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书单,你Pick哪一本?
略萨曾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提到“阅读、写作,是缓解我们的必死命运的最有效方法”——
如果没有我们读过的那些好书,我们的处境会更糟,我们会更加顺服、屈从、安于现状,而作为进步引擎的批判精神根本不会存在。阅读像写作一样,是对生活中的缺陷发出抗议……我们编织虚构故事,是为了在几乎没有任何生活的时候,去经历种种我们想要过的生活……
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我们一起享受、痛苦、惊讶,跨越语言、信仰、习惯、习俗和偏见的障碍,把我们结合在一起……
我们要继续做梦、阅读、写作,因为这是缓解我们的必死命运的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她们,我们战胜时间的侵蚀,变不可能为可能。
本期,我们精选了20本诺贝尔文学奖往届获奖者代表作品,一起开启愉快的阅读旅程吧~
《无欲的悲歌》
2019年获奖者:[奥地利] 彼得·汉德克
《无欲的悲歌》是以一位51岁家庭妇女自杀的报纸报道开始的。叙述者“我”立刻要义不容辞地撰写自己母亲那“简单而明了的”故事。在对这个女人命运的回忆中,她那受制于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的生存轨迹自然而然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作者以其巧妙的叙事结构和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表现了母亲生与死的故事,其中蕴含着一种启人深思的愿望,一种值得向往的生存,一种无声质问社会暴力的叙述之声。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2018年获奖者:[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长日将尽》
2017年获奖者:[英] 石黑一雄
《长日将尽》是诺奖得主石黑一雄1989年获布克奖的作品,也是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管家史蒂文斯的回忆展开,讲述了自己为达林顿勋爵服务的三十余年时光里的种种经历;虽然达到了职业巅峰,但史蒂文斯过于冷酷地压抑自我情感,追求完美履行职责,而在父亲临终前错过最后一面,之后又与爱情擦肩而过。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一个人的生命旅程在读者眼前抽丝剥茧,同时也折射出一战与二战之间那段非常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2015年获奖者:
[白俄]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治下的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这是人类最惨烈的技术悲剧之一。上万平民因放射性物质长期受到感染或致命;数万亩土地被污染,切尔诺贝利一夜之间化为废城。事故后十年,著名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事故发生现场,历时数年,访问了超过500位幸存者,用普通个体的声音拼贴出时代的全景,书写了一部人类的启示录。在这里,平凡人物的真实经历比小说更惊人。
《暗店街》
2014年获奖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二战后的巴黎。一个得了健忘症的男人被好心的私家侦探于特收留,获得了新的身份:居依·罗朗。罗朗为于特当了八年助理侦探,在于特退休之际,决定揭开自己的经历与身世之谜。在采访各种人物、搜集线索之后,他开始怀疑自己曾经拥有多重身份。他真的是照片上的那个年轻人,被许多人指认的那个南美外交官?他的记忆也许是在逃离德占区时丧失的?
《逃离》
2013年获奖者:[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逃离》讲述爱的力量和无止境的背叛,讲述琐碎生活中的不安分、错过的机会,讲述一次又一次的逃离,以及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门罗关注日常生活,善于捕捉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不同年龄、不同境况中的人,在门罗朴实克制的文笔下生动鲜活,似可触摸。
《丰乳肥臀》
2012年获奖者:[中] 莫言
一个家族,见证中国苦难更迭;一个故事,读懂中国百年沧桑。本书通过高密东北乡一个家族诸成员的起落还原了近代中国一个世纪间动荡起伏的历史进程。书中的母亲宛如一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命运多舛,而她生养的众多儿女构成的庞大家族与各种社会势力、民间组织及癫狂岁月下的权力话语发生了枝枝蔓蔓的联系,并不可抗拒地被裹挟卷入政治历史舞台。
《酒吧长谈》
2010年获奖者: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小说以一家叫“大教堂”的下层酒吧为背景,一个在政权中当过保镖、密探、打手、性工具并一度飞黄腾达的走狗,偶遇前主人家离家出走、沦落为小记者的大少爷,两个人都彼此拥有对方的秘密交叉点,他们饮酒忆旧,互相套话,独特的“对话波”结构牵动层层故事线,呈现宏阔诡谲的时代史诗,生动饱满的巨幅长卷!
