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感受良勋精神

合肥晚报 2020-11-08 00:53 大字

□张学群

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在和张良勋老师的长期交往中,我敬重他的为人,更敬佩他的情怀和精神。

认识良勋老师是从我上大学开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书法热”刚刚开始。大约是1983年5月,安徽大学成立学生书画协会,我被推举为第一任会长。书画协会成立后,大家的热情十分高涨,不仅经常开展相关活动,还时常邀请省内的一些书画名家到学校讲授书画、指点创作、开展笔会。在邀请的诸多老师中,张良勋老师可谓是一位重量级人物。大学毕业后,我经常去良勋老师家求教问道,并一直在默默地感受、体悟着他的精神魅力。

我感到,良勋精神首先在于他对传统的虔诚精神。良勋老师作为书法大家,其对传统的继承和虔诚精神是令人折服的。他学书从二王入门后,上至钟繇、 张芝、秦篆汉隶、六朝碑版,下至欧阳询、颜真卿、虞世南、柳公权、张旭、怀素、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子昂、文征明、祝枝山,无所不学。特别于王羲之、苏东坡、黄庭坚、米芾法帖和章草下过极深的功夫。花甲之年后,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仍坚持临帖,而且经常变换法帖,孜孜以求。他把临帖与思、变、创有机地结合起来,常临常新、常思常新、常变常新。不断地变法,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出新。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已属不易,而对于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书家来说,更是难得。

其次,良勋精神表现为他的艺术创造精神。良勋老师的艺术追求、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是十分宝贵而神奇的。他的书法风格鲜明,造型新奇,不离古法,可以说是“无意于佳之佳”、“无意于工之工”、“无意于雅之雅”。如果硬要言之风格,“奇巧、古拙、大气洒脱”是也。良勋老师现场作书,表现出的是一派大家气象,常常是凝神稍思,纵笔而书,奇巧变换,轻松到位,通篇痛快淋漓,枯涨墨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表现出连绵不绝的气势和撼人心扉的力量。可以说他的创作能放得开、收得下、留得住、挥得洒、取得妙。有人认为良勋老师的书法特点是“丑拙”,我认为与其说“丑拙”是他的书法特点,倒不如说傅山的“四宁四毋”论在他的笔下作了新的再造:拙表现的是奇,是若拙,是极正,而不是拙劣;丑表现的是丑极之美,是高级的美,是化丑而神的美,而不是丑陋;支离表现的是巧妙安排,不拘一格, 而不是破碎散离;直率表现的是直抒胸臆,自然天成,而不是直截了当,缺乏内涵。

再次,良勋精神体现为他的理性精神。良勋老师是一位善于思考,很有独到见解的书法家,其鲜明的观点能给人以启迪,让人受益。他认为书法必须以传统为基,如果不继承传统,就成了无源之水,如果仅停留在一时的继承上,也会断流。因此,他主张继承传统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他认为流行书风有其合理的价值,但流行书风太盛,反而会影响书法的发展。他主张艺术作品首先要满足自己,满足自己的艺术追求,自己都不能满足,而一味地去追风赶潮是不值得的。参加展览是重要的,但不要为参展而参展,要把功力用在提高自身上。他认为对书外功应当予以特别的重视,文学涵养、知识能力、创新意识的全面提高,才能使内心的情感达到完美的表达和宣泄。

又次,良勋精神凸现为他的人文精神。良勋老师特别看重做人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真正的书家,应是做人与为艺达到完美统一的人。书坛某些风气的不正,反映了人心的不正,只有匡正人心,才能正其书风。因此,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重感情、尊重人,重人才、携后学,重谦和、推事业。2001年9月,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合肥召开。在这次换届会上,良勋老师被推到了书协主席的“宝座”,成为安徽书坛的领军者。他带领安徽书协一班人抢抓机遇,勠力前行,为后来“安徽书法现象”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良勋精神展现为他的奉献精神。良勋老师热爱社会、不计得失、乐善好施、乐于奉献的情怀是人所共知的。他热爱公益事业,捐赠用于公益的书法作品不计其数。2015年1月,应安徽省博物院之邀,在合肥举办了“知白守黑——张良勋张学群书法作品捐赠展”,我们俩各向省博物院捐赠50幅书法作品。良勋老师在捐赠仪式致辞中说:“这次展出的百幅捐赠作品,基本上代表了我们当下的创作水平。”“这次捐赠作品、奉献爱心,既是对安徽省博物院的奉献、对安徽文化事业的奉献,更是对历史的奉献、对未来的奉献。”“人生在世,时光匆匆,只有将艺术奉献人民、奉献社会,才能追求艺术的真诚与永恒。”这真是对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

伟哉,壮哉,美哉,良勋精神!

新闻推荐

第十届安徽中秋诗会在赏欣书局隆重举办

本报讯受疫情影响,第十届安徽中秋诗会姗姗来迟。日前,由逍遥文艺沙龙主办,真石资本赞助,中科大企业家读书会等多家单...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