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养殖蚂蟥 为扶贫“造血” 长丰罗塘乡水蛭养殖促增收

安徽商报 2020-11-18 01:18 大字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郑茹 通讯员 刘文静)水蛭,俗称蚂蟥。一提起水蛭,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吸血”。然而在长丰县罗塘乡邱海洪夫妇眼里,一条条水蛭成了致富的“软黄金”。据悉,近年来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潜力也逐步被挖掘,邱海洪夫妇也顺势而为,加入了水蛭养殖行业。

近日,记者在长丰县罗塘乡鲁周村水庄路旁的创新水蛭养殖基地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着捕捞、晾晒水蛭,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其间,该基地的技术员庞士国一直在关注养殖池内水温的变化,及时做好水质调控。“我们基地养殖的水蛭叫‘宽体金线蛭’,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牛蚂蟥’,这种水蛭是不吸血的,药用价值较高,喜欢吃螺蛳。每年五六月份投苗,十一前后采收,亩产鲜品500公斤左右,水蛭也很少生病,非常适合人工养殖。”基地的负责人邱海洪介绍。

据悉,以前邱海洪夫妇一直在广东汕头从事服装生意。2019年,邱海洪在江苏等地考察了水蛭养殖产业后,毅然决定和妻子返乡创业,在罗塘乡鲁周村租地100多亩,建起养殖大棚,今年五月份在先期建好的120个养殖网箱中投放了水蛭苗。由于目前养殖水蛭的人少,市场需求大,近几年市场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这几年水蛭的价格逐年上涨,现在干品水蛭每公斤达1400多元。今年创新养殖基地预计可收获水蛭干品400公斤左右,产值在50万元以上。”邱海洪高兴地说。

有产业才能致富一方百姓,创新水蛭养殖基地为创业者带来了满满的收获,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丰厚回报。目前,创新水蛭养殖基地用工高峰时能带动周边几十名百姓同时就业,其中还包含周边贫困户。邱海洪也正在积极推广农户散养,带动更多当地村民加入水蛭养殖队伍中,增加村民收入。“年轻时一直在外地打拼,现在人到中年了,希望返乡创业能为家乡的发展增添一些助力,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贫困户致富。”邱海洪表示。基地的技术员庞士国也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水蛭养殖的行业,他们愿意免费给水蛭养殖爱好者提供养殖技术。

据了解,邱海洪正在考虑发展露天放养水蛭:“购置室内养殖网箱成本大,这对普通村民来说门槛太高。而露天放养只需要找到优质的水源地,用网篓就可实现养殖水蛭,成本低、易操作,更能吸引周边村民一起加入。”

一些在养殖基地打工的工人也看到了养殖水蛭的效益和前景,有的就决定学到技术后自己养殖。合肥创新水蛭养殖基地工人尹兵表示:“现在水蛭中药材市场还远没有饱和,所以水蛭养殖的市场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我准备在基地再干上一两年,学好技术后回家自己养殖。”

另据介绍,到明年春天,创新水蛭养殖基地的规模将达到400个养殖网箱和50亩养殖水面,采取大棚控温和露天放养两种方式,延长水蛭采收期,增加效益。

新闻推荐

回顾历史 助力成长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八(3)班组织学生参观安徽省博物院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开辟研学新课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1月11日上午,合肥...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