《耻》
2003年获奖者:[南非] J.M.库切
这是一本极具可读性,且从内容到寓意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层次的作品。主人公卢里在种族、性、中年、亲情种种漩涡中载浮载沉,小说命名“耻”,其为“道德之耻”(卢里的数桩风流韵事所指的道德堕落),“个人之耻”(女儿遭强暴抢劫),“历史之耻”(身为殖民者或其后代的白人最终“沦落”到要以名誉和身体为代价,来寻求庇护)。小说反映了南非的社会矛盾和往日的种族冲突,触及了当代对浪漫激情与伦理道德的态度。
《失明症漫记》
1998年获奖者:[葡] 若泽·萨拉马戈
繁忙的路口,绿灯亮了,中间车道的头一辆汽车却停止不前,司机在挡风玻璃后面挥舞着手臂,围观的人打开车门之后,才知道他在喊:我瞎了!没有人会相信,他的眼睛清晰明亮,然而他却一再绝望地喊着:我瞎了!我瞎了!一位路人送他回家,却被传染上失明的怪疾。眼科医生成了第三个牺牲品。白色瘟疫使城市人心惶惶,失明者被强制隔离在一家废弃的精神病院里,然而,失明症仍无可遏制地蔓延开来……
《霍乱时期的爱情》
1982年获奖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哥伦比亚,疯狂的爱情如霍乱一般横行。意外死亡的乌尔比诺医生的葬礼上,他的妻子无比悲伤,却迎来了一位出乎意料的客人:她曾经的恋人弗洛伦蒂诺出现并告诉她,半个多世纪后,他还在等她。年轻的接线员弗洛伦蒂诺对费尔米娜一见钟情,二人私定终生,却遭到费尔米娜父亲的反对,感受到恋情虚无的费尔米娜离开了他。五十多年后,他终于有机会再次宣布他不变的爱情……
《癌症楼》
1970年获奖者:
[苏]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癌症楼也叫做13号楼”。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癌症楼》是一部呼唤人性的人道主义作品,同时又是剖析社会“毒瘤”,思考社会悲剧之根源,反思时代和历史的作品。
《静静的顿河》
1965年获奖者:[苏] 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艰苦历程。主人公格里高力,是生长在顿河岸边的哥萨克,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阿克西妮亚之间,徘徊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难者,他有着哥萨克的一切美好品质——勇敢、正直、不畏强暴,而同时,格里高力身上又带有哥萨克的种种偏见和局限,在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
人鼠之间
1962年获奖者:[美] 约翰·斯坦贝克
一段金子般的友谊,一个海市蜃楼般的梦想。流浪工人乔治和伦尼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心智像小孩的伦尼不断惹祸,乔治只好带着他不断逃亡。两人一直梦想拥有自己的一块地,在那里种苜蓿、养伦尼心爱的兔子,不用再被驱逐。可当他们终于停止流浪,梦想也到了尽头……
《日瓦戈医生》
1958年获奖者:
[苏] 鲍·列·帕斯捷尔纳克
《日瓦戈医生》是俄罗斯诗人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记录俄罗斯二十世纪上半叶历史变迁中一位平凡的莫斯科医生不凡经历。
日瓦戈虽是富商之子,但十岁就成了孤儿,在莫斯科知识分子们的庇护下长大,成为一名医生,并娶青梅竹马的冬妮亚为妻。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相继爆发,动荡的生活与动荡的年代带给日瓦戈的是双重精神压迫,他的青春在苦难中慢慢耗尽……
《鼠疫》
1957年获奖者:[法] 阿尔贝·加缪
本书描写了一个人类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伟大故事,作者为我们生动地记录了瘟疫横行无忌之时人们的心理反应:“全国人民在忍受着一种处于绝望之中的沉默的生活,可是仍然生活在期待与抗争之中……”书中的主人公里厄医生虽身隐恐慌,却没有忘记与那不知从何而来的瘟疫作斗争。
《我弥留之际》
1949年获奖者:[美] 威廉·福克纳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小说之一,令福克纳一举成名,小说由五十九节内心独白构成,多视角讲述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被誉为“20世纪美国长篇小说最出色的开篇”。
《荒原狼》
1946年获奖者:[德] 赫尔曼·黑塞
有家不回、永远在路上、追求流浪“乐趣”的哈里哈勒尔,与现代社会,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他总是紧张地追寻经典、追寻终极真理,在极度的疲乏中精神分裂,变成了狼和人的共同体,屡次想要自杀。哈勒尔在最终下定决心自杀的那天晚上邂逅了美女赫尔米娜,由此发生了命运的奇异转折。在与舞女赫尔米娜、舞厅音乐家帕伯罗、妓女玛丽亚等几个重要人物之间的相互交往中逐渐领悟了生活和艺术的真谛,消除了精神的紧张和绝望;最终得以将平凡甚至庸俗的生活与歌德、莫扎特等“不朽者”的崇高思想进行不可思议的贯通,在魔幻剧院中领会了生活的真谛、艺术的真谛。
《大地三部曲》
1938年获奖者: [美] 赛珍珠
安徽出生的贫苦农夫王龙,娶了村里地主黄家的丫鬟阿兰。夫妻俩吃苦耐劳,还生下两个儿子。连年的好收成甚至让王龙有积蓄买下家业日败的黄家肥沃的土地。偏偏在富裕临门前,天灾降临,王龙不得不带着一家老小逃亡南城,苟延残喘地在城墙边过日子。正当生活陷入泥淖的时候,战乱发生了。王龙意外地从被盗贼劫掠的大户人家中抢得银两,启程回家,重振家园。生活富足起来的王龙开始上酒楼,大肆挥霍,还在阿兰眼下娶了位酒女荷花做姨太太。直到天灾再临……
赛珍珠以同情的笔触和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的家庭生活,以饱蘸同情心的笔写出了“农民灵魂的几个侧面”。
《约翰·克里斯朵夫》
1915年获奖者:[法] 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上中下三本共包含十卷,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充满庸俗、倾轧的社会里的奋斗历程。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趋于清明高远之境,透出另一世界的黎明的曙光。
晨报记者 侯梦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年来,田家庵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社会力量建设创新创业...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