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构建文化自信构建文化自信助力片区腾飞助力片区腾飞 淝河镇:积极提升“淝河特色”文化软实力

新安晚报 2020-12-14 10:04 大字

悠悠南淝河水映照着蓝天白云,也流淌着合肥这座城市的记忆,它从浩瀚的历史中奔腾而来,又迎着美好的未来徐徐向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并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南淝河岸边的淝河镇也在不断地在文化领域下功夫,深度挖掘传统特色文化,聚民心、展形象,把文化建设当做支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重要力量源泉。

文化活动推动“终身学习”

11月13日上午,合肥市包河区淝河镇大强路睦邻中心广场热闹非凡,一场广场舞比赛正在进行,比赛队伍“花红柳绿”,围观群众“人山人海”,这就是2020年淝河镇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暨社区学习团队第五届广场舞大赛的现场。

本次活动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要求,以文化艺术为交流沟通的纽带,推进淝河镇文化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及学习型城镇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活动分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和社区学习团队第五届广场舞大赛两个部分。其中广场舞大赛部分,来自淝河镇9个居村的11支参赛队同场竞技,不同的舞蹈队带来的节目,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

活动中,合肥市“百姓学习之星”代表、淝河镇老年学校太极拳老师谢梅华宣读了《全民终身学习倡议书》,向全镇居民发出学习倡议。淝河镇各居村通过展板的形式直观展示了全民终身学习成果。

“学习让生活更美好,生活因学习而快乐。”淝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场舞是深受中老年朋友喜爱的一项文化活动,可以让他们保持身心愉悦。此外,作为一种健身项目,也是他们终身学习的一小部分内容,“自强不息,终身学习”。

片区改造对文化“轻拿轻放”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其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史记》,而“合肥”一名的来源,则与流经这座城市的淝河密不可分。

千百年来,南淝河作为合肥的母亲河,灌溉着淝河两岸的沃土,养育着淝河两岸的人民。在这片丰蕴灵秀的土地上,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治国英才、军事名将、能臣廉吏、文教精英、科技巨匠……人文荟萃,史不绝书。

作为母亲河,南淝河是大合肥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最好的见证者,梳理这一方历史、发掘这一方人文,是将合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全国科技创新试点城市的时代需要,也是我们讲好合肥故事、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的切实举措。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淝河镇,还保留着相当比例的农业,有人在路边放牛,有人在农田里栽秧,有人在自家池塘里养牛蛙。半个多世纪过去,新淝河已是高楼林立,有了都市的模样。这份繁荣是一代又一代的淝河人,用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换来的。他们走过的路,后人应该记住。他们留下来的精神文化,后人应该积极传承。

作为唯一以母亲河淝河命名的镇,其历史底蕴深厚、考古遗迹、名人故居众多。随着合肥城区建设,淝河镇渐渐处于合肥主城区和新兴的滨湖新区之间的关键位置,淝河片区改造逐渐“大展拳脚”搞起来,但是当地对传统的淝河文化却“轻拿轻放”。

记者了解到,淝河镇十分注意并狠抓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集结了一批专家学者、媒体人士,通过对南淝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变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合肥历史文脉和底蕴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贡献力量。

激活“民国文化”彰显本地特色

烟斗、胸章、书信、照片……淝河镇素以“名将故里”闻名,位于辖区卫乡村河口村民组卫立煌故居内,这些老物件既向世人展示了卫立煌这位将领的传奇一生,也能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卫立煌故居建于19世纪末,后经修缮。故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者谓之“武”,方正者谓之“文”。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

卫立煌故居陈列馆也是首个挂牌的“合肥市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对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扎实推动合肥统战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融文化与旅游于一体,卫立煌故居游客络绎不绝。淝河镇也不断创新,以文化为载体,将卫立煌故居推向更广阔的旅游市场。依托于卫立煌故居、宋世科故居、吴氏炮楼三大民国时期文物核心资源,“民国小镇”呼之欲出。

规划建设的民国小镇以民国文化元素为整体氛围,以庐州本地文化为特色,导入沉浸式体验、民俗体验、餐饮住宿、零售、文创、娱乐、展览、节庆等业态,营造民国文化视觉环境,为合肥本地居民以及外来游客打造一处独具文化特色的城市休闲中心。

“建设民国小镇,有助于挖掘和弘扬优秀的爱国文化,凝聚血浓于水的爱国力量,传承卫立煌报国爱国热情和卫氏家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做大做强品牌文化,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共同发展。”淝河镇文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民国文化建设与淝河片区综合改造有机结合,有利于激活历史文化,突出本地特色,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化创新聚力助力淝河“腾飞”

挖掘特色文化,激活传统文化,都要依托文化创新,最终服务于文化共享……正如淝河镇连续举办了五届的广场舞大赛,当地居民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文化发展的红利。

在开展片区综合改造中,淝河镇不断发展文化事业,充实辖区居民文化生活,开展形式新颖的文化活动。2017年,淝河镇举办了“我与淝河”征文大赛,2018年,淝河镇举办了“发现淝河之美”摄影大赛,“新淝河新高地”logo征集大赛,承办了庐剧交响乐演出。

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浪潮中,一批“草根”文化明星开始“发光”。淝河镇黄镇村的老党员谷胜传爱好文艺,旱船、武术、唱歌、戏曲样样在行,年轻时因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顾及这些,退休之后就想着利用这些特长做一些公益活动,于是组建了黄镇村再回首艺术团,先后在社区进行公益演出达30多次,更是成功策划了7届黄镇村农民春节联欢文艺演出,为当地居民送上一道道文化大餐。

这些年,积极向上的“微善”文化之风也在淝河镇掀起。通过对“好人现象”的内在价值挖掘,加深对“好人现象”在新时代的诠释,让“人人争当好人,人人争做好人”逐渐深入人心,充分调动群众发扬淝河特色“好人文化”,引导基层群众广泛学习榜样好人,融入群众生活细节,融入工作生活领域,融入淝河镇的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改善和文化、教育场地的建设,近年来,淝河镇建成了淝河生态公园,公园内处处都具有文化气息,建成了淝河镇首个阅读空间——滨江花月书院,增添了书香气息,安百苑睦邻中心和大强路睦邻中心相继投入使用,教育用地正在加紧建设,未来的淝河镇将有32所幼儿园,10所小学,所初中,所高中。

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目前,向上、向善、创新的文化力量,正在淝河凝聚,大美淝河的建设将在文化传承和腾飞中,向高质量发展再出发。

胡伟杰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王吉祥刘哲

新闻推荐

2019年度安徽医学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示

2019年度安徽医学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已结束,共评选出创新奖27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5项;基层奖2项;科普奖2...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