两点。

第一点,药谷的魅力。从1994年5月罗氏制药成为第一家落户张江的外资药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张江生物医药企业数量目前已超400家,成为真正的“中国药谷”,中国原创新药15%诞生在张江。罗氏最早落户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第一任总经理威廉·凯乐选了一块地,比瑞士巴塞尔总部工程师提出的需要大四倍,但后来罗氏发现,用地还是不够,因为这里的发展比预期的快得多。

威廉·凯乐从罗氏退休后并没有离开张江,而是在这里当顾问,他说,张江不仅仅是一个园区,更像是一个科学集群,年轻人聚在一起交流思想,一起生活,这里不仅是公司,这里是由人组成的。

我最近认识一个投资人朋友,原来是在安徽学中医的,2000年左右毕业,他说他们班上有18个人跑来上海发展,11个人就在张江,当时全中国的药学人才纷纷聚往张江,因为有大量的吸引政策。这让我觉得,张江最早给医药药疗方面的人才建好了鸟巢,聚人才越早发力越好。

第二点,大科学装置的魅力。比如张江的上海光源是中国建成使用的最大科学工程,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总投资近100亿元,这样的装置全世界仅三处。它神奇之处在哪儿呢?它就埋在张江地底下,全长3.1公里。简单理解它就是一台“高速超清摄像机”,给分子、原子、电子“拍电影”,在飞秒尺度的时间内,以高分辨率捕捉微观世界瞬时运动图像,然后慢速回放给科学家分析,比如它可以把新冠病毒拍成视频。当时听讲解,觉得脚下每天走过路过的土地是那么平常,却埋着这么大的能量。在上海光源的平台上,在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化学、材料、能源、环境、地质、考古等学科领域,用户已发表期刊论文约5000篇,其中,Science、Nature、Cell三家顶级国际刊物的论文96篇。世界十大制药公司中的诺华、罗氏、葛兰素史克、辉瑞等均利用上海光源获得的大量结构数据进行了新药研发。

走在张江,会觉得走在技术和科学的大地上。张江,河浜上的科技桃源

张江有时候很像安静的世外桃源,广兰路附近的水系充满了柔情,与丹桂路平行的吕家浜两岸,一边是高楼集群(喜马拉雅总部、张江管委会等),一边是独门独院的公司,公司的Logo普遍很内敛,有点像硅谷的公司。

吕家浜两岸种着水杉林及各种丰富别致的花木,我最喜爱的还是那片巨大的红花檵木林,春天开得最旺的时候,远远望去在蓝天下是一团圆润的紫红色,很梦幻。

张江水系密布,丹桂路附近还有一条创新河,原来就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臭水沟,现在在科技的带动下,它改头换面,如此大气和美妙,可见,环境其实都是人养出来的,又继续塑造人。

张江让人感觉总是硬邦邦、难懂的科技名词组合,宣传中也多是浓得化不开的干货、成果和数据。其实张江的人文气息也越来越浓,以喜马拉雅FM为代表的内容平台、动漫博物馆、动漫影剧场、艺术公园等等,它的每一个人文和艺术的小空间都别具一格地藏在整个科技肌体里。

那些听上去如雷贯耳的外企大公司,张江有很多,GE有醒目的标志,但也有很低调的大公司藏在某处,比如中美贸易战华为战场上的主角之一荷兰ASML——全球最顶尖的光刻机制造技术生产商,就在长泰广场的办公楼里,我去拜访过,他们的光刻机,停几秒就是一辆特斯拉的代价,所以有很多维修工程师在那儿候着;他们的商业模式,客户即股东,也是世上绝无仅有的。

张江的芯片产业和生物医药一样领国内之先。1992年7月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2000年,台湾企业家张汝京带领300多位台湾芯片制造从业者和100多位欧美日韩的专才在张江创办了中芯国际。这是一个里程碑。

从那时起,张江一步步建立起芯片制造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代表性的公司包括中微公司、上海新阳、上海微电子装备、安集科技、新昇半导体等等。以张江为核心,浦东汇聚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EDA软件以及人才培训、技术服务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在离我们也不远的张江人工智能岛,现在已设立了AI+家居、AI+校园、AI+医疗、AI+金融、AI+制造、AI+园区管理在内的6个体验区。岛上21幢建筑里集聚了IBM研发总部、微软AI&IoT Insider实验室、英飞凌大中华区总部等跨国企业巨头,阿里巴巴、云从科技、小蚁科技、汇纳科技、百度,还有很多高校、研究机构、创投机构,4000多岛民在这里形成了创新链的集聚。

总觉得,科技桃源张江常在牵引一些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方向。| 航拍张江人工智能岛

