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明月万古心
新时报记者郭尧摄
(清)八大山人《瓜月图》
(南宋)马远《松月图》
□陈曼君
月亮,是滋养和抒发国人情怀的不二物像。关于月亮,今古之人寄托了太多的精神与情感,也由此生发出无穷的想象。山林寂静,山月素琴,遥相呼应,抚慰人心。月光之下,友人共游,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发思古之幽叹,浇心中之块垒。
望美人兮天一方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如果让今天的中国人诵一首关于月亮的诗,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会冲口而出李白的《静夜思》,而《月出》这篇咏月诗的鼻祖,却鲜少人知。这是一首涵养了数代文人士子的明月之诗,一首深切而忧伤的月亮之歌。
《月出》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先秦陈国。陈国在诸夏之南,与吴楚为邻,地点大约相当于今日的河南淮阳、安徽亳州一带。武王克商之后,帝舜的后人被迁徙在这里,建立了陈国。诗中的陈国士子,面对明月,怀念“佼人”,从初升之月的“皎兮”到月到天心的“照兮”,月光随夜晚的推移愈发亮彻大地,而他的思念越来越深挚,因此“劳心”不已。古人解诗,言“《月出》之诗,其悦也至矣,其思也切矣,其忧也深矣”(朱善《诗解颐》)。
诚然如是。自古永别之思最难消受,于是在月明之夜,这位陈国士子发出的超时空相思感怀,是如此深沉而悠长,感动和感染着后世每一位体悟出其心声的读者。后来,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吟道:“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其诗意,显然从《月出》而来,胸臆却是英雄对天下的忧思了。不独曹操,《月出》这首千古明月第一诗,开启了后代国人望明月而怀思的先河,数千载以下,这股幽思从未断绝。月亮,成为滋养和抒发国人情怀的不二物像。
故国边地月分明
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界画大家袁耀的《汉宫秋月图》,“汉宫秋月”是袁耀及其叔父袁江多次绘画的题材,内容以“昭君出塞”为故事背景。
作为界画大师,二袁以描绘山川河流之气象万千、殿宇楼阁之工整华丽而闻名,《汉宫秋月》同样如此。一轮天上孤月轻轻勾勒,仅占据偌大画幅中上一点位置,然而却是不可缺少的点题笔墨。昔年,昭君自愿远嫁匈奴和亲。在她的影响下,匈奴与中原之间得以和平相处,三世无干戈。昭君由此深受后人赞叹,然则她的舍身为国、勇赴蛮荒北地的行为,也引发了后人对她个人的无限同情。《汉宫秋月》里,殿宇宫门紧闭,月华如水,山峦楼台都笼罩在一片苍茫的夜色中,昭君与侍女在月下凭阑眺望明月,暗喻着昭君即将远离故国。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老杜当年寓居夔州时,路过昭君故乡咏叹其人的《咏怀古迹其三》。写《咏怀古迹》时,杜甫正处于“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流浪生涯。自安史之乱开始,他流落在三峡五溪,看尽战乱带给世人的悲哀困苦,感念古人也是在抒发自己的家国罹哀。清人袁枚说这些“诗如鼓琴,声声见心”。琵琶作歌,月夜归魂,以古人之事抒发自我身世离乱的,又岂止唐人老杜呢?自昭君出塞,远离故土的戍边将士、去国史臣、游子思妇,每每抬头望见月亮,都不免起“寄情千里光”的心怀(《子夜秋歌》)。而后世的“月下美人”之类的绘画题材,也由此肇始。
最爱明月照弹琴
开元年间,渴望归隐的王维出资收购了宋之问辋川的旧地,在此营建了一所供母亲奉佛修行、便于自己公暇隐居的别业。他根据辋川山川河流的自然形势,宜得者得之、宜屏者屏之、宜借者借之、宜弃者弃之,选景造景连景,使得整个别业环回贯通。
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修建,绵延二十多里的辋川山谷成了一座可耕、可牧、可樵、可渔的综合园林。此后,王维的许多日子都在此度过,辋川的明月和山林,屡屡被王维写进诗中、画进画里。如“辋川绝句”里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早已古今传颂,成为人尽皆知的月下鸣琴诗歌。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王维原画作中的辋川,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后人根据王维诗意以及前人画作,临摹和想象的辋川之景,看到美妙自然的旧日园林。
元人王蒙在他的《辋川别墅图卷》中,曾专门画下了《竹里馆》的诗境:浩渺的山川里,竹林深密而清幽,王维亲自设计的馆阁,隐藏在一片青翠中,诗人临竹独坐,轻抚素琴,天空明月高悬,此刻寰宇寂静,只有一月相照一人一琴。盛世的和平岁月里,士人心境幽闲,琴与月,是此时最好的伙伴。
山林寂静,山月素琴可遥相呼应,抚慰、平和人心。江月亦然。白居易在《船夜援琴》中,记述了自己在江上舟中弹琴的感受:“鸟栖鱼不动,夜月照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泛舟江上,共明月江水,抚一曲荡涤心胸,顿觉空明寂定,时空消逝,古今一然。无独有偶,清代画家张风的画作《舟中援琴》,描绘了江上月下弹琴的士人:江边蒹葭摇曳,一叶扁舟半出葭丛,似白居易一般的高士正端坐舟上,轻抚七弦。天上明月出云,如朗镜俯照,月下几只雁影飞动,更增添了画面的静寂感。
递歌李白问月句
