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支撑:挺起大通工业的坚实脊梁
(上接一版)
在建设过程中,大通区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5亿元,完善了园区道路、水电气、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园区平台承载力。大通工业新区建成投用500套公租房和10.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二期供电双回路改造及延伸工程竣工送电,华兴路、盛兴路等绿化亮化提升工程建设完成。目前,二期标准化厂房(扶贫就业创业基地)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上窑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供水、供电、污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
守好项目准入的“绿色门槛”。园区加强区发改、招商、环保、安监等部门统筹协作,前置项目环保和安全审查,对涉气、涉水、涉土等环境方面和安全生产方面存在隐患和问题的项目,一律不准入驻园区。同时,严格项目“三同时”全过程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切实做到立行立改,推动园区绿色、低碳、环保良性发展。
园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构建了工业发展的主平台。“大通工业新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一、二、三期5平方公里,正规划建设四期3平方公里;上窑工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为项目落地、产业聚集、做大工业蛋糕提供了强力支撑。”大通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目前大通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138家,“十三五”以来年均增长9%,产值年均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税收年均增长10%,园区企业用工3300余人。
项目集聚,挺起大通工业的坚实脊梁
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淮南至精钢结构分公司新厂房项目是省“861”重点项目,共布设两条重钢生产线,年产各类钢结构3万吨。今年5月投产以来,企业承接了南通万达象州电厂、南京浦口电厂等多个项目所需钢构产品。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有一条生产线已投入紧张的生产,将根据需要适时扩大产能,确保满足市场需求。
筑巢引凤凤自来。大通工业园区平台建设,激活了发展因子,带来的是“裂变”效应。区委、区政府坚持招商为重,持续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工作考核办法、服务保障规则等制度措施,坚持区四大班子、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年年有任务,招商工作进展周周有调度,为经济发展引来源头活水。2019年,园区引进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资金22.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技改投资1.6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7.8亿元。
良好营商环境是园区的金字招牌。大通区推行“一站式”政务办理、“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全面施行四大班子领导项目责任包保制度,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乐森黑马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安徽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富华服饰服装远销欧美、日本、南美和东南亚,成为安徽省最大服装生产基地;唐兴机械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2项,成为国内非开挖装备制造与服务核心基地,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省工业精品等称号,畅销国内外。
深化供给侧改革增活力,新产业新业态成亮点。园区坚定不移“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速新兴产业培育,园区经济提质增效。针对“僵尸”企业、濒临淘汰落后企业、停产闲置企业,采取“腾笼换鸟”方式,引入新产业、新行业优化整合江南一柱天、双辰机械、长淮机电、创立煤机等13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租赁等方式使企业闲置资产重新恢复利用。新入驻企业11家,新增固定资产投入3.5亿元,新增工业产值4.6亿元,新增加就业380人,新增税收约1400万元。
项目加速集聚,挺起大通工业的坚实脊梁。据介绍,大通工业园区累计引进项目近百个,初步形成了以智能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加工、商贸(医药)物流、服装服饰加工、精密电子制造等为主导的产业。全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34户,其中园区23户;共有5000万元以上企业14户,其中园区8户。今年以来,虽受疫情影响,但园区工业经济逆势上扬,1至9月份园区规上企业共实现产值11.3亿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闻推荐
今年前10个月安徽省PM2.5平均浓度降幅全国第4本报消息据新安晚报报道,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今年以来,全省空气质量达到...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