张江,上海的“小深圳”

都说上海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2020年预估老龄化程度达36%),不像深圳、杭州,街上走的多是年轻人。我因为不会开车,所以常坐地铁,地铁上从张江高科或广兰路下车的全是年轻人。地铁站每个出口,在地上的那些讨人厌的小广告,最近流行的竟然是娃娃体验馆,从侧面也说明,这里真是年轻人的世界啊。

深圳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永远在创业创新,永远在折腾,永远年轻且令人心潮澎湃。张江也是,你手机里的那些新潮的App,可能它所属的公司就在附近。而张江的年轻团队还有一个特点,是能承接得住国之重器,比如助力墨子号上天的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量子卫星有效载荷团队,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足35岁。

张江的路名很讲究,东西走向的是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名字,比如祖冲之路、李时珍路、郭守敬路、张衡路等等;南北走向则是外国科学家的名字,比如牛顿路、居里路、哈雷路等等。我们最初就在祖冲之路上,每次都能想到π,圆周率,那个能让线条成为圆的力量。这是圆梦的力量,创业成真的力量,科技成就人生的力量。| 张江高科上市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张江指数,资本市场的上海概念

我一直在想,代表张江的叫得响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中国硅谷?叫中国硅谷的地方太多了。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都是。创新高地,也太普通。

张江腹地有条创新河,曾经也有一个张江创新指数,上海推出这个,也是希望张江作为上海科教兴市的创新之河。该指数由反映原始创新、二次创新、集成创新的16项指标构成。通过分别对园区、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进行评估,并采用系统指数方法合成的指标,综合反映上海园区和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但这个指数并没有产生在上海之外的影响力。

有创业创新,必然要有资本市场的支持。其实,如何把张江的创业创新影响力反应在资本市场上,是一项要务,也是上海的能力破圈。

目前在张江示范区注册的境内外上市企业共268家,总市值约7.8万亿元。张江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约7000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比例超过一半,区内A股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近六成,特别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国内领先。

张江作为中国硬科技产业集聚地,目前已经有超过30家企业成功上市科创板(全部为206家,占比约15%)。

在中国资本市场庆祝三十周年之时,上海推出了张江指数。它的缘起是这样的,它由上海市人大主任蒋卓庆提议,然后由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科创办、上交所、中证指数公司、汇添富基金等单位认真研究,编制方案经过分管市领导同意后推进,证监会也批复同意,11月26日,正式发布。

张江指数包括两条指数,即具表征属性的“中证全球张江自主创新综合指数”,以及具投资属性的“中证沪港深张江自主创新50指数”。

前者综合反映张江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整体特征和发展情况,样本范围为99家在沪深、香港和美国市场上市的张江高新技术企业。

后者集中反映张江示范区优势产业的发展情况,样本范围为50家在沪港深上市的张江高新技术企业,包括21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企业和18家市值较大的其他高新技术企业。

张江指数运行三周后,12月18日正式上线指数行情,并首次将科创板企业纳入样本范围。投资者可以通过相关行情信息商关注指数行情。

经调整后的张江指数样本更加丰富。此次,张江50指数样本纳入澜起科技、中微公司、心脉医疗、乐鑫科技、晶晨股份、晶丰明源等6家科创板企业,以及上海凯宝1家创业板企业,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张江优势产业企业从21家增加到27家。除上述6家科创板企业外,张江全球指数又纳入科创板上市的安集科技和3家境外主要市场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样本数量从99家扩充到109家。经调整后的张江指数,表征更具时效性、优势产业更加聚焦、可投资性更加突出。

张江指数行情走势稳健。自12月18日起,可全面展示张江50指数(代码:931596)实时行情和张江全球指数(代码:931597)收盘行情。基日(2014年12月31日)以来,张江50指数、张江全球指数整体年化收益率分别接近14%和15%,而同期中证800指数年化收益率约为5%。

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创新城市,张江指数的发行,刚好结合了两方面的优势。张江之江,让创新的水源、专业资本的水源,不断地注入上海之海。张江指数的推出,如果再获得世界金融市场的更多认可,则这片海将更加浑厚多姿。

上海是中国的一张王牌,张江是浦东的一张王牌。很硬核,很科技,作为中国硬核科技的高度集聚区,张江指数在某种意义上折射着中国科技创新的未来。

「 图片 | 视觉中国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开白名单:duanyu_H

原标题:《张江,张江》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南方多地降温 取暖小家电市场爆火

随着冷空气来袭,南方多地降温明显,其中多地气温创今年下半年新低。但是,随着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南方人过冬不再“靠正气”,而...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