明四家的沈周,曾画有一幅《十四月夜图》的手卷,现收藏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这是一幅非常难得的沈周手卷精品。画面描绘的是沈周与浦汝正、祝允明及家中子侄七人赏月之事。画的右侧是古木荆篱,房屋构筑在丘坡之上,轩敞的堂下,沈周诸人围桌而坐,酒馔布列于桌,围坐中有人正举头望月,庭中一只仙鹤亭亭玉立,辑颈入左翼。而左边深远空旷的画面里,除了青白的一小轮明月外,空无一物。作者以惯有的粗线勾勒,暖色寒色交互运用的色调,和疏密对比鲜明的构图,勾勒出了十四夜明月之下,亲友团聚共赏的清幽之景。此卷后沈周自题七言古诗一首:“壶中有酒且自乐,舒庵况是吾故人。酒政有律无哗宾,递歌李白问月句。青春白发同不及,且卷酒波连月吸。舒庵与我六十八,更问中秋赊四十。”诗中写到“李白问月”,沿用的正是李白名篇《举杯问月》之诗。纵观浩瀚诗国璀璨群星,最爱写也最会写月亮的人,非李白莫属。在李白的笔下,月亮常常并非遥不可及。它既可以飞下天空与李白共饮,李白也可以上青天揽明月,它既是李白思念故乡的凭借,也可以代表李白的思念寄给朋友——“我寄愁心向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对于王维,其最佳伙伴是素琴。而明月对于李白,其最佳搭档则是酒。在《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中,李白写:“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如此豪迈、浪漫、天真的诗人精神,使李白成为当仁不让的明月诗酒第一人。
存世古画里,有一幅直接表述李白此诗的画作《举杯玩月》:简洁的画面里,南宋画家马远风格的斧劈远山和古松,平整开阔的崖台之上,李白倨前独坐,正举杯望月,童子随后。崖台之外,远山微茫,幽月独照,画面充满无限空间感,画家在创作这幅画作时,与李白的原诗一样,具备了浪漫的情绪。因为鲜明的马远风格,这幅画作历来被认为是他的创作。数百年后的今天,研究者在画的左下角,发现一组签名和印章。但是,有两枚后来的收藏印章重叠覆盖在这个签名和印章之上。签名以浓墨书写,可以清楚释读出“钦礼”两个字,研究者透过摄影,将印章的局部放大显现,再利用影像处理,将上下两个不同的印文分离,终于判读出下层的印文为“钟氏钦礼”。原来,它的真实作者,是明代的一位宫廷画家——钟礼。
共看明月皆如此
关于月亮,今古之人寄托了太多的精神与情感在其中,因此也生发了无穷的想象。而最为广泛而永久的想象,便是蟾宫嫦娥白兔的神话传说了。这一类关于月亮的绘画与诗歌,举不胜举。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明代画家陶成《蟾宫玉兔图》。蟾宫即是月宫,因为古人传说月中有蟾蜍而得名。除了蟾蜍,月中另一种知名动物是玉兔,它是嫦娥的仙奴,负责捣药。除了蟾蜍和玉兔,月中最美的树是桂花树,陶成的这幅画作,便以玉兔和桂花树为主角,高大的桂树下,兔子有着不同的姿态。其中一白兔前左脚提起,仰头凝视前方,另外两只灰兔旁立,顾盼生姿。兔子造型准确,生动传神。图中桂树枝繁叶茂,湖石、巉岩岌立,树下绿草如茵,群芳争艳,这幅画作用笔工细,一丝不苟,构图丰满,但繁而不乱,意境清幽,是典型的宫廷画作。
纵观古代画作中的月亮,大致可分为3类,一类是以神话色彩出现,比如《乘鸾仙女图》,或者宫廷画家和民间画家画的内有嫦娥、玉兔、桂树等形象的画作;第二类是历史、人文题材画中以月为主题的,比如《汉宫秋月》《瑶台步月》图等;第三类则是文人画中,月亮以补景出现,但也常常是整幅画面中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但艺术创作总有神来之笔,月亮也不例外。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画有一幅堪称奇特的《月华图》。偌大的立长画面中,只有一轮硕大满月。月亮里是凹凸起伏的阴影,外缘放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光芒。画面赋色简逸纯净,却表现出画家强烈的感情。张庚《国朝画征录》曾评金农画道:“非复尘世所见,盖皆意为之。”此图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另外一幅以象征性和充满禅意著称的月亮画作,来自八大山人《瓜月图》。这幅画作作于八大晚年的1689年,笔墨简约,意味莫测,画上题诗:“昭光饼子一面,月圆西瓜上时。个个指月饼子,驴年瓜熟为期。”这首教人丈二摸不着头脑的禅诗,似有寓意,又似谜语,使得不能谙究禅宗心法的后人深感莫名。这样瓜月相映的奇妙构思,是比金农《月华图》更出人意料的。天上明月由墨线简单勾勒出圆形轮廓,状似饼子一面,八大眼前的西瓜则是特写,映月呈现出纹理、明暗。这种构图在摄像普遍使用的今日,是很容易想象的思维方式,而在几百年前的清初,八大则用毛笔画出了眼光所触的一瞬景象:月之虚白与瓜之实暗,形成的阴阳、虚实、大作小而小幻大、远无远近又近所改变的惯常存在感、空间感,都会激发人对宇宙物像的空明妙悟。
千百年来,月亮陶冶了人的性情,激发了人的灵感,催动了人的妙思。由思古而怀今,由念月而感人,由无限的时空想象而展开了有限的生命。以“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为从唐至今、乃至未来的国人,用美轮美奂的诗歌语言,抒发了永恒的思考和感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月有万古光,人有万古心。此心良可歌,凭月为知音。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新闻推荐
安徽省财政近3亿元奖励 省科创板挂牌企业 助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安徽省财政厅获悉,2019年以来,省财政积极统筹安排资金,对在省科创板挂牌的科创型企业给予奖励,支持科创...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