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新消费 “ ”出大市场 转
随着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越来越多的出口业务转向内销——
■ 本报记者 鲍亮亮 彭园园
一边是全球疫情蔓延扩散,海外市场需求下降;一边是国内市场潜力活力不断释放,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顺应变化,外贸企业纷纷着手出口转内销,尝试“两条腿走路”。转型路走得顺畅吗?压力在哪儿?如何应对?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3天卖了3万多元,还不错”
挖掘消费潜力,国内市场成外贸企业新“蛋糕”
“3天卖了3万多元,还不错!”对此次尝试国内销售的“战绩”,芜湖昊天箱包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青很满意。
不久前,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上举办了一场为期3天的“外贸皖品汇”活动,来自全省近70家外贸企业和老字号企业带来了近千种优质产品,芜湖昊天箱包便是其中之一,公司主营背包、旅行包、学生书包等,产品一直主要出口到欧洲。但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今年外贸缩水了3成左右,为了生存,转攻国内市场势在必行。“这次展销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信心。一方面销量还不错,另一方面,我发现顾客很认可我们的产品质量。”孙青说,国内市场广阔,家家户户都有孩子,对书包等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这为出口转内销提供了广阔空间。据省商务厅不完全统计,“外贸皖品汇”活动线上线下累计销售各类商品11万件,累计成交额近200万元。其中,活动现场共吸引客流约51万人次,累计销售各类商品近8万件;线上直播、主播带货等网上渠道吸引线上观看人数达62万人次,销售各类商品约3万件。
越来越多企业将挖掘国内市场作为当前工作重点。11月17日下午3点多,在安徽安粮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国内事务部,办公室的工位上空空荡荡,只有一名员工在处理日常工作。“都出去跑业务了。”公司董事长吴国杰告诉记者,早在去年底,他们就将今年定为“内贸推进年”。今年3月,安粮实业正式成立国内事务部,在零售和批发两个渠道共同发力,玉米烙、山芋条、米兰虾饼等一些原先出口的商品,开始大量出现在国人的餐桌上。
生活条件的改善,不仅使市场需求旺盛,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外贸订单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一直很高很严格,契合了当下消费升级趋势。“以热销产品米兰虾饼为例,国内批发价普遍在40元左右每箱,安粮的批发价是75元每箱。刚开始,因为价格缘故,市场不太能接受,但随着一些酒店、批发市场在顾客那儿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后,反过来要与我们建立长期的供货关系。”吴国杰说,预计米兰虾饼今年国内销售额将达到5000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市场需求正加快释放,电子、家电、轻工、纺织服装等商品需求旺盛,部分出口商品个性化较强,质量有保证,可以更好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而对国内消费者而言,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增加了市场供给的数量和种类,能够丰富商品品类,促进市场竞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出口转内销既是救急,也是谋长远”
“两条腿走路”,内外双循环才能行稳致远
“外销+内销”“两条腿走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才能行得稳、走得远。采访中,不少外贸企业对此达成共识。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近段时间以来,受防疫物资出口拉动,外贸形势有所好转,但海外疫情仍蔓延,出口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出口转内销的紧迫性不断增强。“推动出口转内销对于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消费增长,稳定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要在降低出口转内销门槛、创新营销模式、搭建平台等方面继续加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丰富消费品,推动国内消费品质量提升。”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李红梅表示。
“出口转内销既是救急也是谋长远,从长期看,出口转内销是促进内外贸有效贯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长久之道。”柳夕良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有数十个业务员团队成功开拓了国内市场,通过与零售门店、经销商等合作,把优质的出口产品销往国内,产品涉及箱包、餐具、保温杯、披肩、沙滩巾、雨具、面料、化工、汽配以及日用洁具等,目前累计销售金额近1500万元。
破除发展内销的制约因素,开拓内需市场,安徽省加快实施“皖货行天下”行动。前不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等有关外贸促进政策的通知》,鼓励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推动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其中,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参加省商务厅统一组织或推荐参加的线上出口产品转内销展会等活动,将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
暂免征收加工贸易货物内销缓税利息、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目前,财政、海关、税务等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一些措施。“我们将帮助外贸企业用好内销缓税利息、调整内销纳税时限等政策,支持企业承接国内‘个性化商品定制’订单,允许企业加工贸易自主备案商品信息、自主核定耗用情况,进一步破解内销难题,丰富国内市场供给。”蚌埠海关关长王春晖说。
当前,消费已经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是现阶段供需两端还不能完全匹配,直接影响就是购买力外流。其中,很多国外的产品或者外商企业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这说明国内企业的供给还没有跟上市场需求,巨大的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商务部门将推动《支持外贸产品转内销工作方案》尽快出台,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引导企业将优质出口产品转为国内销售,为本省外贸企业纾困解压,支持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外贸企业从事内贸业务,大多走的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子”
突破内销瓶颈,需在品牌、标准、渠道上下功夫
虽然,相比高技术型外贸企业,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当前面临着海外订单减少、增长乏力、库存积压、现金流不畅等棘手问题,转内销需求更为迫切,但是,对习惯了订单生产的它们而言,向内转型并非易事。
“要想开拓国内市场,首先产品要适应国内消费者的需求。”11月18日,孙青告诉记者,从展销会回来后,公司针对国内市场设计了多款书包,目前样品正在生产中。
“两侧增加了网兜方便放水杯,提手和背包带进行了加牢加固……”孙青说,展销会上,顾客们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结合这些建议,公司打算先试水学生书包。“预计在新学期前夕上市,到时候先送到芜湖本地的批发市场、学校附近的文具店等,积攒积攒经验,希望未来可以打开国内市场!”
内贸与外贸“玩法”的不同也是考验之一。 “做外贸,客户下了多少单,要求按照什么样的标准生产,要求何时到货等,会事先明确下来,有一套流程化的动作,保质保量完成即可。”吴国杰坦言,然而,内贸市场更加灵活,一方面,销售渠道多且分散,投入成本更高;另一方面,作为后来者,公众认知度低,面对的竞争压力非常大。
安徽轻工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夕良表示,由于长期从事外贸业务,企业从管理层到一线队伍,都是外贸人才,在内贸方面的业务能力和经验都很缺乏,而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内贸队伍,需要时间。“目前,大部分外贸企业从事内贸业务,都是从电商开始,负担轻,退出机制灵活,走的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路子”。
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不少外贸企业还面临着“转”或“不转”的艰难选择。
“正常年份的话,年营业额在100万美元左右,今年虽然只有几十万美元,但我还是打算先维持看看。”对于转内销,安徽省纺织品发展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黄健仍在观望。一方面,虽然公司从事服装生产,但大多是来版加工,自身缺乏设计能力;另一方面,一旦转型失败,面临的危机将更大。“公司本身体量不大,开拓国内市场对我来说,投入高、风险大,如果没有成功,带来的后果无法承担。”
出口与内销,有着不同的运行规则、支持政策和交易制度。“做外贸基本是款到货发,但内销往往需要垫资,资金风险是转型的主要制约因素。”合肥拓威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华说,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不同,在规格和标准上存在差异,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审美也不同,意味着标准需要重新认证,产品需要重新设计。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青青)前三季度全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955.6亿元,占GDP比重7.07%。从保费收入来看,全省实现保费收入1166.23亿元,同比...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