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改走在前列 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本报讯(记者 朱琳琳)12月3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全省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成熟定型,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到2019年,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从4.54‰、6.85‰、17.26/10万下降至3.8‰、4.5‰、11.8/10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健康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综合医改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5年来,全省建立125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35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65.5%,居全国领先水平。全省推进公立医院建立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199家公立医院核定周转池编制5.4万名,5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进入全国百强;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待遇政策,县域内实行95%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病种达到422个,占总出院人数46.5%,处全国领先水平;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实行“两票制”。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以来,全省医疗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从2015年的24853家、28.1万人,分别增加到2019年的26436家、36.1万人;千人口床位数6.1张、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44人、千人口注册护士2.57人,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3%以上,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下降到30%以下,群众满意度持续稳定在90%以上。省内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均衡化,实现市域三甲医院全覆盖。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断增加。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以来,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40元提高到74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至12大类45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推进。5年来,慢性病防控稳步实施,建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16个、省级示范区56个,实施癌症早诊早治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干预等项目;传染病防控有序推进,提前一年实现消除疟疾工作目标,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较高水平,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基本医疗有保障全面推动,健康脱贫取得决定性成效。“十三五”以来,全省108所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常住人口8万人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二级医院水平;组织开展健康脱贫“百医驻村”专项行动,消除168个村医“空白点”和161个村卫生室“空白点”;构建“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体系,贫困人口住院医药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左右。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4个,对有诊疗需求的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开展农村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医养结合照护试点,推广贫困人口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病用药“长处方”,困难群众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新闻推荐
从四川的西昌裕隆到江苏同里,从宜宾双龙到浙江武义,从宁夏灵川到浙江诸暨,三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阴线飞架西东。在这...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